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推出紓困補助三方案,無薪假、減班勞工最高可領26萬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隨著疫情擴大衝擊各行各業,許多人都因為公司業務量減少而被迫減班、放無薪假,生活條件面臨嚴苛挑戰。勞動部因此針對工作量減少的勞工推出三個補貼方案,希望透過補貼、輔導、派工,協助度過這個艱難時期。
文:Chloe
2022勞工紓困方案有哪些呢?根據勞動部6月1日最新公布的無薪假統計顯示,全台已有超過2500家企業實施減班休息、人數更突破1萬7000人。然而,面對疫情持續衝擊各個產業,身為勞工朋友的我們,究竟該去哪尋求協助?
對此,勞動部也推出無薪假補貼延長方案,包括:「安心就業計畫」、「充電再出發訓練計畫」,以及到公部門打工的「安心即時上工計畫」等,最高每人可領到24個月、補貼金額約26.4萬元,期望能藉此保障無薪假勞工的生活。
勞工紓困方案一:安心就業計畫

1. 補助內容
「安心就業計畫」為勞動部針對因疫情影響,而面臨減班休息的勞工朋友所推出的補助方案。並且,在員工被放無薪假這段期間所減少的薪資,會由勞動部提供薪資差額補貼,並採三級制補貼。
2. 適用對象
接下來,若想要成功申請「安心就業計畫」,首要前提就是要符合無薪假實施30天以上、且有投保就業保險的勞工才可請領。詳細申請資格如下:
需為下列勞工之一:
- 參加就業保險的勞工。
- 超過65歲,經其雇主投保職業災害保險者。
- 屬《就業保險法》第5條第2項第2款規定不得參加就業保險人員,譬如:已領取勞工保險老年給付或公教人員保險養老給付,但經其雇主投保職業災害保險者。
需符合下列各款情形:
- 2020年1月15日至《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施行期間屆滿時止,始經勞雇雙方協商同意減班休息。
- 勞雇雙方協商減班休息實施期間為30日以上,並經地方勞工行政主管機關列冊通報。
- 屬按月計酬全時勞工或與雇主約定正常工作日數及時間的部分工時勞工。(等同正職員工或打工族都能申請)
3. 補貼金額
再者,補貼金額將依照每名勞工在實施減班休息前後的薪資差額,進行不同額度的補貼。依照現行的「三級定額補貼」,每人每月將分別補貼3500元、7000元或1萬1000元。
- 薪資差額第一級:每月薪資差7000元(含)以下,每月補貼3500元。
- 薪資差額第二級:每月薪資差7001元~14000元(含),每月補貼7000元。
- 薪資差額第三級:每月薪資差14001元(含)以上,每月補貼11000元。
舉例來說,如果小婷因為這段疫情期間,和老闆協商減班休息而每月少領原本的薪資5000元,按照級距來看,每個月就能領到3500元補貼。除此之外,這筆補貼金最長可發給24個月,相當於一個人最高可領到26.4萬元(11000 x 24個月)。
線上申請網站:點此前往
勞工紓困方案二:充電再出發計畫

1. 補助內容
另一方面,為鼓勵勞工朋友在無薪假期間,多多充實技能,勞動部也延續去年的方案再推出「充電再出發計畫」。期望讓無薪假員工去參加訓練課程,持續發展個人所需技能,進而維持生計,並穩定就業。
2. 適用對象
而此計畫的適用對象,共分為兩種:一種是放無薪假的受僱勞工自行提出申請;另一種則是經地方勞工主管機關列冊通報的減班休息事業單位,也就是公司和雇主可撥打電話到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將會有專人為您提供客製化訓練服務。
3. 補貼金額
至於「充電再出發計畫」提供的補助金,則會因為勞工和雇主身分,能申請到的金額也有所不同。
勞工
參訓勞工每月可補助的時數最高為144小時,補助標準則是比照每小時基本工資168元發給。換句話說,受訓勞工每月可領到的訓練津貼,每月最高可領到2萬4192元(144 x 168元)。
雇主
至於辦理職業訓練課程的事業單位,補助金額最高可到350萬元。補助項目包括:講師鐘點費、外聘講師交通費、教材及文具用品費、工作人員費、場地費等。
線上申請網站:點此前往
勞工紓困方案三:安心即時上工計畫

1. 適用對象
第三個勞工紓困方案補助範圍就相對比較寬鬆了,包括:年滿15歲以上國民;或是獲准居留外陸籍配偶;持中華民國永久居留證及工作許可的外國人。
2. 申請方式
可透過線上申請、電子郵件、傳真、郵寄或電洽公立就業服務機構預約送件等方式申請,由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受理民眾申請登記,推介符合資格的民眾至公部門從事計時工作。
3. 補貼金額
工作津貼:每人每小時比照基本工資168元核給,每月最高可工作80小時;換言之,每人每月最高可領到1萬3440元。(80 x 168元)。上工期限則是每人最長以960小時為限。
防疫津貼:若工作內容涉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接觸風險者,可另外提供防疫津貼。依每月工時最高80小時計算,每人每月可多獲得2000元防疫津貼。
線上申請網站:點此前往
最後,看完上述三個勞工紓困方案,相信大家也很好奇今年是否還會再推出10萬的勞工紓困貸款?對此,勞動部長許銘春也於日前回應,由於安心就業、充電再出發、安心即時上工都跟著特殊條例延長,但三萬元的自營業者生活補貼、10萬元勞工紓困貸款都屬於特別預算,後續會再由行政院進行通盤考量。
本文經職場熊報Bear Times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溫偉軒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