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新台幣」即將登場?楊金龍曝央行數位貨幣已進入技術實驗階段,預計明年9月完成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央行推動央行數位貨幣(CBDC)已經進入第2階技術實驗階段,預期明(2022)年9月完成。央行總裁楊金龍強調,CBDC的技術並無先發優勢,各國在CBDC的發展並非競賽,而是要確保CBDC的發行至少須切合國內需求。
央行總裁楊金龍昨(29)日出席活動表示,央行數位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有可能成為零售支付的最後一哩路。在數位轉型不可逆的趨勢下,央行推動CBDC已經進入第2階技術實驗階段,預期明(2023)年9月完成。
CBDC有可能成為零售支付的最後一哩路
財金公司今天舉辦「111年度金融資訊系統年會」,同時也是央行數位貨幣CBDC第2階段試驗計畫的情境展示。楊金龍應邀出席,並針對「央行貨幣的支付功能與CBDC的發行」演講。
數位轉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已是不可逆的趨勢,而央行是否發行CBDC的議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重點。楊金龍強調,推動CBDC一般有4個步驟:首先技術研究、其次驗證階段、接著是階段先導計畫進行試點,最後才是全面上線。
楊金龍說,目前正進行第2階段「通用型CBDC試驗計畫」,進入技術實驗階段,藉由建置CBDC雛形平台模擬CBDC在零售支付場景應用之試驗,預期明年9月完成。

楊金龍解釋,央行貨幣不僅在支付體系有關鍵功能,而且攸關貨幣政策執行與金融穩定,才顯得格外重要。目前由央行發行的現金,有國家信用保證,是最安全且受信任的資產。但以形式上來分為2種:
首先,系統運作都是「電子化」方式處理,例如「央行準備金」可以處理銀行間資金移轉及金融市場大額交易(如債票券、股票及外匯等跨行交易)結算款項交割。
還可以提供財金公司跨行零售支付系統(財金系統)24小時運作所需的清算資金。根據2020年央行提供本行同業資金調撥清算系統,營運金額高達新臺幣505兆元。
其次,就是央行貨幣則是本行提供民眾零售支付使用的現金,屬「實體支付」工具。上年在台灣流通的新臺幣餘額約2兆多元。
楊金龍強調,為符合數位時代的需求,未來CBDC有可能成為零售支付的最後一哩路。
此外,或許有人會說比特幣也有用於支付,但就比特幣應用場景統計 ,全球近 90%交易量是作為交易平台的投機或投資工具,支付商家僅約 1%,規模相對小很多,不成比例。

英國金融行為監理局(FCA)於今(2021)年公布一份購買虛擬通貨之原因調查,多數是投機或投資,作為支付使用者為零。
數位央行貨幣三大功能
央行告訴我們,目前國際間再發展數位央行貨幣,大蓋具有3個政策目的,分別為:1. 促進普惠金融;2. 維護央行在支付體系的角色;3. 因應數位支付未來趨勢。
- 促進普惠金融
巴哈馬、東加勒比等新興國家,其金融基礎設施不足、現金發行成本過高及民間推動電子支付成果不佳,改由央行發行CBDC,充當民眾基本的電子支付工具。
- 維護央行在支付體系的角色
假使未來現金不復存在,民眾該如何取得最安全的央行貨幣?
當前瑞典及中國正面臨這樣的問題,民間行動支付壟斷市場,並持續排擠現金使用。在現金使用逐漸減少之際,央行如能推出CBDC,可望遞補現金的缺口,讓大眾得以繼續在支付體系中取得最安全的央行貨幣。
- 因應數位支付未來趨勢
歐美各國望新的數位支付工具,能符合未來數位環境的需要及商業模式的創新。台灣將主動瞭解CBDC的技術挑戰及成本效益,持續探討可能的技術解決方案與最佳運作模式;未來CBDC如果推出,最好能發揮出有別於其他支付工具的價值與功能。
楊金龍強調,儘管大家對CBDC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但在探索這項新領域時,許多理論上的理想與效益,都將一一面臨技術上與實務上的考驗與挑戰。
他解釋,目前美、加、英、歐、日、瑞士及瑞典7國央行與BIS共同訂定3項「CBDC基本原則」:「無害」(不能干擾貨幣穩定)、「共存」(建構多元支付工具)及「創新與效率」,做為發行CBDC的基礎。
最後他也強調,CBDC的技術並無先發優勢,各國在CBDC的發展並非競賽,而是要確保CBDC的發行至少須切合國內需求。
延伸閱讀
- 為什麼各國央行都想發行數位貨幣(CBDC)?這跟存在銀行的現金有什麼不一樣?
- NFT百百種我該如何下手?四款淘金必備的趨勢觀察工具,幫你找到市場新熱點
- 拜登簽署加密貨幣監管行政命令,「央行數位美元」或許已離我們不遠
- 《尋找黑天鵝》導讀:比特幣沒有奪走國家對法定貨幣的控制權,而是讓它不再絕對重要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設計師的人生相談室:插畫家微疼 X 設計師顏伯駿:靈感怎麼找?動畫也可以用Photoshop做?不只是工具而是溝通語言!設計麻瓜也能用的Photoshop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同領域的創意工作者怎麼應用 Photoshop 來創作?插畫家微疼與設計師顏伯駿在節目中分享他們各自入行以來的甘苦,從自學修圖軟體到得心應手地使用,做出近百萬粉絲追蹤的圖文與動畫,以及讓業主很有感覺的設計提案。
收聽管道如下:
- Apple Podcast | https://apple.co/2ZCn2je
- Spotify | https://spoti.fi/32dSc27
- KKBOX|http://bit.ly/36PKdgZ
- Castbox| http://bit.ly/mariodrink
- Stitcher | http://bit.ly/2mmA46t
- Omny | https://omny.fm/shows/drinkwithmario/pplep06
這集節目邀請到插畫家微疼與設計師顏伯駿,兩位創意人來聊聊他們使用Adobe Photoshop的心得,與他們一路堅持在創意產業的工作的動力。微疼在10多年前自己慢慢摸索PS繪圖,透過Photoshop自學從無名小站發跡,走上全職插畫家之路;顏伯駿是三頁文設計公司藝術總監,大學時期就開始接案做MV,從五月天演唱會的動畫設計開始踏入唱片產業,而後又從音樂產業拓展到許多大型活動的視覺統籌,包括多屆金曲獎、文博會、全運會、白晝之夜等。
沒有靈感的時候就睡一覺吧!(01:05)
兩位的平時的工作都是產量高、創意強度密集,讓人非常好奇他們平時的靈感來源,以及他們是怎麼紀錄與整理這些靈感,最後轉化成廣受歡迎的動畫作品與視覺規劃,沒想到兩人竟不約而同地在睡夢中找到答案!
微疼以白色兔子為主角創作插畫,他分享自己一開始都是從生活周遭親友的經驗,延伸發展出創作主題與角色,「但我發現最大的問題是,這些東西很容易被消磨殆盡,就像切蛋糕一樣,有一天會被切完。」對他來說找到更多靈感的方式之一就是走上街去,多多接觸人、觀察人。
顏伯駿則反問:「大家是不是對靈感太執著了?」他在帶領設計團隊時會透過幾種不同的路徑找到「靈感」或所謂的解法。顏伯駿認為找到靈感的前提是「先對生活有感覺」,接著按照主題分析每件事情,把累積的資料放進對應的資料夾,需要時把它們調出來,組合成一個完整的內容。
相較於這樣井然有序的整理方式,微疼形容自己屬於感覺派,「找不到的時候就睡一覺,靈感就來了。」聽到這個回應,顏伯駿直呼自己也有類似的經驗,笑說大家以後會不會要發想題目之前,都會跑來說「老闆,我要睡一覺」!而有趣的是,微疼也分享,現在工作室裡面還真的就有放一張床!

