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拿到想要的了」,土耳其不再反對,北約正式邀請芬蘭和瑞典加入聯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土耳其不再反對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說,北約的30名領導人現在將邀請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北約成員國將擴大為32國,特別是波羅的海地區的穩固。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 )週二(28日)表示,在達成協議後,土耳其同意支持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北約將於週三(29日)正式邀請芬蘭和瑞典加入該聯盟。土耳其總統辦公室表示,土耳其從瑞典和芬蘭「得到了它想要的東西」。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芬蘭與瑞典就對這個難以預測的鄰居感到不安,放棄了長期不結盟的立場,5月共同申請加入北約。根據北約條款,對單個成員國的攻擊都將被視為對所有成員的攻擊,並引發整個北約的軍事回擊。
不過土耳其此前強硬表示,不支持芬蘭與瑞典加入北約,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表示,這兩個北歐國家是「許多恐怖組織的根據地」,批評他們對境內的「庫德工人黨」(PKK)太過寬大。
經過數週的外交斡旋和數小時的會談,芬蘭總統尼尼斯托(Sauli Niinisto)週二表示,這三個國家的領導人已經簽署了一項打破僵局的聯合備忘錄。
Big advance for Nato as Madrid summit gets under way
— Ben Hall (@hallbenjamin) June 28, 2022
Finland and Sweden poised to join Nato after Turkey drops veto https://t.co/oPau8cY5OI
土耳其為什麼態度轉彎?
土耳其總統辦公室週二發表聲明,指出在同意支持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之前,土耳其從瑞典和芬蘭「得到了它想要的東西」。
「土耳其在打擊恐怖組織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聲明說,這兩個北歐國家同意「與土耳其充分合作,以打擊庫德工人黨與其他庫德軍事組織。」
瑞典外交部長林德(Ann Linde)表示,各方代表展現初驚人的合作意願,談判是有建設性的,我們明確傳達對這些恐怖攻擊的擔憂」,而作為回應,「土耳其同意在2022年馬德里峰會上支持芬蘭和瑞典成為北約成員國的邀請。」
根據備忘錄內容,芬蘭和瑞典將在國家安全問題上「全力支持」土耳其,他們確認庫德工人黨是非法組織,並同意不會向與庫德工人黨關係密切的敘利亞庫德民主聯盟黨(PYD)和「人民保衛軍」(YPG)提供支持。另外也同意取消對土耳其出售武器的限制、修改恐怖主義相關的法律、三方將相互分享情報並引渡恐怖嫌疑人。
在此之前,土耳其一再呼籲引渡瑞典與芬蘭境內與庫德工人黨或人民保衛軍有關的人民,特別是有10萬庫德族難民的瑞典。不過芬蘭總統尼尼斯托強調,引渡的原則將與恐怖份子有關,而不會引渡公民。
HERE IS THE JOINT DECLARATION
— Ragıp Soylu (@ragipsoylu) June 28, 2022
• Sweden and Finland confirm that there are no arms embargoes against Turkey. pic.twitter.com/gMa0LgQHJO
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後有什麼影響?
在土耳其不再反對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說,北約的30名領導人現在將邀請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芬蘭和瑞典與俄羅斯有1300公里的邊界,而北約大門將向芬蘭與瑞典敞開。
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後,北約成員國將擴大為32國,特別是波羅的海地區的穩固。
瑞典前首相比爾特(Nils Daniel Carl Bildt)表示,瑞典和芬蘭如果加入北約,他認為這兩個國家都不會建造新的大型軍事基地,但可能意味著與北約30個成員國之間進行更多的聯合軍事訓練。瑞典和芬蘭的軍隊也可以參與全球其他北約行動,儘管人口不多,但這兩國都是重要的軍事大國。
不過就算獲得正式邀請,芬蘭和瑞典正式加入北約可能需要長達一年的時間,因為30個成員國的國會也需要予以批准。
美國總統拜登也在推特上恭賀芬蘭、瑞典和土耳其簽署備忘錄,稱這是向芬蘭和瑞典提出加入北約的邀請邁出關鍵的一步,將加強北約的集體安全,這對28日在馬德里展開的北約峰會來說,「是個很好的開始」。
Congratulations to Finland, Sweden, and Turkey on signing a trilateral memorandum – a crucial step towards a NATO invite to Finland and Sweden, which will strengthen our Alliance and bolster our collective security – and a great way to begin the Summit. pic.twitter.com/ug47DhRDGl
— President Biden (@POTUS) June 28, 2022
俄羅斯怎麼回應?
