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可以當選公職,就是一種認可」,加州跨世代LGBT議員揚起彩虹旗爭平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LGBT議題至今仍是美國各州立法者攻防焦點、壁壘分明。當美國最高法院6月24日推翻1973年「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保障墮胎權裁定,結束近50年來對墮胎的憲法保護,賦予全美各州禁止墮胎的權力,美國法律及政界人士開始擔心下一個會被翻盤的目標可能是同婚法。
文:周世惠、周永捷(《中央社》記者)
「如果同志可以當選公職,就是一種認可。而你、你和你-你們必須給人們希望。」語出已故同志人權鬥士哈維.米克(Harvey Milk)。
20多年前的徬徨少年羅達倫、20多年後的Z世代青年李天明,他們映照不同世代爭取性別認同的煎熬和勇氣;而今,他們同樣義無反顧在加州議會戰場裡為LGBT(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爭平權。
曾經,加州同志男孩不能談同志
20多年前小心翼翼徘徊在書店的同志專區找答案,「擔心被別人看到、躲躲藏藏、害怕恐懼」;來自矽谷的加州州議員羅達倫(Evan Low)青少年時期掙扎於性別認同,學校不討論此議題,他知道「不准談同志」是什麼感受,因為問題可能代表恥辱,這在亞裔華人家庭尤其是禁忌話題。
今年39歲的羅達倫是美國第四代華裔,成長於白人為主的城市坎貝爾(Campbell),科技公司電子灣(eBay)1995年在那裡設立總部。
成年後他向家人坦白同志傾向,母親起初難以接受,痛苦的對話中曾有過「斷絕母子關係」的想法,但母子倆在過程中一起成長。羅媽媽後來對他說,「你改變了我對同性戀的想法」,從而認識並相信她過去全然不解的事情,還跟著一起參加同志遊行。
2009年,26歲的羅達倫創下三個第一:美國最年輕、亞裔、同志市長。從政生涯他把LGBT立法和公民權綁在一起,「一切改變必須以法律為基礎」。
五年前,台灣同志大遊行前夕,羅達倫以加州議會州議員身分訪台,為台灣LGBT族群和立法加油打氣。
「為LGBT而戰」,2013年羅達倫在市長任內為男同志捐血請命。進入加州議會後,他起草六個相關法案;其中,加州政府2018年通過立法,公開對LGBT道歉,承認過去法律上的歧視帶來的長期創傷,並承諾從新起點出發。

羅達倫2月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希望再次喚起人們傾聽和承認LGBT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找尋性別認同經歷的痛苦、折磨和煎熬,「讓我們一起試著創造更包容的環境,讓每一個人可以成為他們自己」。
訪談中,羅達倫彷彿走進時光隧道,打開青春記憶的黑盒子說:「當初我一度希望自己能『變成』同志圈裡形容的『直男』(異性戀),卻發現自己根本不可能扭轉。」
他說:「你必須真實做你自己、愛你自己,因為如果你不愛自己,別人怎麼愛你?」
18歲之前「難言同志」、學校「不談同志」;成年後,羅達倫回頭看少時對「我是同志、我很害怕」的疑惑,心靈受創、想自殺的解方或許只需一個可以「說出來」的安全環境。
佛州課堂不准談同志:一種平權兩個美國
距離羅達倫少年的成長經驗已是上個世紀末的事,性別多元成事實,21世紀不缺LGBT「榜樣」,放眼可見公開多元性別身分的科技公司領導人、政治人物和媒體人,還有或許就住在隔壁的鄰居。
2015年同性婚姻在全美合法化,無分性別的愛在法律上被接受了。不過,美國各地保守勢力仍從不同面向反對LGBT。非營利組織GLSEN統計,光是去年就有280項反對LGBT的法案送進美國各州議會,25項完成立法,其中包含遍及八個州的13項法案直接影響跨性別族群。
今年3月,佛羅里達州議會通過《家長教育權利法》(Parental Rights in Education),禁止公立學校對幼稚園到小學三年級的學童設計與傳授有關性別傾向和性別認同的課程,主張這是「家務事」,主權在家長,且家長有權對校方提告。這項法案遭反對陣營冠名「不說同性戀」(Don't Say Gay)法案。
試想,當同婚家庭長大的孩子在佛州的幼稚園、小學課堂,畫圖、書寫「我的家庭」,分享「兩個爸爸或兩個媽媽」的家庭樣貌時,老師會陷入要不要點名這個孩子上台報告的困境;若師生之間對此有討論,而班上另一個孩子回家告訴爸媽,覺得「不妥」的爸媽可以告上法院。
LGBT團體批評,「家長教育權利法」傷害課堂包容性,抹煞LGBT青少年在課程中被看見的機會,導致他們必須壓抑自己的性向或性別認同,甚至為此感到羞恥。白宮推文指控,這項來自佛州保守派政治人物的立法,是對LGBT孩童的一種攻擊;迪士尼(Disney)執行長包正博(Bob Chapek)也抨擊這項法律,同時中止迪士尼在佛州的所有政治捐款。

而在加州,11年前領先全美各州通過《平等教育法》(FAIR Education Act),明訂公立學校教育必須涵蓋LGBT權益:「什麼是LGBT?」「跨性別、不符合性別規範又是什麼?」、「如何用包容和認可多元意見的方式對話?」、「如果有人在言行上犯了錯,又該怎麼彌補?」
教多、教少、怎麼教,因老師而異,至少在大方向上加州立法確認「可以說同志」。在各界對教材爭論與折衝後,2017年起,加州LGBT課綱依年齡層觸及多元家庭到同志運動的內容,課堂上的思辯從同婚法談到跨性別廁所等議題。
關於佛州課堂對LGBT舉紅旗,羅達倫認為,這是「太小看現代孩子的自我學習力和網路資訊的即時滿足性」。
他說:「如果性傾向與性教育不該是少年與小孩自行接觸的內容,為什麼不在安全的環境,給予教育讓他們消化?」
LGBT議題至今仍是美國各州立法者攻防焦點、壁壘分明。當美國最高法院6月24日推翻1973年「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保障墮胎權裁定,結束近50年來對墮胎的憲法保護,賦予全美各州禁止墮胎的權力,美國法律及政界人士開始擔心下一個會被翻盤的目標可能是同婚法。
立法賦權 加州議會照亮多元與包容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