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連假首日國內新增7萬6517本土病例:中南部疫情未降溫、學生免費快篩試劑擴大發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6月3日新增之本土病例中,個案分布以新北市最高,高雄市次之,臺中市第3,台北市今日確診數則為全國第6高,排在桃園市與臺南市之後。而近來確診數不斷上升的澎湖縣,確診數也再次突破前日的高峰。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公布國內新增7萬6564例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7萬6517例本土個案及47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42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本土病例中,包括3萬5999例男性,4萬0480例女性,38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以新北市最高(1萬1766例),高雄市次之(1萬0790例),臺中市第3(1萬0651例),台北市今日確診數則為全國第6高(6143例),排在桃園市(7196例)與臺南市(6620例)之後。而近來確診數不斷上升的澎湖縣,則有233例,再次突破前日的高峰。
而今日新增的14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中,為87例男性、55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34例具慢性病史、67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年4月27日至5月31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4日至6月1日。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4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2例男性、2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2例)、法國、西班牙及印尼(各1例)移入,另42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日至6月2日。
截至目前,國內已累計227萬4666例確診,分別為1萬3098例境外移入、226萬151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至今則累計266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2648例本土,前五大死亡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053例、臺北市609例、臺中市146例、高雄市118例、基隆市11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教育部:將擴大對學生免費發送快篩試劑
為提供高中、國中、國小、五專前三年學生更足量的家用抗原快篩試劑,行政院協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物資組、中華郵政公司等,免費提供110學年度在學之高中、國中、國小、五專前三年學生每人每份四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並將於2022年6月6日起由中華郵政陸續寄達學校,原則待學生回校實施實體課程便可於學校領取。
110學年度畢業生若已離校,亦可回原畢業學校領取,無領取期限。

教育部新聞稿指出,此次發放家用抗原快篩試劑,為行政院額外提供之免費領取份數,不會影響實名制的購買資格,亦即曾經購買過實名制快篩的學生,仍可再免費領取此次家用抗原快篩試劑,且配發數量充足,學校發放給學生後若有剩餘,得併入學校原有快篩試劑備存量,並依照相關原則管理使用。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 2022端午節交通管制懶人包:高乘載管制、匝道封閉、暫停收費、易壅塞路段總整理
- 日本開放實驗團入境旅遊:觀光廳證實有1名遊客染疫、台灣「出團」禁令仍未解除
- 南部可能重現北部醫療崩潰情形,陳時中:中南部空床率吃緊,擬放寬住院解隔標準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楊士範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2-06-04 今日新增6萬8151例,死亡152例、中重症496例雙創新高,6/6起學齡前幼兒免費領5劑快篩
- 2022-06-04 防疫保單之亂,源自於業者「賭一把」拚輸贏、把保險當彩券賣的心態
- 2022-06-03 端午連假首日國內新增7萬6517本土病例:中南部疫情未降溫、學生免費快篩試劑擴大發放
- 2022-06-03 【疫情週報】5/28-6/3:修訂中重症確診者解隔條件、6都設置5-11歲兒童大型接種站,本週疫情重點一次看
- 2022-06-03 當城市按下暫停鍵:中央社記者實地記錄上海人不想再次經歷的2個月
Tags: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