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提議興建「金廈大橋」解決金門民生問題,柯文哲是不是附和統戰的「台版吳三桂」?

提議興建「金廈大橋」解決金門民生問題,柯文哲是不是附和統戰的「台版吳三桂」?
身兼民眾黨主席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右)18日到金門主持民眾黨服務處開幕典禮,並拜會金門縣長楊鎮浯(右2)|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持守「抗中保台」路線的民進黨執政中央層級政府,與堅持「九二共識」泛藍地方執政政府,雙方在兩岸路線衝突及競逐;而屬於第三勢力白色力量支持興建「金廈大橋」,形成「藍白地方包圍綠中央」政治態勢。

日前身兼台灣民眾黨主席的台北市長柯文哲,至離島金門視察黨務發展,倡議興建「金廈大橋」從廈門機場直接到金門,可解決水、電、垃圾及交通等問題;同時,提出金門是解決兩岸紛爭「很好的示範地點」,「兩岸關係這麼緊張,要有一個緩衝(區)」,也符合民眾渴望兩岸和平目標。

柯文哲倡議興建金廈大橋引發台灣社會高度議論,佔據公共論壇市場空間,具有設定議題掌握兩岸論述話語權之意涵。

然當柯倡議此主張,立即受到來自綠營標籤化、污名化,抨擊其為「台版吳三桂」、引解放軍入金門及踰越中央政府兩岸事務權限。甚至痛批柯文哲「無知、荒謬」,直言其附和中國統戰策略。

尤其陸委會甚至重申,現今中共對台政策已迥異於推動小三通政策環境,不僅澄清興建金廈大橋並非「小三通」的延伸,也非「小三通」硬體的改善;更宣稱「金廈大橋會衍生出很巨大的國家安全問題。」這與「小三通」衝擊國安影響是兩回事,勿將「小三通」及興建「金廈大橋」混淆與比擬。

顯然,這樣既利於解決金門地區民眾民生需求,及也利於建構兩岸和平框架之議題,存在「雙面刃效應」爭論。

首先,興建「金廈大橋」,恐配合中國統戰思維模糊化離島民眾國家認同爭論

柯文哲直言「做一條橋,金門的問題就解決一半」,這符合金門地區民眾形成「金廈生活圈」期待,根據當地民意調查結果,絕大多數民眾支持興建「金廈大橋」。這不僅考慮民眾基本生活權益便利性,也觸及建構兩岸和平穩定關係架構;讓金門從冷戰時期「反攻大陸跳板」角色,華麗變身轉換成兩岸互動「和平緩衝區」。

這項符合離島地區民眾需求及權益促進之基礎建設,民進黨當局卻質疑「金廈大橋」,係基於大共當局統戰思維下單方面片面設想,其目的在模糊化「兩門」界線,透過兩岸融合途徑將金門吸納融入廈門,成為大國福建省的一部份。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