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政府提告「幽靈槍」零件經銷商,州檢察長:只需要點幾下滑鼠,就能輕鬆組成一把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紐約市這次的行動,是在美國最高法院保守派大法官成功推翻紐約州要求「公然持槍者必須提供相關特殊需求證明文件」一規定6天後提出,因擔憂公然持槍合理化可能會衍生更多的暴力及犯罪問題。
文:梅緣緣
槍枝氾濫及大規模槍擊案頻傳一直都是美國亟欲解決的問題,而近期頻傳的槍擊案,也讓各州政府不得不正視合法及非法槍枝所帶來的危害。
美國紐約當局針對10家販售幽靈槍(Ghost guns)零件的經銷商提起訴訟,試圖阻絕數量愈來愈龐大的幽靈槍零組件市場,預防有心人士以此組裝出警方無法追蹤,且可能被用來犯案的槍枝。
這起由紐約市政府與紐約州檢察長所提起的訴訟,援引了新上路的公害法,希望能夠以「多線進攻」的方式打擊經銷商。
紐約市執法機關向幽靈槍宣戰
與購買一般美國槍店所販售的槍枝相比,多半為自製的幽靈槍沒有廠商製造序號。這使得持槍者並不會受到聯邦或州政府的管制,亦不會被問及個人的背景及犯罪記錄,可能讓不少有前科或無法依法購買者,透過該管道獲得槍枝。
據《路透社》(Reuters)報導,雖然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4月時即公開點名,槍枝多半被罪犯視為作案的武器首選。而美國司法部也在同月禁止未列序號,且無須經過個人背景調查的「買、裝、射」(buy build shoot)零件包在網路上公然販售,或嘗試將已經流入社區的幽靈槍重列序號,但還是有不少幽靈槍枝,在這期間成功落入有心人士手中。
紐約市對此計劃展開一連串掃幽靈槍行動,先前紐約州檢察長詹樂霞(Letitia James)對10家幽靈槍經銷商提起訴訟,紐約市法務部也同樣對其中5家經的銷商提起訴訟。據《CNN》報導指出,紐約州及紐約市政府調查人員在一次臥底調查中,發現郵寄貨運內含有的相關槍枝零件,可以被追溯至遭起訴的10家經銷商。「只需要點個幾下滑鼠,輸入信用卡號碼就可以輕鬆訂到這些零件並成功組成一把槍。」詹樂霞說。
《紐約時報》報導,紐約市這次的行動,是在美國最高法院保守派大法官成功推翻紐約州要求「公然持槍者必須提供相關特殊需求證明文件」一規定6天後提出,因擔憂公然持槍合理化可能會衍生更多的暴力及犯罪問題。
其中,紐約市將針對Arm or Ally(密蘇里州)、Rainier Arms(華盛頓州)、80P Builder/ Indie Guns(佛羅里達州)及Rock Slide USA(北卡羅來納州)等5州槍枝零售經銷商提起訴訟。後續佛州槍枝零件經銷商Indie Guns法務律師在CNN記者詢問後表示,州政府所提的訴訟,基本上就只是「靠政治的力量去傷害中小企業而已」;北卡羅萊納州的Rock Slide USA則對此表示不予置評。
紐約市長亞當斯(Eric Adams)對此直呼:「紐約根本就是個充滿了透過郵寄貨品殺人的城市。」詹樂霞也說:「我們正面臨的公共安全危機已經奪走了太多人的生命,而這個問題可以被歸咎到這些難以被追緝的幽靈槍上。」她指出,目前已經有數以千計挾帶未加工的槍身與機匣的包裹在市裡流竄,而這些零件其實光看貨運包裹的大小和重量,其實就可以被判斷出來。
不過,其實美國在2005年的《軍武合法商業保護法案》(PLCAA)的除外風險中有提到,若賣方明顯違反行銷或販賣槍械的相關法規,將不受該法保護。因此紐約政府即針對此除外風險另闢蹊徑,讓受槍枝暴力影響的受害者可以藉此向槍枝製造商、經銷商以及零售商等進行提告。後續如加州、德拉瓦州與紐澤西等州也決議跟進。
逃過美國政府登錄審查的幽靈槍潛伏 ,成民眾安全隱患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 News)報導,根據洛杉磯警察局(LAPD)統計數據顯示,遭警方沒收的幽靈槍從2020年的813把,2021年大幅上升至1921把。可以看出這些非法自製、無序號難以溯源,且無須提供相關個人背景證明文件,即可購買的手槍和半自動步槍,已經開始大量取代一般市售的槍枝。
在槍枝不合法的國家,有非法團體自行改裝槍枝等是已經屢見不鮮,而美國槍擊案犯案工具從一般槍枝轉往自製幽靈槍,也並非這一、兩年才發生的事。像2013年在加州聖塔莫尼卡市(Santa Monica)一名23歲的槍手札瓦里(John Zawahri),就以在網路上購買的零件,自行組裝成223半自動步槍後,殺了家人再前往當地的社區大學隨機射殺,當場造成3人死亡。
另外,根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2014年加州史塔克頓(Stockton)的銀行搶劫案,及2017年加州德哈瑪(Tehama)郊區傳出的6死槍擊案等,犯案槍枝也都是兇手自製。
美國《連線》(Wired)雜誌在2015年時,也在有關幽靈槍的影片報導中提到:「就法律上來講,這把槍不是我買的,而是我『做』的。」幽靈槍目前可以透過傳統的鑽床、3D列印,以及使用「Ghost Gunner」類桌上電腦數值控制(CNC)銑床機器等製作出來。
針對這些經簡易組裝加工後即可使用的幽靈槍械,該如何追緝及防止未來更多的槍擊案發生,依然需要美國各州政府的努力才能夠避免更多傷亡事件發生。
不過像是美國全國步槍協會(NRA)雖然在5月底時,譴責德州尤瓦爾迪市(Uvalde)校園槍擊事件為一場「恐怖且邪惡的犯行」,但該協會卻仍在照常舉行為期3天的年度槍展。此事也遭批對尤爾瓦迪市羅布小學(Robb Elementary School)的槍擊案受害者十分不尊重,也讓美國未來是否真能有效抵禦幽靈槍等槍枝氾濫問題,被外界打上問號。
新聞來源
- Biden cracks down on 'ghost guns' with new rule to tackle gun violence (Reuters)
- NYC, State of NY announce lawsuits against ghost gun retailers(CNN)
- New York Files Lawsuits Against a Flood of 'Ghost Guns’(NYT)
- A father used a ghost gun to kill his three daughters. It's a sign of a growing crisis( The Guardian)
- Three headliners pulled out of this week's N.R.A. convention, citing Uvalde(NYT)
- How Easy Is It To Build A 'Ghost Gun'? We Bought One To Find Out(NBC News)
延伸閱讀
- 美國最高法院接連做出「挺擁槍、反墮胎」裁定,牽動11月期中州長選戰
- 美國國會通過30年來第一項重大槍枝安全法案,拜登25日簽署成法
- 美國最高法院最新裁決:不需提出「正當理由」,民眾可在公共場所攜帶槍枝
- 美國槍枝暴力猖獗,人民上街怒吼;最高法院將對墮胎權做出裁決,挺選擇權還是生命權?
- 美國最高法院對女權與槍枝的奇異解讀,要從保守派看待憲法的角度說起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對環境永續的兼顧。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