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工資與物價迷思(一):正因為台灣不夠富裕,所以更需要提升基本工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一種想法認為,由於台灣是一個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國家,因此利潤難以增加,但這種邏輯是錯誤的。實際情況是,正因為台灣是中小企業的國家,所以我們需要加快工資增加,讓國內消費更快增加,以助推這些企業的成長。
然而,即使生產者成本受到抑制,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企業仍然提高了消費者物價。政府當然可以直接干預以壓低消費者物價。但這仍然不能解決台灣工資實在太低的事實,即使物價不變,也需要迅速提高工資才能滿足生活成本。但這是自相矛盾的,因為如果工資增加得更快,消費者物價也需要上漲。因此,低工資或低成本模式與經濟成長相矛盾。
當消費者需求受到低工資的限制而無法讓消費者購買更多消費品時,利用消費者物價上漲來增加利潤也是有限度的。
因此,台灣追求低成本的做法沒有意義,因為這沒有考慮到企業思維背後的人為和心理因素,也沒有考慮到台灣的工資不足以支撐其生活成本,從而導致經濟不平衡;消費者面臨增加需求以支持企業的困難,導致企業為了賺取更高的利潤而更快地提高消費者物價,從而進一步扭曲經濟。
只要台灣的工資增加不夠快,台灣就會因此陷入「工資增加無法滿足基本生活水平來支持企業發展」的惡性循環。

台灣可以從其他已發展國家吸取的教訓是,當工資沒有達到國家基本生活水平時,消費者的收入將不足以支付他們所有的基本需求。因此,提高基本工資有助於消費者滿足更多的基本需求,而消費者需求的增加反過來將有利於企業及其利潤。
基本上,人們會不斷購買越來越多的基本必需品,直到他們的基本需求得到充分滿足。而且由於台灣的工資被壓在基本生活水平所需的最低收入以下,當基本工資迅速擴大時,這將迅速擴大消費需求,進而迅速擴大利潤和經濟發展。壓低工資會產生相反的效果,並阻止經濟更快增加,從而停滯不前。
對於台灣許多從事基本必需品銷售業務(如雜貨、食品和飲料、家庭必需品和電器、基本娛樂、教育和醫療保健、當地電信、銀行和保險服務以及當地的假日和旅遊服務等)的中小型企業,他們因此無法看到利潤增加得更快,因為他們被剝奪了更高的消費需求。
提升加薪的幅度,幫助台灣中小企業更快成長
有一種想法認為,由於台灣是一個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國家,因此利潤難以增加,但本文與其他國家的比較表明,這種邏輯是錯誤的。我們正在以錯誤的方式思考問題。實際情況是,正因為台灣是中小企業的國家,所以我們需要加快工資增加,讓國內消費更快增加,以助推這些企業的成長。
實際情況是,因為工資增加不夠快,沒能幫助台灣的中小企業更快增加。
提高基本工資將有助於支持當地中小型企業更快地發展。
此外,雖然我們可能被告知通貨膨脹是一件壞事,但從上面的比較中,我們可以看到,從長遠來看,消費者物價不斷上漲是正常情況,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企業將不斷提高消費者物價,因為他們希望獲得越來越高的利潤。
因此,當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說鑑於COVID-19本土疫情應該暫停今年基本工資的上漲,這是不合邏輯的。一方面,提高基本工資將確保勞工能夠負擔得起基本必需品的較高消費者物價。另一方面,如本文所示,通過增加消費者的工資,這推動了家庭消費支出,進而增加了利潤和經濟。因此,以健康的方式增加工資有助於增加消費者支出並擴大經濟餅,進而幫助企業發展。

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李育家也指出,在最近的COVID-19本土疫情期間,許多依賴當地消費需求的中小企業受到私人消費疲軟的打擊,但正如本文所解釋的, 提高最低工資和整體工資,正是擴大私人消費,支持企業發展的方法。
如果我們能夠理解工資和消費者物價實際上是相互影響以幫助經濟成長的,這將改變我們實施政策的方式。我們將意識到,如果不增加工資,我們就無法增加利潤——它們是相互配合的。
因此,我們不該是壓低工資以防止物價上漲——因為無論如何企業都在提高消費者物價。問題不在於消費者物價增加過快,而在於工資增加太慢,無法趕上消費者物價的增加。
台灣現階段的發展思路,應該是確保工資增加快於物價增加,以提高購買力,來促進經濟和利潤。
雖然目前的出口增加可能會在短期內提振GDP數據,但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來解決潛在的經濟扭曲,這種增加就會掩蓋台灣體制的內在問題。為了扭轉台灣目前的停滯和跳出目前的僵局,政府因此需要像其他處於經濟發展階段的已發展國家一樣實施類似的政策,通過提高基本工資從而提高國家的整體工資, 讓工資達到該國的生活成本,以幫助經濟成長。
否則,目前的經濟扭曲將繼續下去,只會延長台灣最終需要過渡到另一種模式的時間,但這只會讓隨後的過渡對所有參與的人都更加痛苦。
在本文的下一部分,我們將更深入地了解台灣消費者和生產者物價的扭曲。
- 台灣工資與物價迷思(二):為什麼年輕世代的台灣人,會感覺比他們的長輩更窮?
