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震盪效應》:疫情加速全球民主倒退,匈牙利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冠狀病毒專制國家」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下一次全球疫病大流行到來之前——作者預警一定會再來——人類會有補考的機會嗎?是時候檢視這兩年的錯誤,檢討我們的缺失,參考成功的案例,盤點將來我們要如何應對。面對下一次的攻擊,我們必須做好準備!
文:科林・凱爾(Colin Kahl)、湯姆斯・萊特(Thomas Wright)
全球民主倒退
1991年,已故哈佛大學政治學者杭廷頓(Samuel Huntington)創造了「第三波」這個詞來描述始於1970年代和1980年代,並在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以及兩年後蘇聯解體,而加速浮現的全球政治自由化和民主治理的浪潮。根據杭廷頓的說法,第一波涉及到19世紀民主的逐漸散播,第二波發生在二戰之後的幾十年中。每一波浪潮之後都會發生逆轉,某些國家又重新陷入專制。
然而,即使感覺像是跨兩步、後退一步的發展,全球民主國家的總數還是增加了。然後,隨著冷戰的結束,東歐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及共產主義國家走向了更大的政治自由。超級大國庇護的終結,也迫使開發中世界的許多軍事政權和一黨專政獨裁政府向民主過渡。結果就是,第三波全力挺進。
史丹福大學的戴雅門(Larry Diamond)教授使用「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的數據(這個組織每年根據十項政治權利衡量標準和15項公民自由衡量標準,對各個國家進行評分)和其他來源的數據估計,到1993年,大多數擁有至少100萬人口的國家(共77國)是民主國家。根據戴雅門的研究,民主國家的數量在2006年達到頂峰,上升到86個。「民主多樣性研究所」(Varieties of Democracy Institute, V-Dem)根據從1789年至今、更強大的政治指標資料庫進行的另一項分析,發現民主國家的數量在2010年達到了98個的最高峰。
接下來情勢出現轉變。2010年代,「第三波專制化浪潮」來襲。在疫病大流行之前幾年,趨勢尤其黯淡。根據自由之家的數據,在1985年至2005年之間一直被評為「自由」的41個國家中,有22個國家在COVID-19出現之前的五年內,呈現自由淨減少的現象。「民主多樣性研究所」也發現僅僅2019年就有36個國家的民主下降。
自從2001年以來,首次有大多數國家(92個)為專制國家;2001年也是首次在冷戰之後,世界上大多數人(54%)沒有生活在民主國家中。所有的趨勢似乎都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全球35%的人口生活在走向專制化的國家,而只有8%的人口生活在變得更加民主的國家。
這一時期有一些民主國家因人民起義和政變而垮台。譬如,2013年,埃及軍方乘民間動亂推翻了經由民主選舉產生的穆罕默德.穆西(Mohamed Morsi)政府。2014年在泰國,軍人政變以軍事執政團取代了脆弱的民主政府。
但是有更多的案例,民主倒退來自經由正當選舉產生的威權之領導人——譬如俄羅斯的普亭、委內瑞拉的查維斯(Hugo Chávez)、匈牙利的奧爾班(Viktor Orbán)、土耳其的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孟加拉的哈西娜、印度的莫迪、波蘭的卡欽斯基(Jaroslaw Kaczyński)和杜達(Andrzej Duda)、菲律賓的杜特蒂(Rodrigo Duterte)、巴西的波索納洛——他們逐步削弱支撐自由社會的制度制衡、規範和公民自由。
這些領導人抓住高度兩極分化的政治環境,利用經濟和文化的焦慮,並運用民族主義、反建制、民粹主義和仇外訴求來贏得選舉。上任後,他們遵循了某種不自由的「劇本」:擴大行政權力;限制立法監督;損害司法、軍隊和其他政府機構的獨立性;打擊政治反對派、公民社會和媒體;並在傳播錯假訊息的同時控制訊息。而且,我們將會看到,這套劇本是利用致命的疫病大流行等國家危機而量身定製的。
全球力量平衡的轉變進一步加劇了民主倒退的趨勢,美國和其他先進的工業化民主國家,愈來愈受到更強悍的俄羅斯和崛起的中國的挑戰。這兩個威權國家在某些重要方面存在差異:儘管長期衰落,俄羅斯仍然利用它相當可觀的戰略資產重新建立自己的地位,而中國則是一個迅速崛起的超級大國。不過,中、俄兩國都追求相似的目標:尋求在各自地區開拓軍事、政治和經濟的勢力範圍;破壞可能會危及其政權對國家的控制之人權和民主規範;並且追求終結冷戰後出現的美國獨霸地位。
普亭領導的俄羅斯藉由非法吞併克里米亞來追求地區主導地位,並且支持烏克蘭東部的分離分子,企圖破壞它新生的民主政府,阻止基輔與西方結盟。克里姆林宮還利用網路攻擊,暗中和公開的錯假訊息運作,以及對右翼和左翼民粹主義運動提供財務奧援,在西方民主國家內部和之間散播分裂。普亭試圖影響英國、美國、法國和其他國家的公投和選舉,目的是增強對跨大西洋聯盟持懷疑態度的行動和領導者之權力。俄羅斯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被用來在東歐和西歐脅迫政府、收買影響力。
