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那天我明白了一件事情。最大的勇氣,就是守護滿地的破碎。然後它們會重新在半空綻開,如彩虹般絢爛,攜帶著最美麗的風景,高高在上,晃晃悠悠地飄向落腳地。
我心中暗叫:「我靠,這下要暴走了。」
果然,何木子拍案而起:「他媽的,這樣,我們明天去跳傘。誰要是不跳,我跟他沒完!」
大家面面相覷,望著暴走邊緣的何木子,不敢吭聲。所有人頭搖得像撥浪鼓,齊聲說:「去你的,跳跳跳跳個頭啊……」
*
第二天,在卡爾帶領下,直奔南模里西斯跳傘中心。大家坐在車上,一個個保持著活見鬼的模樣,誰都不想說話。抵達後換衣服,簽生死狀,接著坐在屋子裡看流程錄影,管春第一個出聲:「真的要跳嗎?」
何木子冷冷看著他,於是全場噤若寒蟬。
何木子在大家閃著淚光的眼神中,指揮卡爾拒絕了教練捆綁串聯跳。
做了會兒培訓,眾人表情嚴肅,其實腦海一片空白,嗡嗡直響,幾乎什麼都聽不進去。我嘶吼著:「三十五秒後開傘!我去你們的大爺,啥都能忘記,別忘記三十五秒後開傘!晚開就沒命了!」
管春哆嗦著說:「真的會沒命嗎?」
登機了。爬升到三千多公尺高空。我們一共六個人,配備了兩個教練。教練一遍又一遍替我們檢查裝備,卡爾喊話:「準備啦,現在平飛中,心裡默背要領,教練會跟你們一起跳。來,超越自我吧!」
何木子不屑地掃了眼大家,弓著身子站到機艙口,站了整整十秒,回過頭,小臉煞白,說:「太高了,我們回去大老二吧!」
一群人玩命點頭。
教練比畫著,卡爾說:「不能輸給懦弱,錢都交了,不跳白不跳,其實非常安全……」
教練來扶何木子胳膊,何木子哇地哭了,喊:「別他媽碰我,你他媽哪個空軍部隊的!我同學的爸爸是軍區副司令,你別碰我,我槍斃你啊!別碰我我要回家!我靠,奶奶救命啊,模里西斯渾蛋要弄死我……古秦你個狗娘養的把我逼到這個田地的呀……我錯了我不該跳傘的……我要回家吃夫妻肺片嗚嗚嗚嗚……」
這時我聽到角落裡傳來嘀咕聲:「還能玩兒啊還能玩兒啊還能玩兒啊……」
我沒來得及扭頭,阿梅彎腰幾步跨到機艙口,撕心裂肺地喊:「還能玩兒啊!」
他頓了下,從胸口扯出一頂紅色的女款針織帽,緊緊抱在懷裡,用盡所有的力氣喊:「何木子,我愛你!」
然後阿梅縱身跳了出去。他緊緊抱著紅色女款針織帽跳了出去。彷彿抱著一朵下雪天裡凍得發青的微笑,所以要拚盡全力把它捂暖。
我們聽到「何木子我愛你」的聲音瞬間變小,被雲海吞沒。
何木子一愣,大叫:「還能玩兒啊!有種你等我一下!」
她縱身跳了出去。
管春一楞,大叫:「還能玩兒啊!看來阿梅也要找個再婚的了!」
他縱身跳了出去。
毛毛一愣,大叫:「還能玩兒啊!春狗等老娘來收拾你!」
她縱身跳了出去。
我跟韓牛一楞,他大叫:「還能玩兒啊!你說咱倆這是為啥啊!」
然後他抱著我縱身跳了出去。
我能隱約聽見卡爾在喊:「你們姿勢不標準……」
我們自雲端墜落,迎面的風吹得喘不過氣,身體失重,海岸線和天空在視野裡翻滾,雲氣嗖嗖從身邊擦肩而過。整整半分鐘的自由落體時間,我們並沒有能手抓到手,並沒有跟想像中一樣可以在空中圍個圓。我感覺自己連哭都顧不上,心跳震動耳膜,只能瘋狂地喊:「媽媽媽媽媽媽媽媽媽媽媽媽……」
開傘後,我看到藍色綠色的地面,下方五朵盛開的彩虹。
