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香港回歸25周年,新任特首李家超內閣將成為中共駐港的紀律部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新的執政人事看似光鮮亮麗,但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在中共二十大正式揭幕之前,勢必會展現力行懲治香港的能耐,以嚴防社會出現任何不穩定的跡象,而這也是一國兩制下的必然宿命。
香港新任特首將在7月1日走馬上任,而今年又正值香港回歸中國的第25周年,這對中國來說是推行一國兩制後的重要里程碑,當然如何營造祖國的偉大,主動權仍緊緊掌握在北京當局手上;又加上今年是中共二十大的開局之年,這對已經建黨百年的專制政權來說,如何彰顯制度的優越性,北京當局對香港新人新政有所期待。
李家超內閣,猶如中共駐港的紀律部隊
不過,警政系統出身的李家超,以他在2019年反送中運動的強硬手段來看,強化對香港的管制,勢必會對這個國際城市帶來影響,國際社會也勢必會齊聲撻伐,中共如何藉由李家超的執政,來詮釋一國兩制的內涵,恐怕是未來觀察香港情勢發展的關鍵所在,尤其是早已名不符實的港人高度自治,北京當局又會如何自圓其說?
近日,中國國務院批准了新的港府內閣名單,外界關注的是,這份名單將會決定香港未來的走向,果不其然,北京當局為了要落實從嚴治港的路線,香港新內閣名單中,財政司、律政司、政務司、警務處、保安局等人事安排都是北京欽點的人選,可以說,這都是可以和李家超配合的一時之選,不但具紀律部隊的武官色彩,反映出未來以國安為重的治港模式。
李家超能順利接任新特首一職,在沒有其他競爭對手的情形下當選,這背後絕對是北京當局的意思,換句話說,李家超所籌組的內閣團隊,並非是他一人可以領導的特區政府,而是由中共為他量身訂做的執政班子,雖然沿用了林鄭月娥的班底,但也有不少被拔擢晉身的人選。
說白了,未來北京中央直接下達指令的作法會愈來愈頻繁,而李家超也只能完全聽命上意行事。
其實,李家超擔綱特首一位,對中共的意義在於打造「愛國者治港」的樣板,那麼所有的內閣成員也必定要符合這樣的套路,既然已完全封堵泛民主派人士的參政權,再加上隨時可以挾「國安」為由,來為異議分子貼上勾結境外勢力及顛覆政權的標籤,那麼香港要重現過去街頭抗爭的盛況已不太可能。
李家超的主要任務,首先是要恢復社會穩定,打造香港成為符合專制統治下的穩定氛圍,其次便是消弭任何妄議中央的反對勢力。
Tags: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