《燃》: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人類是現存人猿中「耐力」最好的運動員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人的身體一天需要燃燒兩千大卡,所以只要我們多做運動,加大熱量消耗,就能減到理想體重,對嗎?很可惜,答案沒那麼簡單!為解開新陳代謝機制之謎,杜克大學演化人類學教授赫曼.龐策決定從人類最早期的生活型態開始探尋。
文:赫曼.龐策(Herman Pontzer)
新陳代謝革命
我們經常從身體性狀、新的解剖學特徵的出現,或形狀和大小的變化來討論演化,畢竟化石紀錄中保存的通常是身體性狀。但是行為上的變化往往才是真正的推動者。新的行為出現了,身體才隨之適應。魚類開始在水邊的泥濘淺灘上覓食,而那些擁有最強壯的鰭和最原始的肺部來駕馭這些水坑的魚,才得到了最成功的繁殖成果,隨後演化過渡到陸地上,接著出現了腿。
馬的祖先牙齒本不起眼,但由於牠們的主食從柔軟的葉子改為粗礪許多的草,那些牙齒較長、更耐磨損的馬得以生存得更久。數百萬年後,長牙成為馬的常態。(這就是為什麼你可以透過觀察馬的嘴來判斷牠的年齡:看牙齒的磨損程度——如果你要買馬的話,這是個內行人的做法,但如果這匹馬是別人送來的禮物,這樣看就太失禮了。)北極熊開始游泳和潛水以捕獵,之後演化出有蹼的腳。行為走在前頭,外形隨之在後。
要讓分享在人類的支系中盛行,需要一個條件非常特殊的環境:獲得比你能吃下的分量更多的食物,需要的成本必須低於贈送食物的好處。覓集額外的食物代表為自己消耗的能量較少,為別人消耗的能量較多,這不是達爾文那不道德的會計師——天擇——通常會青睞的那種東西。
如果接受者與你有親屬關係,擁有相同的基因,那麼他們的生殖成功,有一部分也屬於你。只是打折的程度也很厲害,畢竟就算是你的親生孩子,也只分享了你一半的基因。獲得額外食物的成本必須很低,而接受者的回報必須很高,這樣分享才值得。這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沒有其他人猿——事實上,幾乎沒有任何其他物種——會想到「分享」是一種成功的策略。
儘管面臨著巨大的缺點,但大約在兩百五十萬年前,在非洲東部的某個地方,一群有人猿腦的人族當中,各種條件、飲食和行為都達到了正確的組合。分享成為了常態。可惜分享的起源細節可能過於細緻,無法在化石紀錄的粗糙篩子中找到。(雖然如果你去最近的人類演化研討會兜上一圈,各種細微和複雜情景的豐富會讓你目不暇給。)
關於分享最早的確鑿證據,來自像斑馬這種大型動物身上有切痕的骨頭。無論多麼飢餓,沒人能夠獨自吃掉一匹斑馬。而要以一匹斑馬為目標,不論死活,都需要團隊合作,你可以直接獵殺活的,或是把其他飢餓的食肉動物從屍體前趕走。只有在達成分享戰利品協議的情況下,團隊合作才會有回報。也許人族的分享是從人猿的狩獵中發展出來的,有些個體付出了比我們在黑猩猩身上看到的那種有限的、勉強的殘羹剩飯更多的東西。
也許,人族的分享是從我們在萬巴的雌性巴諾布猿中看到的那種分享水果的行為發展而來。一個強而有力的佐證是野生塊莖,也就是我們今天在超市裡買得到的馬鈴薯和山藥的遠房表親,這在早期是一種重要的共享食物。塊莖是哈札族和世界各地其他狩獵採集族群的主食,是高熱量的澱粉炸彈,小孩子很難自己把它從地底挖出來,但對成年人來說卻很容易收穫過多。正如紅毛猩猩的母親傾向分享年輕後代難以獲得的食物一樣,人族的母親(或父親)可能已經養成了將塊莖餵給孩子的習慣。也許過了生育年齡的年長女性,會開始把她們的母性發揮在與女兒和孫子分享食物上。
無論是肉類、植物性食物,還是某種組合,這種為他人覓食的奇怪行為對人類的演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分享,意味著有更多能量用於生命的基本任務。生存和繁殖,這些天擇的通貨,獲得了改進。分享的人和他們的親屬,勝過了他們不那麼慷慨的鄰居。
我們是這些早期分享型人族的後代。隨著時間的推移,人的生理學對這種新的行為做出了反應,提高了新陳代謝率以利用額外的熱量。這就是新陳代謝革命,從那時起,它便塑造了人屬的演化。
正向回饋和良性迴圈
正如你的新陳代謝反映了你身體的所有系統共同運作的協調活動,新陳代謝革命改變了我們生理學的各個方面。由於卡路里不會變成化石,所以很難剖析哪些變化是最先發生的。我們在化石紀錄中看到新陳代謝加速的第一個跡象是大腦尺寸的增加。正如我們在上一章所討論的那樣,大腦是代謝代價高昂的器官。到了兩百萬年前,也就是最早有切割痕跡的骨頭出現後不久,我們發現化石中的人的大腦比他們的南猿前輩大了近百分之二十,消耗的熱量也多了百分之二十。
演化傾向將這些額外的熱量導向昂貴的大腦,說明了我們這個物種的新陳代謝策略。通常情況下,我們會期望演化傾向於將這些熱量直接用於生存和繁殖。畢竟,生殖成功——產生的存活後代的數量——是天擇唯一關注的基準。在大腦或任何其他特徵上投入資源並沒有演化上的好處,除非它能帶來更多的嬰兒。對大腦的熱量投資告訴我們,認知的複雜性對那些人來說是如此重要,以至於值得在更多的腦力上花費寶貴的熱量。
身體活動肯定也大幅增加。飲食中的很大一部分依靠肉類,這就需要每天做大量的工作來獲取食物。與植物性食物相比,作為獵物的動物在地形上分布得更稀疏,更難獵取。非洲草原上的現代食肉動物每天行走的土地面積,通常是牠們所追捕的食草動物的四倍。在我們這個屬的早期,向狩獵開始過渡也需要類似地增加每天的行走距離。而且這意味著的,可能不僅僅是大量的行走。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