我們被這個世界包裹,眼裡是最美麗的風景,高高在上,晃晃悠悠飄向著落地點。
*
出發去模里西斯的前幾天,我去阿梅家。他打開門,我嚇了一跳。
他家裡依舊保持著兩個月前,何木子砸成滿地碎片的局面。我說:「靠,都兩個月了,你居然沒收拾?」
他小心地繞開破碗、碎報紙、凌亂的書本、變形的書櫥,說:「我會收拾的。」
那天喝高了。
他說:「這些是被木子打爛的。我每天靜靜看著它們,似乎就能聽見木子哭泣的聲音。我可以感覺她最大的悲傷,所以當我坐在沙發上,面對的其實是她碎了一地的心吧。我很痛苦,但我不敢收拾,因為看著它們,我就能體會到她的痛苦。」
他說:「她的心碎了,我沒有辦法。天氣不好的時候,我只能把自己心上的裂縫拚命補起來,因為她住在裡面,會淋到雨。很多時候,不知道自己要怎樣努力,怎樣加油,怎樣奮不顧身,才配得上她。」
他哭了,低下頭,眼淚一顆一顆地滴在地板上:「木子說,她很難過,我救救她好不好。張嘉佳,你說我可以做到嗎?」
我點點頭。
那天我明白了一件事情。最大的勇氣,就是守護滿地的破碎。然後它們會重新在半空綻開,如彩虹般絢爛,攜帶著最美麗的風景,高高在上,晃晃悠悠地飄向落腳地。
不管他們如何對待我們,以我們自己全部都將幸福的名義。
作者簡介:
張嘉佳,一九八○年出生於江蘇南通,作家、編劇。曾任雜誌主筆、電視編 導。大學期間多才多藝,發揮自小愛閱讀的文學涵養,自導自演多齣戲劇演出、發表近百萬字的文章。創作多元豐富,二○○五年寫了以大學生活為藍本的長篇小說 《幾乎成了英雄》、二○○七年完成網路小說《小夫妻天天惡戰》與《情人書》。二○一一年首次擔任電影編劇,以《刀見笑》榮獲第四十八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二○一三年,他隨手在網路上寫東西,晚上八點開始寫,十點前放在網上讓大家睡前讀。這些故事有些是他自己的,大多數是別人的。 他將這些題材重新打碎融合,記下來來往往的人們,記下他們在城市裡揮灑汗水,澆灌愛情,用力生活的模樣;他讓所有故事繞著一間酒吧發生,並把胡言、悅悅、 管春、毛毛,甚至自己,還有一隻狗寫在故事裡。
Tags:
台灣過時法規又一例?遺產捐贈公益社團法人要課稅!超過7成民眾認為不合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愛心公益是否該被差別待遇?過時的法令讓社團法人受贈的善款縮水,不僅影響了遺贈者的心願,更截斷了社福團體的募款來源。針對遺產捐贈需課稅的問題,法規該如何調整才能完善遺贈者的善意呢?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是許多國外觀光客來台灣旅遊時所給予的盛讚,但你知道嗎?台灣人的良善,卻因過時的法規要求,導致許多社福團體被阻擋在愛心捐款的門外!
原因為何?關鍵在於當前《遺產及贈與稅法》明文要求,捐贈給財團法人得以「免」課遺產稅1 ;但是,同屬公益性質的社團法人卻被排除在外,例如台灣失智症協會、台灣荒野保護協會等組織,若收到一筆遺產捐贈,是「無法」享有免課稅的福利。等於社團法人受贈遺產時,硬是比財團法人多被扒了一層皮,這無疑是政府用國家力量引導資源的走向。
你覺得,這項法規在現今公民運動已屬成熟的社會當下,合理嗎?