俄羅斯總統普亭日前表示,俄羅斯與這些國家沒有問題,並補充說北約的擴張「不會對俄羅斯構成直接威脅」。不過俄羅斯副外長雷雅布可夫(Sergei Ryabkov)週一表示,此舉將是一個具有深遠影響的「錯誤」。
新聞來源
- Finland, Sweden back on path to NATO membership as Turkey drops veto(Reuters)
- Turkey lifts its objections to Sweden, Finland joining NATO(AP)
- Live: NATO to invite Finland and Sweden to join after Turkey lifts objections(AFP)
- Live updates: Russia's war in Ukraine(CNN)
延伸閱讀
- 北約快速反應部隊從4萬擴增至30萬,馬德里峰會將定調俄國為「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威脅」
- 北約峰會將擬定新戰略文件,美國稱將納入針對中國的「有力」用詞
- 盤點芬蘭與瑞典加入北約的前因後果,土耳其跟克羅埃西亞又為何出言反對?
- 俄烏戰爭催生「烏克蘭民族」共同體,普亭逐漸失去對「前蘇聯五大板塊」影響力
【加入關鍵評論網成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成員!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翁世航
最新發展:
-
土耳其和匈牙利同意啟動芬蘭加入北約批准程序,結束長達數月外交拖延 6月前
-
德國外長呼籲土耳其、匈牙利盡快批准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不要再拖下去」 7月前
-
芬蘭瑞典加入北約路顛簸:土耳其遲不鬆口,艾爾多安有意與西方討價還價,大選前衝高國內支持度 10月前
-
解讀北約新戰略概念:俄羅斯威脅與中國挑戰是兩大重點,布魯塞爾迎接陸空大擴軍時代 1年前
-
北約峰會首次將中國列入「系統性挑戰」,觸角是否已伸入印太? 1年前
-
北約東擴:對烏克蘭的處境感同身受,芬蘭與瑞典放棄中立政策的心路歷程 1年前
-
稱中國正在欺凌鄰國、威脅台灣,北約首次將「來自中國的挑戰」納入戰略文件 1年前
-
英相強森說普亭如果是女人就不會入侵烏克蘭,普亭反擊「回想一下柴契爾」 1年前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看見身障老後的照顧困境,讓照顧悲劇不再發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伊甸基金會期待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不需自己一肩扛起所有的照顧重擔。
高齡社會是醫療技術進步、養生觀念提升的反映,但這樣的發展,也伴隨著許多問題,比方勞動力下降、經濟問題、醫療需求改變等。與此同時,我們可能較少關注到的身心障礙族群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同樣也呈現逐年高齡化的發展,而且背負著更多挑戰與考驗,包括家庭、社會資源、公眾意識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七成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身心障礙者,是由家人照顧。老人福利法定義老人為年滿65歲,而身心障礙者往往比一般人提早退化20年,表示身心障礙者45歲即邁入老年期。在家人依舊承擔最多照顧勞動的現況,身心障礙者與照顧者雙雙老化的現象加速,照顧需求更顯迫切與複雜。
關於身心障礙者,你所不知道的是⋯⋯
「自從2000年以來,台灣的社會福利發生了很多變化,不管是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當然,也包括政府開始推動長照2.0的制度。這些改變的立意都是良善的,但是我們的社會觀念卻可能還沒有追上。」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談起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有感而發地表示。

在台灣,大眾對身心障礙者還是普遍存在著排斥的心態。何副執行長提到,這樣的排斥,可能不僅僅存在於一般身心健康的民眾,甚至是身心障礙者的家屬,都有可能抗拒接受現實,選擇封閉自己和身心障礙者,停止與外界接觸。「在推動照顧身心障礙者相關的服務上,真的是困難重重,比方我們要辦活動,或者要尋找合適的機構場地,常常遭到民眾抗議。」何副執行長表示。不過,即使如此,伊甸基金會想要持續為身心障礙者倡議、改善現況的決心,並沒有絲毫改變。「因為照顧身心障礙者,真的是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人應該被孤立,或者獨自承擔這一切。」
目前伊甸基金會提供日間照顧、居家照顧、社區服務、住宿機構等不同形式的服務,希望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方式來照顧身心障礙者。「除此之外,因為科技不斷地進步,很多觀念也都在改變,伊甸希望可以永遠多想一步,替大家先做好準備,所以我們提供的各種課程、教材,還有對我們工作人員的培訓等,也都持續在更新。」為了打破傳統觀念上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排斥感,伊甸基金會更是持續舉辦活動,透過各種媒體、平台的宣導,希望能夠改變社會普遍的觀感。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的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屬知道——你不需要孤軍奮戰,伊甸願意提供各種你需要的支援和資源。
當我老了,你也老了
