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媒體,敗也媒體:英國女王的薛西佛斯神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代媒體實為雙面利刃;王室儀典固然能夠透過媒體來提升人民的親近感與認同,王室成員的種種八卦與醜聞,也同樣能透過媒體的放送重創王室形象,甚至引爆存續危機。
文:劉燕玉(英國米德賽克斯大學文化史博士候選人)
今年適逢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登基70週年的「白金禧年」(Platinum Jubilee)。據統計,過去半年以來,全英國為此而舉辦的公開慶祝活動高達3673場,其中還不包括3872場民間自發舉辦的街趴。將近半年的慶祝活動最後在6月上旬的女王生日大閱兵、白金漢宮音樂會、聖保羅大教堂的感恩禮拜等大型儀式中,風光劃下句點。
舉凡婚喪喜慶,英國王室的重要儀典,向來是全球媒體矚目的焦點。種種堆疊出王室尊爵不凡形象的繁文縟節,搭配著名牌華服,甚至珠光寶氣的皇冠禮袍,對多數英國民眾來說,不僅形塑出「千年傳統」的古老歷史感,更召喚出國人對過往帝國榮光的記憶。
特別在過去10多年來,英國社會不論在政治、經濟與社會各層面,都歷經了數度重大斷裂──全球金融風暴與撙節政策下的艱苦、民粹政治興起、脫歐,以及兩年多來 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造成慘重的經濟與人員耗損(全英因重症致死的人數,至今已達18萬)──此刻的英國社會迫切需要這場盛大的儀典與慶祝儀式,來為兩年半艱辛的防疫生活劃下句點,正式展開「後疫情時代」正常生活。

王室慶典乃是現代的發明
然而,這套華麗而壯觀的王室儀典,實為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現代發明。溫莎王朝 (The House of Windsor)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民眾普遍的反德情緒下,英王喬治五世為了洗刷王室德國血統的色彩,方於1917年將充滿德國味的「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House of Saxe-Coburg and Gotha)正式更名為英國包裝的「溫莎王朝」(House of Windsor),延續至今。
透過盛大王室儀典來凝聚國族認同,也大約是同一時期才開始。在此之前,英國民間對王室普遍不具好感;法王路易十六夫婦在法國大革命中遭處決之後,包括維多利亞女王與喬治五世等數名英王,甚至在位期間,有驚無險地逃過幾場暗殺政變危機。
英國史學家康納汀(David Cannadine)便指出, 排場鋪張華麗的王室儀典,表面上似乎承襲著千百年的傳統,實際上卻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新發明。這段期間,英國成功轉型為現代工業社會,國內經濟繁榮,加以首都倫敦完成都市改建,成為市容整齊美觀、交通便利,成為足以映照大英帝國全盛時期的榮光,並能承載廣大市民進入首都親睹儀典盛況的國際大都會。
政治上,隨著1918年國會正式通過婦女參政權,英國正式完成民主化程序,王室政治權力全面削弱,僅存國族的象徵意義,卻不再引發人民對王權的疑懼。自此,華麗鋪張的王室儀典才開始被視為英國重要的國族傳統。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更直指,排場華麗而鋪張的王室儀典,實為現代民族國家為打造淵遠流長的歷史感,同時在激烈的國際霸權競爭之下,回應日益高漲的國族主義而生的「被發明的傳統」。
二戰期間,象徵豐厚歷史傳統的王室儀典,佐以喬治六世木訥寡言、含蓄卻堅毅不撓的形象,與陽剛、充滿激情且口水多過茶的紐倫堡納粹黨代表大會形成強烈對比,在戰爭中更成功地凝聚起英國人民的國族認同與抗德意識。