民眾的遺愛被打折,一億元遺產損失6,283萬社會投資報酬價值
社團法人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以下稱聯合勸募協會)分享一個案例,一名長期熱心公益的捐款人在身故後,遺囑指定捐贈市值達新台幣1億多元的遺產,由於聯合勸募協會屬社團法人組織,設算後須先扣除遺產稅金高達1,366萬元,若以聯合勸募所導入的SROI值計算,每投入1元,可產生4.6元社會價值,等同流失創造6,283萬元社會價值的機會。
只因為聯合勸募屬社團法人,遺贈人必須繳納這筆遺產稅金,讓原本可以造福更多其他社會弱勢的善心,流失真正有意義的價值。
另一方面,由於少子化與單身人口逐年增高的趨勢,越來越多人打算將遺產捐贈給公益團體遺愛人間。從聯合勸募協會委託的「遺產捐市場調查」 2結果發現,便有26.4%受訪者願意捐出繼承遺產作公益,願捐出個人遺產者則有30.9%,但約1/4民眾會因得知要課稅而改變心意不願捐贈。
超過7成認同!公益社團法人排除免課遺產稅「不合理」
從「遺產捐市場調查」可以觀察到,有74.1%的受訪者認為現有法條將社團法人排除免課徵遺產稅的群體之外,相當「不合理」,進一步探究原因,「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對社團法人公益團體不夠友善」皆超過5成比例的支持度。
如果交叉比對受訪族群,發現年齡越高者,越認同「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年收入較高的族群,則更贊同不合理「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至於表達有捐贈遺產意願的受訪者也抱持「較高」比率認為此項課稅規定不合理,將對公益捐贈帶來限制及困難。

在願意捐贈者中,交叉分析收入分布,年收100萬元到250萬元者意願顯著高於群體,達4到5成。至於捐贈原因,捐贈繼承遺產者有81.4%盼幫助弱勢族群,33%是受信仰或民間功德觀念影響;捐贈個人遺產者,有78%盼愛心化為實際祝福遺留人間,46%盼支持特定團體。
接著調查進一步詢問,如果遺產捐贈給社團法人能夠免課遺產稅,是否會提高受訪者的捐贈意願?有34.4%本無意願捐贈者表示會考慮捐贈。至於捐贈意願提高的動機,「可以藉此節稅」(72.4%)為主因;另外抱持「讓受贈的公益團體獲得更多」想法也有43.1%比例。

另外,原有意捐贈遺產者,因須課遺產稅而改變意願不捐贈者有24.9%,進一步分析,發現以年收60萬元以上者改變意願的比率略高於群體,這對於平日仰賴小額捐款的社團法人來說,可能因此流失了四分之一的遺贈人的善款。
從上述調查結果可推論出,節稅優惠是捐助公益的重要動力,而本身有考慮捐贈遺產者,可能有自己既有想支持的社團法人慈善團體,也期待款項能全數贈與給相關組織。顯然,若是遺產稅的稅法規範對於社團法人更為合理,確實能帶動部分民眾捐贈遺產的意願。
回顧〈遺產及贈與稅法〉從民國62年制定,雖經歷幾次修法,捐贈予「公益社團法人」的財產至今仍未納入不計入遺產總額課稅群體,當年的立法背景與現今的社會工作與公民社會已大相逕庭,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在公益事務上的貢獻不相上下;再者,台灣的公益捐款一直有過度集中的現象,一般民眾與企業都傾向將資源投注於大型財團法人,此過時法令的規定,無疑加劇此一失衡狀況。
一個國家的偉大,不在於國土面積、人口多寡、國防強弱,更重視是社會的文明程度。其中,對均衡弱勢的關懷,以及法律規範能否跟上時代進步,即是重要的觀察指標。遺產法規該如何實現遺贈人的慈善意願,讓真正需要的人獲得幫助,是時候該被好好檢討了!
[1] 備註1:有關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相關租稅減免優惠,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第3款,遺產捐贈給已依法登記設立為財團法人組織且符合行政院規定標準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宗教團體及祭祀公業之財產,不計入遺產總額
[2] 備註2:遺產捐市場調查的總樣本數共回收有效樣本數1,000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