提到伊甸所能提供的支援和資源,家有多重障礙者的恩蓉媽媽對此感受最深。「我們恩蓉是多重障礙的孩子,她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既然我們選擇迎接她的到來,就必須要為她做好最周全的準備,所以我跟恩蓉爸爸一直都很積極地去找各種課程、復健來上,希望恩蓉在人生的這路上,可以走得更順一點。」恩蓉自從八個月大左右就開始接受復健,在醫療上,恩蓉的爸爸媽媽也非常重視她的黃金治療期。除此之外,各種相關的課程、活動,恩蓉爸爸和媽媽也都盡可能去學習、接觸。在恩蓉一家搬到台北之後,恩蓉更是直接開始使用伊甸的日間照顧服務。「這個決定真的是最好的決定,因為伊甸的照顧服務,改變了我們一家相處的氣氛。」恩蓉媽媽真誠地說。

恩蓉是個喜歡學習的孩子,在享有義務教育的十二年期間,她白天到學校接受教育,傍晚放學回家休息,行程和一般的學生幾乎一樣。但是在高中畢業之後,恩蓉就面臨了大學裡面沒有這樣的服務的問題,換句話說,她白天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待在家裡,由爸爸媽媽照顧。
「那時候我們想了很多方法、討論過各種可能性,但是因為恩蓉是多重障礙,能夠幫助她的機構真的不多,後來我們只能選擇看護,讓她待在家裡。」但這樣的做法引起了恩蓉很大的反彈,因為她喜歡接觸新事物和具有學習的熱情,和被困在家裡的現實,起了巨大的衝突。恩蓉常常鬧起脾氣,爸爸媽媽也被迫在日常的工作之外,還要處理更多事情、更多情緒,一家人都感到喘不過氣來。
「搬到台北之後,我們進入了伊甸的民生日照中心,在這裡恩蓉可以參加課程,可以復健,有很多她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讓她非常開心;甚至我常常很驚喜地發現,她持續在進步、在成長。」不只如此,一家人因為伊甸照顧服務的幫助,都各自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在體力上、心情上都更加有餘裕與彼此相處。
你的辛苦有伊甸懂,請放心好好休息
「絕對要尋求協助,一定要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恩蓉媽媽談到過去認識的朋友中,也有一位家有身心障礙兒的媽媽。「那位媽媽的先生沒有辦法接受有障礙的孩子,在孩子出生沒多久之後就選擇消失,把孩子丟給媽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家家境還不錯,不需要為經濟問題太費心。」即使如此,這位媽媽朋友還是在某一天傳訊給恩蓉媽媽,說自己真的很累,想要結束一切。「我收到訊息真的嚇到了,立刻找里長、找社工過去那位媽媽家,還好沒有發生遺憾的事情。但這也讓我思索到,人是沒有辦法獨自存在的,特別是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了解各種支援系統可以怎樣隨時幫到你,隨時給你一個出口、一個喘息的機會,真的很重要。」
把成為身心障礙者家庭的後盾,當成一生目標的何副執行長,也提到他在第一線上,觀察到一些家庭的狀況。「很多家庭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原因,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家裡有這樣的問題,覺得很羞恥;有些則是對外尋求協助,就會產生愧疚感。這樣的觀念,其實直到今天還一直困擾著非常多的家庭。」除此之外,經濟上的壓力,也是讓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庭不敢求援的主要原因之一。何副執行長提到,曾經遇到過一位身心障礙者,他的一天四餐就是一片厚片吐司,切成四塊,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各一塊。「而且你可以看到那片吐司已經是幾乎要腐敗的狀態,真的很令人揪心。」

目前政府已經開始在很多地方設立日間照顧機構,就是希望讓身心障礙者可以就近在社區裡也接受到不同需求的照顧服務。何副執行長強調,現在政府有補助,伊甸基金會也很願意提供急難救助,給所有有需要的家庭,一個暫時緩解現況的機會。「只要願意尋求援助,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到你。我們只希望能夠傳達一個觀念:讓身心障礙者獲得更好的照顧,其實是讓整個家庭過得更好。」
這是一段讓力量凝聚的旅程
除了縱向的提供幫助之外,橫向的新知教育、心得分享也一樣重要,伊甸透過許多方式,讓資訊透明,讓不管是不是身心障礙者和其家庭,都能對身心障礙者的能力和需求更有概念。
何副執行長邀請大家收聽伊甸的Podcast——「先來一杯,我們再聊」,希望能透過照顧者的分享,讓彼此都有傾訴、傾聽的機會,更讓未來都可能是照顧者的你我,有越來越多的參考樣本。與此同時,讓照顧者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自己也有權力追求快樂與自我人生。
談到分享,恩蓉媽媽也非常同意「吐苦水」的重要性。「因為我先生是牧師,我身為師母,其實也常常扮演著傾聽者、照顧者的角色,所以我都很鼓勵有同樣狀況的家庭,把感受說出來、把問題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恩蓉媽媽希望讓更多身障家庭知道他們並不孤單:勇於求助、適時喘息、讓專業介入。
伊甸基金會從身心障礙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個案管理、心智障礙者雙老家庭支持、支持性就業、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服務、社區居住等服務,另外還有居家修繕、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等。不僅為身心障礙者提供了實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和家庭一份深深的愛和希望。就像恩蓉和恩蓉媽媽,透過這些協助,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並成為社區中傳播正能量的重要角色。我們期待更多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重擔,真的不用自己一肩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