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宣布升息半碼、存款準備率升1碼,楊金龍解釋為何低於市場預期

央行宣布升息半碼、存款準備率升1碼,楊金龍解釋為何低於市場預期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楊金龍解釋,考量國內疫情紓困和政策性貸款利,因此升息幅度不宜過大,改以調整存款準備率。這種作法有助於緩和弱勢勞工和企業貸款利息的負擔,鎖定限制如銀行投資、商業本票及公司債等,預計限縮銀行放貸資金達1200億元。

今(16)日央行全體理事一致同意調升政策利率半碼(0.125個百分點)及新台幣存款準備率1碼(0.25個百分點),續採「緊縮性貨幣政策」立場。央行總裁楊金龍強調「打擊通膨」是首要考量,通膨決定的關鍵是俄烏戰爭落幕、美國貨櫃船隻及碼頭問題要解決。

今年維持緊縮性貨幣政策

央行今日表示,由於俄烏戰爭持續,推升大宗商品價格,加以中國嚴格防疫措施,加劇全球供應鏈瓶頸問題,全球通膨壓力升高;復以美國等主要經濟體進一步升息,將維持緊縮性貨幣政策。

本次全體理事均贊同調升政策利率半碼(0.125個百分點)及新台幣存款準備率1碼(0.25個百分點),打擊通膨是首要目標。

楊金龍表示,為了要強化貨幣政策抑制通膨的效果,除了調升政策利率外,還同時調整「存款準備率」,再搭配公開市場操作,3種手段將使貨幣緊縮效果更強。

不過,本次升息僅升息半碼,低於市場預期的1碼,原因如下:

  • 因應國內疫情,避免政策衝突:升息半碼,搭配升存款準備率1碼

楊金龍解釋,考量國內疫情紓困和政策性貸款利,因此升息幅度不宜過大,改以調整存款準備率,這種作法有助於緩和弱勢勞工和企業貸款利息的負擔。

這意味著,央行本次在考量疫情下的國內經濟情況(尤其服務業受害),又要因應高居不漲的輸入性通膨,改以從銀行端限制授信造成資金緊縮,例如銀行投資、商業本票及公司債等。還有,銀行會很謹慎評估資產負債表的調整。

中央銀行
中央銀行
  • 預計限縮銀行放貸資金達1200億元

存款準備率會造成什麼樣的效果。楊金龍回應:「銀行的資金(放貸)至少會吸收1200億左右(新台幣)。」意味著未來銀行放貸意願就會比較低。若未來通膨仍持續上揚,升息搭配存款準備率的使用將會持續上演。

因此未來在升息的幅度並不會太劇烈,並將操作重心分配到存款準備率。

  • 台灣利率水準返回正常,美國仍低於水平

楊金龍表示,美國雖然3月升息1碼、5月升2碼、6月升3碼,但上次(疫情初)美國是從是連續3次、速度很快,最後一次甚至「降息6碼」,然而當時台灣才降1碼而已。也就是說今年3月升息1碼,台灣就已經回到原來的水準,但美國現在還離原先水準有些距離。

不過,本次美國升息又快又猛,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劇烈。楊金龍向市場喊話:「如果說,6月到9月全球金融市場波動非常大,需要央行做貨幣政策回應的時候⋯⋯會在必要的時候召開『臨時常務理事會』因應全球變化。」

  • 房市隨金融市場冷卻,無需信用管制

另一方面,由於著重在打擊通膨,並「未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楊金龍強調,這次利率調升,已經會對房地產造成抑制,再加上目前銀行的授信狀況良好、全球貨幣緊縮導致股票下跌,房地產已經逐漸冷卻。

有鑑於以上,因此未祭出第5波信用管制。但是他語帶保留的指出,未來會滾動式檢討,不排除任何可能。

全球性通貨膨脹何時落幕?

至於,民眾最關心的是何時全球性通膨才可以告一段落。

俄烏戰爭造成全球通貨膨脹為維持高檔,尤其是國際制裁俄羅斯與白俄羅斯,以及烏克蘭穀物春耕受阻、產區破壞及運輸中斷等衝擊,還有全球供應鏈不穩,成為高通膨兩大主因,目前情況為何:

截圖_2022-06-16_下午7_27_38
中央銀行
  • 歐美國家尋找替代能源

由於歐美對俄羅斯制裁措施,使它石油出口自今年5月起約每日減少3%全球供應量;歐盟逐步停止自俄羅斯進口石油,國際油市供需失衡程度將再擴大。

歐美國家,亟欲找到替代能源彌補俄羅斯的原油,目前有4種替代俄羅斯石油之方案,包含釋出庫存、OPEC閒置產能、伊朗、委內瑞拉還有美國頁岩油。

截圖_2022-06-16_下午7_33_14
中央銀行

央行對此強調,石油產品需求價格彈性較小,預期油價仍將居高不下,但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需求趨於疲軟,可能也使原油需求放緩,下半年油價可望回穩創高不易。

  • 美國塞港、缺櫃及碼頭相關設施要解決

除了原油以外,供應鏈持續受阻也是通膨一大原因。全球物流堵塞現象仍存,中國防疫清零政策干擾,近月來歐洲北海重要港口與中國的上海及浙江,港口貨運延滯情形較為明顯,加劇歐洲商品供應短缺困境。

楊金龍解釋,美國的船隻、碼頭還有港口設施要改善,就能一步改善通膨。他也指出,俄烏戰爭雖仍持續,但是對物價影響會慢慢遞減,全球各大機構也預期,只要沒有黑天鵝再出現,美國物價明年就會下降,台灣壓力也就會降低。

截圖_2022-06-16_下午7_38_29
中央銀行

今(2022)年中國因疫情封控導致上海及浙江待運船舶占比拉高。

  • 未來風險:中國經濟問題可能影響全球

未來的金融風險特別要注意,中國經濟如果急遽下滑,導致既存結構性經濟問題爆發,例如地方政府、房地產開發商及家庭的高債務,及銀行體系脆弱性等,亦引發全球金融不穩定。

楊金龍解釋,現在各國都採緊縮貨幣政策,但是全球第2大經濟體的中國卻在寬鬆貨幣,要特別注意,它隨時可能帶來的影響。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