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二十大臨近中國嚴控網路:要求業者嚴格檢查使用者真實身份、學術平台「知網」再遭網安審查

二十大臨近中國嚴控網路:要求業者嚴格檢查使用者真實身份、學術平台「知網」再遭網安審查
中國自8月起,要求用戶於網路註冊時提交身分認證|Photo Credit:123RF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下令網路資訊服務提供者應在帳號資訊頁面,展示「合理範圍內」的網路用戶帳號協定位置歸屬地資訊(即公布IP所在位置),便於「公眾為公共利益實施監督」。

中共二十大臨近,為維護意識形態與國家安全,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中國國家網信辦)宣布,自今(2022)年8月1日起,要求中國境內各網路平台業者嚴格核實使用者的真實身份,並檢驗使用者在申請帳號時提供的資訊是否正確。

中國網路使用者達10.32億,網路普及率達73.0%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顯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國網路使用者規模達10.32億,較2020年12月成長4296萬,網路普及率達73.0%。

但報告中也提到,其中濫用帳號傳播假訊息、實施網路暴力之情事時常發生,中國當局認為,該行為危害到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也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中國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人指出,中國網路使用者多,且使用者在使用帳號的過程中,帳號資訊是動態變化的,若帳號資訊缺乏有效核驗機制,違法和不良資訊容易被傳播,對網路生態造成不良影響。中國國家網信辦並以此為由頒布《互聯網用戶帳號信息管理規定》,聲稱目的在於化解國家安全風險,維護網路空間良好生態。

政策對網路平台、使用者提出哪些規範?

《互聯網用戶帳號信息管理規定》政策中,明確規定「網路資訊服務提供者」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相關規定,制定出公開網路使用者帳號管理規則與平台公約,明確告知使用者帳號資訊註冊、使用和管理相關權利義務,並與使用者簽訂服務協議。

同時,網路資訊服務提供者應在帳號資訊頁面,展示「合理範圍內」的網路使用者帳號協定位置歸屬地資訊(即公布IP所在位置),便於「公眾為公共利益實施監督」;也應對使用者進行真實身分資訊認證,並核驗使用者在註冊時提交的資訊,以及使用中擬變更的帳號資訊。

另外,為了避免一些使用者利用帳號混淆視聽、誤導公眾,破壞網路傳播秩序,針對「網路使用者」部分,新規限制其在註冊帳號資訊時,不得違反《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第六條、第七條規定,不得假冒、仿冒、捏造政黨、黨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的名稱、標識等禁止性等規定。

知網疑似掌握「關鍵領域數據」遭網路安全審查

「知網」作為中國最大學術期刊平台,在今年5月,才因涉及壟斷行為被市場監管總局立案調查,時隔不到幾個月,中國國家網信辦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依《國家安全法》、《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並按《網絡安全審查辦法》,約談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宣布對知網啟動網路安全審查。

據悉,知網掌握著大量個人資訊和涉及國防、工業、電信、交通運輸、自然資源、衛生健康、金融等重點行業領域重要數據,以及中國重大項目、重要科技成果及關鍵技術動態等敏感消息,才遭到中國當局審查。

截圖_2022-06-28_下午1_29_49
Photo Credit:中國知網
中國知網官方網站

根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前微博審核員劉力朋認為,這次安全審查至少會對查找研究中國監控網絡的論文構成限制,「之前在知網上可以查到很多論文,從智慧城市大規模監控,到GFW網絡審查。以後查不到了挺可惜的」。 他強調,這種審查其實就意味著要下線這些所謂包含敏感信息的論文。

另一名來自上海的青年黎冰則分析,知網被查真正的原因,並非如新聞所言掌握了敏感信息,而是類似裁判文書網、天眼查等同類型公開信息的查詢平台,可以讓普通民眾了解到政府曾經做過的,現在正在做,以及未來還會做的「欲蓋彌彰」的一些侵害公民個人權益,權錢交易和學術腐敗的事情。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成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成員!

責任編輯:藍妮蒨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