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台灣有事」,傳日本將首度派現役自衛官駐台,加強情蒐能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鑑於中國近期頻頻對台發起軍事行動,日本政府打算最快今年夏天派遣防衛省(國防部)現役自衛官常駐台灣。日媒報導目的可能在於研擬「台灣有事」時如何撤僑的方法,也可能是美國要求日本假定台灣有事時應如何分工合作。
(中央社)鑑於中國在台灣周邊的軍事行動日益頻繁,日本政府打算最快今(2022)年夏天派遣防衛省(國防部)現役自衛官常駐台灣,這將是日本首度派遣防衛省現役自衛官駐台。
日本產經新聞獨家報導,日本目前派一名退休防衛省自衛官駐台,但很多相關人士認為,為了加強蒐集情資的能力,應派遣防衛省現役官員駐台。
日本政府打算派駐台灣的防衛省現役官員並非武官,而是文職官員,與目前駐台的退休自衛官加起來共2人。
報導說,日本1972年與中國建交後,由於與台灣沒有邦交,由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負責實質上的使館業務。派駐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的職員採取派任「民間人士」的形式,由外務省(外交部)、經濟產業省(經濟部)、警察廳(警政署)、海上保安廳(海巡署)等現任官員借調派駐。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事務所內部有「安全保障擔當主任」,相當於駐外使館的防衛駐在官,至今防衛省都派遣相當於少將階級的退休自衛官駐台。
1996年台灣海峽危機之際,日本因為蒐集軍事情報工作做得不夠充分,所以在2003年設立「安全保障擔當主任」,但日本政府顧慮中國會反彈,一直未派遣現役自衛官擔任此職。
報導指出,中國在台灣總統蔡英文執政後,加強在台灣周邊的海域、空域的軍事行動,幾乎每天派軍機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ADIZ),加強挑釁行動。
鑑於這種狀況,日本政府與執政黨內部有人認為,為了加強蒐集資訊,與台灣政府交流訊息,派駐台灣的安全官員應升格為現役自衛官。
相關人士表示,日本政府考慮到對日中關係的影響,這次打算派遣的雖是現役防衛省官員,但僅止於派遣防衛省的文官。
產經新聞分析指出,日本政府打算派駐現役的防衛省官員駐台,在日本的安全保障上可說是前進一步。台灣的軍事相關資訊必要性逐漸增高,至今日本政府僅派一名退休的自衛官駐台,被認為在資訊蒐集、與自衛隊溝通上可能讓人感到不安。
報導指出,近年來台海局勢緊張,日本有必要研擬「台灣有事」時如何撤僑的方法,也可能是美國要求日本假定台灣有事時應如何分工合作。基於此觀點,日本與台灣的安全保障當局交換資訊的必要性提高。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黃皓筠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好想住桃園!市民最有感的「宜居智慧城市」發展秘辛大公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城市該如何串聯企業、社會及公民組織,創造永續價值?依據關鍵議題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市調結果,帶大家一窺國門之都「桃園」,為了宜居智慧城市付出哪些努力。
桃園作為臺灣與世界接軌的第一站,面對永續未來的國際共識也採取了諸多措施,期盼能藉此逐步實踐「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
城市宜居的關鍵是什麼?過半民眾認為「交通運輸」政策影響最有感
這次問卷中,我們以「城市居住的理想藍圖」為題,詢問網路民眾最重視城市發展的哪些面向。結果發現,不分年齡性別,多數民眾對「宜居城市」都有相當類似的想像,最重視的三個方向分別是「大眾運輸與交通便利性」(52.9%)、「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38.8%)及「社區安全與治安狀況」(33.7%)。
不論上班通勤、日常生活,還是旅遊觀光,「移動」都是行動的必須過程。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便利、能否永續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整體運輸系統的設計規劃、市政措施完善與否。這次市調也發現類似的結果,像是談到近期桃市府讓民眾最有感的施政項目時,有將近四成的民眾選擇了「基北北桃通勤月票都會通」以及「鐵路地下化工程及捷運路網建設」等交通相關的政策。
另外,根據本次調查顯示,16-40歲的族群較為重視「教育資源的質量與分配」、「政府服務的效能」以及「文化節慶與娛樂活動的豐富程度」;41-60歲的桃園民眾則較為重視「醫療服務與設施品質」、「居住環境周邊設有公園綠地」以及「友善高齡者、身心障礙等群體的設施」;而詳加檢視近一年來桃市府所推出的政策或活動,許多也正好對應到前述的需求,例如「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結合科技執法的「靜桃專案」、舊城區改造、參觀人次破千萬的「世界客家博覽會」、擴大肺癌篩檢、加速設立市立醫院及特色診所、興建7座旗艦型公園與推動「高齡友善換居社宅專案」等,是桃園民眾除交通類別以外的有感施政措施。

