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哥倫比亞史上第一位左翼總統:從游擊隊員到權力巔峰,古斯塔沃・佩特羅是誰?

哥倫比亞史上第一位左翼總統:從游擊隊員到權力巔峰,古斯塔沃・佩特羅是誰?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佩特羅當選引人關注,除了他政治上信奉社會平等、改革、權力和財富共享之外,還因為他曾經是哥倫比亞左翼游擊隊隊員。

哥倫比亞選舉

Photo Credit:Getty Images/BBC News

哥倫比亞新當選的總統古斯塔沃・佩特羅(Gustavo Petro 左)和副總統弗蘭西亞・馬奎斯( Francia Márquez)

在最近的哥倫比亞選舉中,左翼競選聯盟「哥倫比亞歷史公約聯盟」候選人古斯塔沃・佩特羅(Gustavo Petro)獲勝,當選為這個國家有史以來第一位左翼總統。

從此,繼左翼長期執政的委內瑞拉、古巴和近年選出左翼總統的智利、秘魯和洪都拉斯之後,拉美又多了一個左翼政權。

佩特羅當選引人關注,除了他政治上信奉社會平等、改革、權力和財富共享之外,還因為他曾經是哥倫比亞左翼游擊隊隊員。

要知道他的人生故事,先從一道免死令說起。

免死令

佩特羅擔任國會議員時,曾與凖軍事武裝頭目卡洛斯・卡斯塔諾(Carlos Castaño)有過一次會面。會面的目的是要說服這個人見人怕的頭領收回成命不要殺他。

佩特羅在回憶錄中寫道:「見面之前,我被告知跟他說話口氣要堅定,因為他只有在信念堅定的人面前才會退縮。」

這次會面的時間是2000年,身為國會議員的佩特羅退出游擊隊已經有十年。他譴責與游擊隊作戰的凖軍事團體本身也是非法武裝,卻在哥倫比亞的司法部內有影響力。為此凖軍事武裝對他發出死亡令。

佩特羅回憶那次與凖軍事武裝頭腦卡斯塔諾的會面說:「我又一次斬釘截鐵地回答了他的問題。幾分鐘之後,他變得結結巴巴、支支吾吾起來。」

據佩特羅說,凖軍事武裝分子不僅沒有殺他,而且被他說服相信與政府講和的好處。五年後,這個組織被政府招安繳械投降。

據佩特羅的老朋友、同樣當過游擊隊員的何塞・奎斯塔(José Cuesta)說,這段往事很好地反映了佩特羅的為人:「因為他相信,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是像打蛇必須打七寸一樣抓住關鍵」。

佩特羅,1960年出生,現年62歲,他成功當選為2022-2026年哥倫比亞總統創下了歷史,成為哥倫比亞第一個左翼總統。

古斯塔沃·佩特羅(Gustavo Petro)

Photo Credit:Getty Images/BBC News

古斯塔沃・佩特羅

他對現行的經濟模式持批評態度,也與傳統政治階層格格不入。

他在大選中贏得1120萬多張選票,佔總數的50.55%,這一結果使他成為哥倫比亞歷史上獲得選票最多的總統。而他的競爭對手魯道夫・埃爾南德斯(Rodolfo Hernández)獲得了47.31%的選票。

在競選中,佩特羅承諾將進行深刻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改革,使飽受暴力和不平等問題困擾的哥倫比亞走向和平與平等。

正如他經常說的那樣,讓國家「走向生機勃勃、充滿博愛的道路」。

他自認獨斷專行,許多人也擔心,他專橫和有爭議的個性會產生政治矛盾造成國家混亂和無法管理的局面。即便他自己否認在意識形態上追隨委內瑞拉前領導人查韋斯,但人們還是擔心他的意識形態會讓哥倫比亞陷入委內瑞拉那樣的經濟危機。

像他這樣一個前游擊隊隊員,去見凖軍事組織首腦卡斯塔諾幾乎就像去送命,但佩德羅把這樣的危險變成了機會。

對機會的敏銳觸覺也顯示在本次他的競選過程中。正當哥倫比亞國內社會不滿、經濟危機之時,佩特羅在選舉中提倡變革。而他在競選中的搭檔是非洲裔女權運動領袖弗蘭西亞・馬奎斯(Francia Márquez),她成為哥倫比亞歷史上第一位當選為副總統的女性。

認識他幾十年的奎斯特說:「別人看到的是風險,佩特羅看到的是機會。他是一個褒義層面的機會主義者。」

性格內向反叛者

佩特羅出生在盛產棉花和牛的加勒比大草原。他的父親是學校教師,母親是民族主義政黨的成員,家境中下。

佩特羅是三個兒子中的老大,在人們的記憶中他性格內向、少言寡語,喜歡穿深色的衣服,酷愛讀書。

雖然他出生在沿海地區,但個性似乎更像安第斯高原人:嚴肅、內向、不輕易信任他人。

他把自己這種個性上的矛盾歸結於他的政治傾向。

在他年幼時期,他隨父母搬到了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以北的小鎮齊帕奎拉。

佩特羅在一所由教會開辦的公立學校學習,著名作家加布裏埃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也曾就讀這所學校,也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人之一。

佩特羅在反叛游擊隊時,曾化名「奧雷利亞諾」( Aureliano),以紀念馬爾克斯著名小說《百年孤獨》中的上校。他在每次演講結束時都會引用這部小說。

好奇心很重的少年佩特羅,去參加工會會議,並在17歲時加入了一個以城市、民族主義和社會民主為宗旨的游擊隊:4月19日運動(M19)。

他獲得了一個私立大學的獎學金主修經濟學,經常去首都波哥大。

1985年,M19凖備衝擊司法部門,期間有101人死亡,佩特羅被逮捕後關押在軍營,他說在那裏受到酷刑折磨。

兩年後他被釋放,繼續在全國各地區開展激進民兵活動,後再次被捕。

到了1990年,他參加過的民兵組織M19投誠解散。當時,彼得羅已經當選為眾議院的議員。

他收到死亡威脅。在34歲那年,他第一次離開祖國。

古斯塔沃·佩特羅(Gustavo Petro)

Photo Credit:Getty Images/BBC News

遊歷歐洲

哥倫比亞政府為了保護這位「金盆洗手」的前游擊隊隊員,給他在駐比利時大使館安排了一個低級別的職位。

佩特羅在歐洲的四年對塑造他的政治理念極為重要:他對發達國家、社會民主黨派和知識型社會都有了深入的了解,並希望把哥倫比亞也建成這樣的社會。

在歐洲,他還研究了環境問題。這是繼社會正義之後他最為關心的另一個問題。他在回憶錄中透露,由於擔心氣候帶來的影響,他已經30年沒有開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