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澳「離岸大三角」構築包圍中俄的地緣格局,史上最大文明競爭加速進行 

美英澳「離岸大三角」構築包圍中俄的地緣格局,史上最大文明競爭加速進行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俄兩國雖然在歐亞大陸內緣仍有未解的地緣矛盾,但卻是「不約而同」向歐亞大陸東西兩側進擊,考驗美國如何維持既有秩序,給予盟邦足夠的安全承諾。

文:湯名暉(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台灣絲路文化協會副秘書長)

國際政治變遷往往有跡可循,大國權力過招之間最常見的就是拉幫結夥,也就是中國古代的合縱與連橫。

打開大國交鋒的時間軸與提升空間視野,便能以全相式(holograph)的視域,觀察到權力結構的本質是如何建立。近年來歐亞大陸東西兩側的地緣動盪,非數年之間的短期現象,究其肇始,甚至可以從2013年下半年發覺端倪。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於2013年10月,俄羅斯首度進犯烏克蘭於2014年2月,兩國之間是否有所預謀尚且不得而知,但是中俄兩國在半年之內對歐亞大陸的兩側發起行動,嘗試改變所在地區的權力結構,時間點上卻是極為巧合。

中俄分進歐亞大陸兩側,世局震盪不安

中俄兩國的行動節奏也巧妙的呈現聯動關係,2021年下半年烏俄戰爭戰再起之際,解放軍對台海周圍空域的侵擾規模和頻率也大幅上升,從個位數架次升級至常態性十架以上的規模,海空協同侵擾台灣東海岸的案例也明顯增長。

中俄兩國雖然在歐亞大陸內緣仍有未解的地緣矛盾,但卻是「不約而同」向歐亞大陸東西兩側進擊,考驗美國如何維持既有秩序,給予盟邦足夠的安全承諾。

將近十年之間,中俄兩國於歐亞大陸兩側的連續動作,分別以進佔「世界島」(World-Island)和外圍新月地帶(crescent area)為戰略目標。比較中俄的文明內涵,同為威權主義政體,重視民族主義與「偉大復興」,無論是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或是俄國的「新歐亞主義」,都著重於合理化自身的歷史與地理境遇,作為介入鄰近地區的論述基礎。

善用離岸平衡優勢,美國轉身反制中俄

面對中俄在歐亞大陸上擴張權力的連續動作,美國雖然忙於從反恐戰爭抽身而未能立即應對,仍基於攻勢現實主義(offensive realism)的「離岸平衡」作為準則,佈局制衡中俄的戰略,維持既有的國際秩序。

美國之所以能實現「離岸平衡」的主要條件,憑藉海洋的自然天險隔絕於歐亞大陸之外且無強鄰,便能專注保持全球性海權與自由貿易優勢,實現以天秤的持有者之姿,適時的干預歐亞大陸的權力結構,讓大陸上的國家相互牽制,避免出現構成美國威脅的一方之霸。

美國為應對逐漸壯大的中俄,在這十年內先後抽身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反恐戰爭,再重組地區盟邦與國際機制。2018年川普(Donald Trump)開啟中美貿易戰後,中美競逐的態勢更為明朗化,美國更與盟邦共同對中國企業採取行動,例如:與歐洲國家和加拿大攜手限制華為等中資企業的海外空間。在拜登(Joe Biden)就任後更從經貿戰上升到地緣政治的層次,結合既有的地緣條件發展為全面性的國際戰略。

無視疫情嚴峻,史上最大的文明競爭加速進行 

美國與中俄之間的競逐,儼然成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集團競爭,遠超越羅馬帝國同時應對中東歐與近東地區,美國難以只憑一己之力同時兼顧印太地區或是歐洲。2020年以來,拜登便致力於重整盟邦關係的一系列工作,化解川普時期與原有盟邦不愉快的同時,籌畫新的區域整合機制,特別是印太地區並未有北約(NATO)的集體安全機制,又得彌補退出CPTPP後的地區經貿缺口。

即使在2021年全球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最劇烈之際,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努力不減半分。安全方面,2021年2月18日,QUAD經由美日澳印四國舉行線上外長視訊會議,和3月12日線上首腦會議後終具共識。經貿方面,2021年10月提出「印太經濟架構」(IPEF),隨即於今(2022)年5月23日拜登訪問日本時成立。在美國的號令與積極運作之下,終於短短一年多的時間推進「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的里程碑。

印太經濟框架_RTS8222A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從安全提升到文明的層次,「離岸大三角」浮現輪廓

若將視野提升到全球視角,2021年9月15日美國提出的AUKUS,更是大膽嘗試整合大西洋與印太地區。AUKUS不只具備表面上的軍事性質,除了提供澳洲核潛艦,還包括超高音速武器、量子電腦與人工智慧的先進科技領域的合作,幾乎集結全球尖端科技的精華,足以作為圍繞歐亞大陸的軍事科技壁壘,未來更潛藏共享核威懾能力的可能。

美國主導建立的AUKUS機制,不只是為應對來自地緣政治的威脅的軍事同盟,更是帶著文明衝突論(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內涵的價值同盟。美英澳實有著共同的文化、法律,宗教以及產業革命歷程的盎格魯薩克遜文明脈絡,共享當前文明秩序帶來的便利與保障,維持當前國際秩序就是維護底層的文明結構,更是美國全球戰略構想核心中的核心。

若在地圖上將美英澳三國連線圍繞歐亞大陸,其構圖類似美鈔「上帝之眼」(Eye of Logos)的倒三角形輪廓,囊括北極海、北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區域,覆蓋既有的北約和QUAD大多數地理範圍。三個頂點分別坐落於最佳的「離岸平衡」位置,形成「離岸大三角」的地緣格局包圍中俄兩國。

「離岸大三角」的結構獨特性

「離岸大三角」之所以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頂層格局,來自於三國之間的文明與地緣的不可替代性,美英澳所具備的離岸平衡的地理優勢、基督新教的文明脈絡、二戰以來的長期同盟、以及全球海洋的優越樞紐,使其能在自身不易受攻擊的前提下干涉中俄向海洋發展的路線,其獨特性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