從 0 開始的 PS 之路(09:00)
要成就好作品當然不能只是睡個覺,而是要動手將這些絕佳的靈感實現,這時候設計師和插畫家使用的工具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顏伯駿分享他除了就讀設計系因為課堂考試而學習使用Photoshop之外,早期使用PS創作的前輩像是藝術家李小鏡,以及言情小說封面繪者平凡、陳淑芳,都是促使他探索 PS 強大功能的榜樣,「我從PS 10一路到現在的Adobe CC,每年看著這個軟體,你本來想某個功能怎麼沒有,有一天突然間就蹦出來,到最後有一些讓你覺得『這是黑魔法嗎?』的功能。」顏伯駿感觸很深地說道。

微疼接觸Photoshop的路徑比較特別。大學時期因為一場車禍讓他必須長期在家休養,從未受過美術訓練但熱愛畫畫他,在朋友介紹下認識Photoshop,「那時候無名小站很風靡,有些前輩創作者像我是馬克、彎彎都在上面做自己的圖文創作。」微疼心想自己也許也能試試看,而當年Photoshop自學的他已經進化成PS老手,從PS畫圖到影片製作,拓展出更多創作上的應用,「說出來大家可能很驚訝,我Youtube上的動畫影片都是在PS完成的。」

儘管有不少人推薦過他用其他軟體,但微疼始終認為Photoshop是最直觀也最好調整細節的,工作室的所有夥伴也都非常熟悉這套軟體,在溝通過程中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只要打開PS示範就能讓大家馬上理解,「我覺得PS已經不是工具,而是一個語言了。」
提案雙神器:Photoshop與Illustrator(13:31)

顏伯駿接著分析 Adobe 兩套重要的軟體:Illustrator跟Photoshop,許多學習設計的人在初初接觸繪圖軟體時,「就像戴上分類帽一樣分成Illustrator派跟Photoshop派,這兩種人是截然不同的思考路徑。」 前者是向量繪圖軟體,像工程圖一樣非常理性;後者則接近畫畫的原理,有PS筆刷、圖層和色調等功能可搭配使用。雖然設計師們對於習慣使用的軟體各有鍾愛,但Adobe在跨軟體、跨平台的高度整合性,現在不論是PS轉AI,或是反之,都能輕鬆跨軟體操作,是他認為非常優異又親民的特點。

「我做所有的簡報一定都是從Photoshop和Illustrator開始。」顏博駿分享他與團隊在向客戶提案時會做PS mockup,讓客戶看到Logo在不同介面上的呈現,除了提供客戶意想不到的創意,更要透過圖面證明你怎麼實現它。「下一個世代,應該是人人都會用Photoshop和Illustrator,不只是設計系,而是所有的企劃、專案都會用。」
保持初衷?不!別再說那些熱血的話(28:18)

節目尾聲談到兩位在各自的領域努力多年,除了有一路陪伴他們創作、成長的Adobe,他們持續投入的動力是什麼呢?微疼坦承他過去在演講中常用熱血的話鼓勵其他人,「可是我後來發現什麼初衷都是屁啦,」他笑說自己從小到大幾乎沒有別的擅長的技能,「我堅持下去的原因就是,這輩子我可以做好的就是這件事了。」
顏伯駿也提到自己不想再對人說「保持初衷」,設計產業裡的每個崗位都有不同的挑戰,到處都會遇到挫折,但要思考那個挫折是否有跟成就感達成平衡,「如果沒有的話,你就要換個路走。」找到自己最擅長的事,不斷突破難關、維持品質,如同他們多年來的累積都是最好證明了。
☞ 現在就訂閱 Adobe Photoshop,開啟你的創作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