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台灣工資與物價迷思(一):正因為台灣不夠富裕,所以更需要提升基本工資

台灣工資與物價迷思(一):正因為台灣不夠富裕,所以更需要提升基本工資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一種想法認為,由於台灣是一個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國家,因此利潤難以增加,但這種邏輯是錯誤的。實際情況是,正因為台灣是中小企業的國家,所以我們需要加快工資增加,讓國內消費更快增加,以助推這些企業的成長。

然而,即使生產者成本受到抑制,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企業仍然提高了消費者物價。政府當然可以直接干預以壓低消費者物價。但這仍然不能解決台灣工資實在太低的事實,即使物價不變,也需要迅速提高工資才能滿足生活成本。但這是自相矛盾的,因為如果工資增加得更快,消費者物價也需要上漲。因此,低工資或低成本模式與經濟成長相矛盾。

當消費者需求受到低工資的限制而無法讓消費者購買更多消費品時,利用消費者物價上漲來增加利潤也是有限度的。

因此,台灣追求低成本的做法沒有意義,因為這沒有考慮到企業思維背後的人為和心理因素,也沒有考慮到台灣的工資不足以支撐其生活成本,從而導致經濟不平衡;消費者面臨增加需求以支持企業的困難,導致企業為了賺取更高的利潤而更快地提高消費者物價,從而進一步扭曲經濟。

只要台灣的工資增加不夠快,台灣就會因此陷入「工資增加無法滿足基本生活水平來支持企業發展」的惡性循環。

jyhyc02sh7our3tl2tusp71bq1dy0t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台灣可以從其他已發展國家吸取的教訓是,當工資沒有達到國家基本生活水平時,消費者的收入將不足以支付他們所有的基本需求。因此,提高基本工資有助於消費者滿足更多的基本需求,而消費者需求的增加反過來將有利於企業及其利潤。

基本上,人們會不斷購買越來越多的基本必需品,直到他們的基本需求得到充分滿足。而且由於台灣的工資被壓在基本生活水平所需的最低收入以下,當基本工資迅速擴大時,這將迅速擴大消費需求,進而迅速擴大利潤和經濟發展。壓低工資會產生相反的效果,並阻止經濟更快增加,從而停滯不前。

對於台灣許多從事基本必需品銷售業務(如雜貨、食品和飲料、家庭必需品和電器、基本娛樂、教育和醫療保健、當地電信、銀行和保險服務以及當地的假日和旅遊服務等)的中小型企業,他們因此無法看到利潤增加得更快,因為他們被剝奪了更高的消費需求。

提升加薪的幅度,幫助台灣中小企業更快成長

有一種想法認為,由於台灣是一個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國家,因此利潤難以增加,但本文與其他國家的比較表明,這種邏輯是錯誤的。我們正在以錯誤的方式思考問題。實際情況是,正因為台灣是中小企業的國家,所以我們需要加快工資增加,讓國內消費更快增加,以助推這些企業的成長。

實際情況是,因為工資增加不夠快,沒能幫助台灣的中小企業更快增加。

提高基本工資將有助於支持當地中小型企業更快地發展。

此外,雖然我們可能被告知通貨膨脹是一件壞事,但從上面的比較中,我們可以看到,從長遠來看,消費者物價不斷上漲是正常情況,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企業將不斷提高消費者物價,因為他們希望獲得越來越高的利潤。

因此,當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說鑑於COVID-19本土疫情應該暫停今年基本工資的上漲,這是不合邏輯的。一方面,提高基本工資將確保勞工能夠負擔得起基本必需品的較高消費者物價。另一方面,如本文所示,通過增加消費者的工資,這推動了家庭消費支出,進而增加了利潤和經濟。因此,以健康的方式增加工資有助於增加消費者支出並擴大經濟餅,進而幫助企業發展。

林伯豐出席工商早餐會會後記者會(1)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

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李育家也指出,在最近的COVID-19本土疫情期間,許多依賴當地消費需求的中小企業受到私人消費疲軟的打擊,但正如本文所解釋的, 提高最低工資和整體工資,正是擴大私人消費,支持企業發展的方法。

如果我們能夠理解工資和消費者物價實際上是相互影響以幫助經濟成長的,這將改變我們實施政策的方式。我們將意識到,如果不增加工資,我們就無法增加利潤——它們是相互配合的。

因此,我們不該是壓低工資以防止物價上漲——因為無論如何企業都在提高消費者物價。問題不在於消費者物價增加過快,而在於工資增加太慢,無法趕上消費者物價的增加。

台灣現階段的發展思路,應該是確保工資增加快於物價增加,以提高購買力,來促進經濟和利潤。

雖然目前的出口增加可能會在短期內提振GDP數據,但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來解決潛在的經濟扭曲,這種增加就會掩蓋台灣體制的內在問題。為了扭轉台灣目前的停滯和跳出目前的僵局,政府因此需要像其他處於經濟發展階段的已發展國家一樣實施類似的政策,通過提高基本工資從而提高國家的整體工資, 讓工資達到該國的生活成本,以幫助經濟成長。

否則,目前的經濟扭曲將繼續下去,只會延長台灣最終需要過渡到另一種模式的時間,但這只會讓隨後的過渡對所有參與的人都更加痛苦。

在本文的下一部分,我們將更深入地了解台灣消費者和生產者物價的扭曲。

  • 台灣工資與物價迷思(二):為什麼年輕世代的台灣人,會感覺比他們的長輩更窮?
  • 台灣工資與物價迷思(三):台灣企業總想學習美日星,那薪資成長的部分呢?
  • 台灣工資與物價迷思(四):不調漲基本工資,是台灣經濟成長趨緩的元兇
  • 台灣工資與物價迷思(五):台北的生活成本其實和哥本哈根一樣貴,甚至比東京更貴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