- 台灣工資與物價迷思(三):台灣企業總想學習美日星,那薪資成長的部分呢?
- 台灣工資與物價迷思(四):不調漲基本工資,是台灣經濟成長趨緩的元兇
- 台灣工資與物價迷思(五):台北的生活成本其實和哥本哈根一樣貴,甚至比東京更貴
延伸閱讀
- 薪水停滯造成的經濟落後(上):當台灣薪資成長落後於韓國,經濟成長也開始放緩
- 我用數據證明,「調高基本工資」就能讓台灣GDP成長率回到1997年榮光
- 台灣人均GDP追上日韓沒什麼好開心的,因為我們的基本工資仍遠遠落後於鄰國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一圖看懂——讓專業的來,居家照顧服務員都在忙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照服務成為承擔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隨著時間的推進,所謂的「高齡化」、「少子化」社會,已經從一個社會學名詞,成為我們的日常。根據內政部統計,2017年起,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式超過了14%,今年老人人數則已超過425萬,預計到2025年,每五位居民中,就將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這不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對我們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挑戰。
在這樣的變遷中,其實許多長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能夠在自己熟悉的家中,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和家庭結構,這樣的願望似乎越來越難達成。取而代之的,是長者們必須獨居,或與同樣年長的配偶互相照顧的現實。因此,長照服務成為承擔這些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
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1. 備餐服務、協助進食:
服務內容:依照長輩的需求、營養狀況和牙口狀況準備餐點及協助進食。
眉角:如果長輩牙口較不好,居服員會將餐食煮得較軟或打成泥、剪碎, 讓長輩容易進食。若長輩排斥泥狀食物,則將豆類或穀物類食物打成稀狀,讓長輩直接飲用。需要依照長輩的吞嚥能力,準備合適的餐具。一般會建議長輩自主進食,若需要由居服員協助,則必須注意餵食的速度及進食速度。但不管長輩是否可自行進食,居服員皆需要請長輩張口確認是否食物皆已吞嚥完畢,避免長輩因為食物留在口中而嗆到,發生危險。
2. 沐浴服務: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穿脫衣服、進行沐浴。
眉角:沐浴的過程需要注意水溫,以手臂內側測量溫度是否適中。須注意避免水流到眼睛。沐浴的過程會坐在馬桶或是便墊盆椅上,若長輩仍有行走能力或手部功能,居服員會鼓勵長輩自己清洗正面,背面由居服員協助,以維持長輩的生活機能,延緩退化。在沐浴的過程中,居服員須注意長輩的隱私,但也同時必須注意通風,避免室內太悶導致長輩或居服員昏倒。
3. 陪同外出、陪同就醫、採購:
服務內容:許多個案因身體狀況較難獨自外出,因此居服工作中陪同外出散步或就醫、協助個案採購日用品都是很重要的服務,攙扶步伐不穩的長輩到外面散步運動,或是為長輩採買衛生紙、洗髮精等日常用品,讓他們可以生活地更加舒適。
4. 基本日常照顧: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翻身、移位、修剪指甲、協助上下床、刷牙洗臉、協助換尿布等基本日常照顧。
眉角:在進行任何活動前,確保環境安全,無滑倒或絆倒的風險。使用適當的輔助工具和技巧,來避免造成長輩或照顧者的傷害。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以防止感染。考慮長輩的健康狀況和特定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調整照顧方法。在進行照顧時尊重長輩的隱私和尊嚴。
除了以上四項最基本的服務項目之外,還有足部護理、管灌、翻身拍背、測量生命象徵、肢體關節活動、陪同外出、陪同就醫等等服務,都可以依不同長輩的需求來安排。
伊甸基金會自成立之初,就秉持著一個堅定不移的使命: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持續不斷的支持與服務。這一理念源於創辦人之一、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以及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共同懷著一個夢想,希望無論是誰,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和成長。劉俠女士曾這麼說過:「有一大片園地,種花種樹,養各類家禽,有工場、有房舍、有足夠的場地供人休閒娛樂。徜徉其間的,是那些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走路走不好,以及弱智、顏面傷殘、心智障礙的孩子…這是他們的伊甸園。」
走過四十年的歲月,伊甸基金會期待著,有一天,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到安全、溫暖和被接受。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伊甸基金會會繼續努力,承擔起照顧和支持的責任。
伊甸基金會«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透過日間照顧、居家服務、失智據點、喘息等專業多元的服務,疼惜長輩及照顧者,讓長輩在最熟悉的地方找到服務,也讓照顧者在專業的地方得到喘息。讓每一位長輩安心、放心、快樂地好好變老。詳情請上網搜尋「伊甸 老人照顧」,或撥打支持專線0800-02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