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外人眼中,天文學只是哥白尼的興趣,哥白尼只是業餘天文觀測者,所用的儀器也不是特別精良,哥白尼的厝邊絕對沒料到,人類思想的大變革正在他家隔壁悄悄地展開!
文:高崇文
前幾回阿文介紹寬政曆與天保曆,提到18世紀的日本曆學家採用了橢圓軌道,但是卻還是讓太陽繞著地球轉,這件乍聽之下匪夷所思的事,不由得讓阿文大為好奇。赫赫有名的哥白尼日心說不是早在16世紀就問世了嗎?怎麼還有人採用地球中心的宇宙論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阿文特地回頭來追溯哥白尼的生平與他的著作,以及圍繞著他學說產生的波瀾與餘波。
事實上,許多流傳很廣的哥白尼與日心說的軼事都是不準確的,甚至以訛傳訛,成了家喻戶曉的傳奇。就讓阿文來撥亂反正一番,好好正本清源,為您介紹這個改變世界歷史人物的真正面目。
1473年哥白尼生於維斯瓦河畔的小城托倫,當時這裡屬於波蘭王國轄下的皇家普魯士行省。在我們的印象中,波蘭就是個常常被瓜分的可憐蟲,但是當年可是雄立在東歐的一方之霸。事實上,托倫是在哥白尼出生前七年前才成為波蘭的領土,之前是條頓騎士團的領土。1454年,普魯士地區的城市起義,和當地貴族組成普魯士邦聯,共同向條頓騎士團爭取獨立,這場鬥爭引發了戰爭。
戰爭開始後,普魯士邦聯求助於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四世,並提出條件,同意讓普魯士併入波蘭王國。波蘭於是同意了普魯士邦聯的要求,出兵相助,旋即與條頓騎士團爆發衝突。雙方於1466年10月10日簽訂了《第二次托倫和約》。條約規定,西普魯士成為波蘭王國的一個自治省,此地區即以後的皇家普魯士。東普魯士仍由條頓騎士團控制,但是條頓騎士團成為波蘭國王的臣屬。
東普魯士後來與布蘭登堡選侯國組成了普魯士王國。大家聽到普魯士就聯想到德國,這是因為後來普魯士王國統一日爾曼諸邦。這是後話。
哥白尼父親這邊家世一般,哥白尼約在10歲到12歲間父親去世了。他的舅舅盧卡斯.瓦岑羅德(Lucas Watzenrode)成了哥白尼家兄弟的監護人,哥白尼的人生可以說是由這個舅舅一手打造的。瓦岑羅德受過良好教育,而且才能出眾,1489年,被選為瓦爾米亞的主教,成為瓦爾米亞地區實質的統治者。
他被選為瓦爾米亞的主教,是因為教會需要一個與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四世(Kazimierz IV Jagiellończyk,1427-1492)相抗衡的狠角色,因為卡齊米日四世一直想讓自己的第三個兒子亞歷山大成為瓦爾米亞的主教。不意外地,從此瓦岑羅德一直與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四世爭吵,直到三年後國王的逝世才平息。
瓦岑羅德政治手腕高超,居然能與隨後的三位波蘭國王(約翰一世、亞歷山大.亞蓋洛和西格蒙德一世老王)都建立密切的關係。瓦岑羅德作為接連三位波蘭國王的朋友和重要顧問,影響力加強了瓦爾米亞與波蘭王國的關係。另一方面,他與波蘭王國的死對頭條頓武士團始終水火不容,終身與他們周旋,甚至被對手稱為「魔鬼的化身」,可見他有多難纏了。
他曾主張既然當年條頓騎士團的任務,就是讓波羅的海的居民改信基督教已經完成了,就應該派他們去土耳其人統治的區域,繼續執行讓居民改宗的任務。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如日中天,瓦岑羅德還真是夠嗆的,當時的條頓騎士團早就失去宗教熱忱,單純只是群魚肉鄉民的統治階級而已,會講這麼惡毒諷刺又大義凜然的話,難怪會被敵人冠上魔鬼的化身的稱號。
瓦岑羅德是瓦爾米亞最有權力之人,他的財富、關係和影響力為哥白尼的前途提供了保障。

在他舅舅的安排下,哥白尼在1491年進入波蘭的最高學府克拉科夫大學就讀,在克拉科夫大學在這裡第一次接觸到天文學,他的老師阿爾伯特.布魯楚斯基(Albert Brudzewski)雖然在校園內教的是傳統的亞里斯多德學說,但是在大學校園外私下裡教授以當時廣為流行的教科書是根據當代著名的天文學家普爾巴赫(Georg von Peuerbach)所編纂的《新行星理論》(Theoricae Novae Planetarum)的天文學。
哥白尼參加了許多與天文相關的講座,由此熟悉了布魯楚斯基廣泛閱讀的評論文章。在克拉科夫的求學時期,哥白尼開始搜集大量的天文學方面的藏書,這些收藏後來在17世紀50年代,被瑞典軍隊當作戰利品運回瑞典,現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圖書館收藏。
哥白尼雖然在克拉科夫大學念了四年,但是他還沒拿到學位就在1495年他被舅舅叫去瓦爾米亞,沒多久就被任命為弗龍堡(Frombork)(那是波羅的海岸的維斯圖拉潟湖西北的一座城市)的詠禮司鐸(Canon),兩年後才正式就任。這兩年的延遲原因不詳,考慮到瓦岑羅德樹敵無數,應該也不是太奇怪的事情,但是不管是哪種阻礙,顯然都被這位「魔鬼的化身」給擺平了。
事實上,就在哥白尼正式上任前,就被舅舅送去義大利留學了。哥白尼首先在波隆那大學攻讀教會法,但是顯然花了更多時間在人文學科上。他大部分時間都鑽研醫學、天文學以及人文學者必備的古希臘文與拉丁文。哥白尼在波隆那遇到著名的天文學家費拉拉(Domenico Maria Novara da Ferrara, 1454-1504),並成為他的弟子及助手,還參與了觀測金牛星座中最亮的畢宿五,觀測結果加深了對地心說的懷疑。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