而針對整體都市發展,今年由張善政市長召集成立的「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也開始著手短、中、長期的舊城再生規劃,並布局城市大型公共建設,關注人行空間與城市關係的有序發展;搭配桃園現在進行式的鐵路地下化工程,進一步推動車站周邊產業轉型及土地活化,更將效法歐美成功先例,規劃興建長16公里的綠色廊道,打造回歸人本思維的城市空間,提供市民最宜居、舒適的生活藍圖。
傳產轉型、新創支持、文化深耕:城市發展的永續金三角!
不過,僅是安全完善的交通路網還不夠,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攸關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調查指出,約三成民眾認為「提供傳統產業轉型的資源」(31.7%)、「支持產業創新發展」(31.3%)、「鼓勵農業轉型與特色觀光發展」(27.8%)是城市發展中相當重要的產業元素。

在青創產業的扶持上,桃市府近年設立了許多創育機構,例如專注孕育AI及智慧機器人等物聯網科技團隊的「新明青創基地」,及今年新成立、以整合電商平台資源為目標的「中路電商基地」。而未來更將成立「中路青創加速器基地」及「A8產業加速器」,分別催化能接軌國際的頂尖團隊,與協助傳產數位轉型。此外,桃市府也透過相關計畫提供創業辦公硬體、培訓資源,積極媒合青創團隊,並提供在地市場驗證機會,期待透過青創團隊產品規模化的過程,帶動整個桃園的產業升級。

此外,富有在地特色的人文觀光也是近年桃市府大力投入的領域,像是透過創新形式與傳統禮俗的融合「大溪大禧」,將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打造成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今年全新打造的觀光品牌「探索北橫」,推出數條能充分感受山水風光、體驗原民文化的主題遊程。不僅如此,桃市府也積極串聯周遭縣市的觀光資源,聯合推出整合了北北基桃共30處旅遊景點的旅遊套票,藉此導入更多的外部資源,促進桃園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

二度奪下永續城市特優獎!持續邁向更宜居、更智慧的桃園
針對「永續經營」相關作為的重要性認知,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大眾運輸路網的長遠規劃與建置」(40.3%)是落實永續的關鍵。桃園作為全台第一個符合聯合國推動「奔向淨零」(Race to Zero)倡議的城市,於今年3月29日率先發表桃園邁向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除規劃空氣品質淨化區、打造全齡友善的共融式公園綠地、協助企業產業轉型,更積極建置及完善市內捷運路網,全方位實踐淨零的永續目標;其中,桃捷綠線中壢延伸線綜合規劃,交通部同意捷運綠線從G01站延伸至中壢車站(桃捷A23),連結捷運綠線與機場捷運,形成桃園首條環狀捷運路網,而捷運三鶯延伸八德、棕線計畫,均已針對交通部審查意見提出修正,期盼今年底可獲行政院核定。

此外,桃園更再度榮獲今周刊「2023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的「永續城市特優獎」及「經濟力特別傑出獎」,展現桃園無論民間企業抑或政府機關,都將永續發展視為重要目標。而明年更將整合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及資訊科技局設立「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期盼藉由組織整改消弭隔閡,讓各單位的目標、任務都更加明確並發揮效益,並優化各項公共服務,為市民打造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使「智慧桃園」的目標更上層樓。

桃市府在都市景觀、城市機能、產業精進及施政效能等面向的耕耘,短期成效不僅為民眾所有目共睹,長期觀之,更是為桃園往後的蓬勃發展打下關鍵基礎,使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正實現。
【桃園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