成也媒體,敗也媒體
然而,一直要到1953年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登基大典,英國王室儀典才真正開始成為全國性盛事;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因素,便在於電視的發明與普及。女王登基大典既是王室意義最重大的事件,更是有史以來頭一次透過《BBC》電視轉播舉行的王室儀典。透過電視的影像傳播力量,頭一次,全國各地人民在同一時間端坐家中,便能親睹女王登基大典。
媒體學者Daniel Dayan與Elihu Katz便指出,包括王室儀典在內的重大政治或歷史事件,在當代媒體轉播精密規劃的運鏡、剪輯與特殊的播報方式之下,使所有觀眾同時產生身歷其境的感受;這些「媒體事件」因而具有重新確認社會共同價值、化解內部差異、整合社會的效果,更因此在日益原子化的個人主義社會中,凝聚起「共同體」情感。
但現代媒體實為雙面利刃;王室儀典固然能夠透過媒體來提升人民的親近感與認同,王室成員的種種八卦與醜聞,也同樣能透過媒體的放送重創王室形象,甚至引爆存續危機。從「愛美人勝過愛江山」的溫莎公爵遜位以降,近一世紀以來,「溫莎王朝」可說是不折不扣的媒體產物。
除了王室儀典實況轉播以外,人民對王室的熟悉感主要更來自媒體每日披露的王室成員八卦,甚至醜聞,以及遊走於虛構與真實間的電影與電視劇情。數10年來,英國王室的悲歡離合與紛擾,早已成為全世界收視最高,而且歷久不衰的家庭肥皂劇。
實際上,在女王登基白金禧年前夕,英國王室正經歷黛安娜王妃車禍喪命以來,最嚴重的內部與形象危機。
在人民遭逢百年大疫、吃盡封城與人命、經濟損傷之苦時,哈利王子卻斷然宣布退出王室事務,舉家遷移美國定居,甚至對美國媒體大爆家族鬥爭內幕,徹底背離二戰期間,曾祖父喬治六世堅持全家留守倫敦,與人民並肩作戰;年輕的伊莉莎白公主甚至主動要求從軍,親自開卡車協助後勤補給,好不容易才在民間建立起對王室的信任。
Tags:
上廁所這樣的日常小事,其實是真正的人生大事—Panasonic溫水洗淨便座,呵護男性下半身的幸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說到男性如廁的問題,其實還真不少,像是便秘、擦拭不乾淨、甚至碰瓷等衛生問題,讓不少男性為之困擾。這次就讓我們透過醫師的角度來看看,面對這樣的問題可以如何解決?
根據世界廁所組織(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WTO)的統計,人一生大概要花三年的時間坐在馬桶上,而每一次上廁所時的體驗和品質,更是很大程度地影響了我們的情緒和身體健康狀況。
男性如廁的三大問題,你中了幾個?
對大部分的現代男性來說,好好上廁所幾乎算得上是種挑戰。舉例來說,便秘和痔瘡這兩大國人常見的問題,來自於作息不正常、缺乏運動、焦慮、飲食失調等生活習慣。但這些生活習慣,同時也是每天趕著通勤、開會,時常熬夜加班的男性們,必不可免的工作樣貌。在日積月累之下,便秘和痔瘡的困擾,常常就這樣默默地出現,想上不敢上,或者想上又上不出來,讓如廁成為生活中隱性的壓力來源。
此外,腸躁症也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問題。由於腸躁症有可能出現腹瀉的情況,也往往讓人擔心自己擦不乾淨、污物沾染到手上,留下令人不舒服的異味,成為許多男性的困擾。但是,如果因此以大量衛生紙反覆擦拭,除了留下垃圾,造成環境負擔之外,更有可能傷害脆弱的肛門肌膚,紅腫、破皮,甚至發炎、疼痛,同樣影響了生活的品質,造成心理壓力。
除了排便,男性排尿的問題也不少,例如近年來引起不小討論迴響的議題——男性尿尿,站著好還是坐著好?站姿的支持者認為,坐下的時候生殖器容易撞到馬桶圈,感覺很不乾淨,也不舒服;但是站著尿尿所造成的大量噴濺,不只沾染馬桶圈,甚至周遭的地板也要遭殃,最終需要花費更多心力去維持廁所的清潔與衛生,有些時候還因此造成家中成員的爭執。而且噴濺出來的尿液,也是細菌繁殖的最佳環境,如果不小心摸到加上抵抗力差,可能就會讓表皮有傷口的地方感染,實在令人頭痛。

好好上廁所不難,靠這招就夠
要改善這些男性如廁的問題,家醫科洪暐傑醫師認為,溫水便座是個好方法!以痔瘡為例,在臨床上的治療方法之一就是溫水坐浴,因為溫水可以很好地促進肛門口血液循環、減輕壓力,讓脫出的內痔回縮。而在如廁後,利用溫水便座來沖洗肛門,就如同溫水按摩般,一方面改善肛門附近的血液循環,同時減緩便秘、痔瘡帶來的問題。
至於如廁後的清潔,洪醫師則有「衛生紙乾擦不如濕紙巾擦,濕紙巾擦又不如使用溫水便座清洗」的建議。因為溫水沖洗,一來可以避免衛生紙反覆摩擦肛門所造成的傷害,二來也不怕糞便沾染到手,更不會造成後續環境衛生問題,一個動作就能擺脫令人不適的擦拭問題,真是要幫溫水便座拍拍手。
那麼男性尿尿是站著好還是坐著好?洪醫師建議道:「坐著尿尿除了避免尿液噴濺之外,其實好處很多,比方男性尿尿的時候,容易因為血壓改變而出現頭暈的狀況,站著很有可能因為頭暈而跌倒,但坐著的風險就相對低了許多。」但如果已經很習慣採取站姿,又不想因為尿液噴濺而造成家中成員困擾的男性,可以考慮裝設能在馬桶中生成泡沫的溫水便座。除了利用泡沫破壞水的表面張力之外,泡沫也能直接擋住反彈濺起的尿液,大幅阻止噴濺的情況。尿液不再噴得到處都是,廁所就可以更長時間的維持乾淨、衛生的狀態,同住的家人使用起廁所也更愉快。

在潔淨的溫水中,找回如廁的幸福感
Panasonic溫水洗淨便座,是解決男性如廁問題的專家,更是一家人廁所的守護者。360度噴灑泡沫所形成防護圈,包覆了馬桶內壁,能夠阻隔髒污、減少附著,讓尿尿的噴濺問題成為過去式,打掃起來更輕鬆。
既然說到打掃清潔,就不能不提到Panasonic貼心設計的一體式無縫不鏽鋼噴嘴,在使用者「著座後」、「使用前」,「使用後」等三個階段,都會自動進行清潔,從根部到前端徹底除污,強效抑菌高達99%;再加上與肌膚接觸的便座表面採用Ag+銀離子抗菌,符合日本SIAA嚴格的抗菌標準,即使是多人共用也很安心。

在使用者體驗上,Panasonic溫水洗淨便座採用先進的日本瞬熱技術,以快速節能省電的方式、提供不間斷的溫水,更設計了高達25種的洗淨模式,從水溫、水速、出水方式等,都能依照個人喜好調整,讓那些因為痔瘡、便秘或者腹瀉所帶來的疼痛、壓力,在自己喜好的溫水水流沖洗之下獲得改善,得到療癒的感受。

從裡到外,Panasonic溫水洗淨便座的體貼設計,就是要為所有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舒適感。不想再讓上廁所成為困擾的男性朋友,請讓Panasonic溫水洗淨便座呵護你的需求,用全新的如廁體驗,扭轉你下半身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