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新加坡展開疫後檢討:「專家還不敢說,我們已打完這場戰役」

新加坡展開疫後檢討:「專家還不敢說,我們已打完這場戰役」
疫情之下,在星耀樟宜購物中心入口處的民眾。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去年8月以後,新加坡的抗疫逐步進入「與冠病共存」的新階段,這個階段要持續到什麼時候,現在也許言之過早。過去半年多來,防疫限制措施不斷放鬆,今日幾乎已經恢復到疫前的常態,這個常態下的抗疫政策對將來也有參考價值。

文:祥子

編按:本文作者為新加坡人,文中的「我國」意旨「新加坡」,「疫後檢討」是針對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已開始就疫情暴發至去年8月的第一階段進行戰情檢討,正式名稱為事後檢討(after-action review,簡稱AAR),從初期的應對措施中找出做對和做錯的地方吸取經驗,以加強我國應對未來疫情危機的韌力。

有「第一階段」的檢討,以後也就有第二階段的檢討。

從去年8月以後,新加坡的抗疫逐步進入「與冠病共存」的新階段,這個階段要持續到什麼時候,現在也許言之過早。

過去半年多來,防疫限制措施不斷放鬆,今日幾乎已經恢復到疫前的常態,這個常態下的抗疫政策對將來也有參考價值。

兩年多的疫情中,以綠、黃、橙、紅四個顏色標識疫情嚴重性的DORSCON警戒級別一直停留在橙色狀態,新加坡人似乎感到麻木,視而不見。

截圖_2022-06-06_下午1_14_47
Photo Credit:新加坡政府官網
新加玻以綠、黃、橙、紅四個顏色標識疫情嚴重性

當初疫情從黃變橙時候,給社會人心帶來極大大衝擊力,普遍引起人們的恐慌,搶購物資的情況令人印象猶新。幸好政府不斷安撫人心,保證從廁所用紙到各類食品、蔬菜、水果的供應充足,搶購現像很快平息。

衛生部長王乙康說,「公眾不再那麼關注警戒級別」。這,不是壞事。

取得清零的那幾個月,橙色沒有降級為黃色,不少人還感到失望;後來病例暴增,警戒也沒有升級。

警戒級別不動如山,人們也多少能夠處變不驚,不再去超市搶購物資,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們對抗疫大後方的信心。

跨部門抗疫小組諸公頻繁地出現在電視上和網上,政治領導和專家團隊聯手抓疫情,沒有人質疑部長不是醫生或病毒專家,講的話缺乏分量。

部長、專家口徑一致顯示抗疫幕後有密切的溝通,沒有各說各話,這是公共溝通的成功之處,可圈可點。

警戒級別不再受人關注也等於說,這個警戒系統已是聊勝於無。這也應該是政府接下來要檢討的範圍。

在網路資訊時代,危機發生時,如何避免公眾驚慌失措是一大挑戰。

uhz6611ttxrvcgmh7vcfv2r6n6n98f
Photo Credit: Reiters/ 達志影像
新加坡民眾疫情下在「駁船碼頭」用餐。照片攝於2021年9月24日。

疫情中,網路上充斥著各路「專家」的高見,多少打擊了不少人對疫苗的信心,坊間人云亦云,在局勢不明朗的情況下,眾說紛紜也是一種常態。

抗疫小組面對種種輿論或批評能夠平靜以對,沒有過激的反應,表現出專業風範,起著安定人心的作用。

直到今天,不少人還對注射疫苗的長期副作用,抱著懷疑態度,這是我國必須繼續關注的課題。

另一方面,通訊及新聞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透露,從去年1月至今年4月,約有5900名用戶要求退出合力追踪計劃,平均每月約370人。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合力追踪的應用已經完成時代使命,可以走入歷史了嗎?便攜器也變成紀念品了嗎?

RTXJGLDD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在COVID-19疫情之下,新加坡民眾在進入小販中心前要登記才能入內用餐。照片攝於2021年11月3日。

急著跟合理追踪系統切斷關係的人,難道就這麼信心滿滿地以為我們已經告別疫情,或以為「與冠病共存」即表示追踪病史的做法已經過時,便攜器也可以隨便亂丟。

自古以來,人類就不斷與病毒共存,因為病毒不停地適應環境,以各種動物和人類為宿主,一旦大傳染病疫情再起,追踪病例的傳染根源和發展就變得很關鍵。

今天,新加坡的抗疫模式在國際上受到關注,我國一開放門戶,就連死守門戶的香港、台灣也開始有反應,說要與病毒共存了。這意味著與病毒共存的世界存在更多的不確定性。

專家還不敢說,我們已經打完這場戰役。

我們還處於備戰狀態,現在就得意忘形,自卸武裝,過去的努力等於白做了。

我們的手機上下載了許多用不著或是很少用到的應用程式,大多數都是擺著的,一個合力追踪應用難道就很礙眼,那些急著退出的人到底是基於什麼心理,令人費解。

(新加坡「合力追踪」便攜器)

shutterstock_1706058826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用來追蹤確診者的「合力追踪」App

本文獲新加坡紅螞蟻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