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也尋求成為亞洲的強國——在南海、東海和台灣海峽展示其肌肉——以犧牲美國及美國在本地區盟友的利益為代價。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涉及70個國家)、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等新的國際經濟機構,以及包含15個國家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等新的多邊協議,都體現了北京全力追求全球影響力。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2-07-13 中國要動態清零也要經濟成長,外媒分析:習近平治國的矛盾至少持續到2023年
- 2022-07-13 白宮COVID-19團隊:變種病毒BA.5占全美約65%確診,BNT次世代疫苗可望10月開打
- 2022-07-12 《疫後震盪效應》:疫情加速全球民主倒退,匈牙利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冠狀病毒專制國家」
- 2022-07-12 香港擬仿中國「健康碼」,功效、私隱安全成疑
- 2022-07-12 今日本土新增3萬1297例、死亡60例、中重症92例,皆創一個月半以來新低
Tags:
企業如何打造現代開發技術?馬上報名「AWS 現代開發技術嘉年華」,開創現代化開發佈局思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WS 於 2023 年 6 月 30 日 (五)在華南銀行國際會議中心舉辦「AWS 現代開發技術嘉年華」,活動將從全球現代化開發趨勢談起,再到無伺服器與容器應用戰略、服務進階介紹,以及開發最佳實踐等多方面實用教戰守則,讓企業 IT 決策者、業務創新決策者及開發者掌握全面佈局思維。
隨著科技的迅速更新與發展,企業市場充滿了各種可能,也意味著更多的不確定性,這也使得企業組織越來越重視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使用者體驗與滿意度回饋、營運效率提升和成本的優化等。 AWS 向來致力於提供創新、快速、敏捷的解決方案,為企業組織帶來更多的競爭優勢,例如無伺服器( Serverless )及容器技術,就是幫助企業大幅提升敏捷性、降低運營及管理壓力,讓企業可以聚焦自身業務,在實現創新同時也能具備降低管理成本等彈性優勢。
2023 年 6 月 30 日 (五), AWS 將於華南銀行國際會議中心舉辦「 AWS 現代開發技術嘉年華」,活動將從全球現代化開發趨勢談起,再到無伺服器與容器應用戰略、服務進階介紹,以及開發最佳實踐等多方面實用教戰守則,讓企業 IT 決策者、業務創新決策者及開發者掌握全面佈局思維。
活動內容亮點搶先看
當天活動除了許多實際案例分享,更會根據不同主題需求做分場議程,包含產業進階應用場景、無伺服器與容器開發指南、企業現代化遷移。
活動邀請到的講者也都是重量級嘉賓,在產業進階應用的主題裡,樂居的 CTO John Tsai 會跟大家分享樂居如何設計驅動資料設計架構,而在 Track 2 無伺服器與容器開發指南中,則由FunNow 的 Backend Lead Charlie Hsieh 分享 FunNow 如何透過無伺服器現代化架構,讓企業出海走向國際時,發揮關鍵技術應用實力;最後,在 Track 3 企業現代化遷移的主題中,邀請到補教業雲端教學平台 Soarogo 分享如何從單體式現代化到負載百萬流量無伺服器SaaS架構,巨量的資料如何進行遷移?
除此之外,這場免費活動還能讓你:
- 與 AWS 現代開發技術專家面對面交流,獲得實用的技巧和建議。
- 參與多場精彩的技術演講和實戰工作坊,探索無伺服器和容器應用的最佳實踐和案例分享。
- 與來自不同領域和背景的開發者交流,擴展人脈和視野。
有出席有機會!三重好禮免費送

#早鳥禮 : AWS 遮風擋雨自動傘
早鳥報名並出席活動,當天前 100 名至現場報到者即可獲得 AWS 遮風擋雨自動傘 (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問卷禮 : AWS 品牌手提袋
現場參與活動並填寫會後問卷即可獲得 AWS 品牌手提袋 (圖片僅供參考,以實物為準 ; 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現場深度參與禮:AWS 精品咖啡
現場參與並投遞名片乙張及拍照打卡,即可獲得現煮咖啡乙杯 (每人限得一杯,贈送指示以現場公告為準;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AWS 現代開發技術嘉年華 活動資訊
活動時間:2023 年 6 月 30 日 | 10:00 AM - 3:15 PM
活動地點:華南銀行國際會議中心 (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 123 號)
立即報名 : 點此填寫資料後即可完成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