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國安顧問波頓:戰略模糊已過時,台灣是印太安全對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期主張美國應全面外交承認台灣的波頓說,依任何國際習慣法或定義,台灣都是獨立國家,也是生氣蓬勃的民主政體,「如果這冒犯北京,也就只能這樣,這是他們必須學習的,他們不能指使我們承認哪一方,這是基本主權行為。」
文:尹俊傑(中央社記者紐約專電)
友台立場鮮明的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說,美方對台奉行數十年的戰略模糊早已過時。在中國加強武嚇的背景下,他認為台灣應是印太地區安全對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波頓30日上午參加美國外籍記者協會(FPA)視訊座談會,與FPA會長威廉斯(Ian Williams)討論美國如何因應台灣與烏克蘭遭受的安全威脅。
波頓說,2月爆發的俄烏戰爭對中國的啟示「令人不安」,因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軍事回應未將俄軍逐出烏克蘭,西方國家經濟制裁俄羅斯效果也有限。但他認為中國不想和台灣開戰,可能想藉宣布對台實行封鎖等方式製造危機,美國、日本及澳洲屆時必須馳援台灣。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5月訪問日本期間,被媒體問及是否願在台海衝突時軍事介入保衛台灣時回答「是的」,並說「那是我們做過的承諾」。他事後澄清美方未放棄「戰略模糊」,北京仍表達不滿,並宣稱近期在台灣周邊海空域軍演是對「美台勾連活動」發出警告。
波頓回應中央社提問「美方是否應明確承諾台灣遭侵略時會協防」時直言:「我認為戰略模糊已經過時很久了。」
長期主張美國應全面外交承認台灣的波頓說,依任何國際習慣法或定義,台灣都是獨立國家,也是生氣蓬勃的民主政體,「如果這冒犯北京,也就只能這樣,這是他們必須學習的,他們不能指使我們承認哪一方,這是基本主權行為。」
波頓認為,拜登政府接受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機制、加入美英協助澳洲建造核子動力潛艦的三方安全夥伴(AUKUS),太平洋島國也對中國延伸觸角愈來愈憂心,如能把握機會,讓台灣成為區域安全對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台灣及中國周邊地區都會更加安全。
波頓說:「區域局勢錯綜複雜,台灣需要成為其中一分子。如果大家肯定台灣是個正統民主國家,台灣會更安全,他們不再希望成為中國一部分。」
他提到,30年來民意調查顯示台灣人自我認同出現明顯變化,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持續攀升,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或兩者皆是的比例不斷降低。台灣人非常渴望自治,「你可以很概略地說『他們說中文,應該是中國一部分』,去跟1776年的美國這樣講吧。」
波頓說:「我們必須向中國示意,他們指使全世界該怎麼做、我們就該接受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至於台海一旦開戰日本可能扮演什麼角色,波頓表示,日本愈來愈多人認為中國攻擊台灣將形同攻擊日本,「如果我們齊心協力,對中國的嚇阻力將遠高於美台雙邊行動,我認為日本內部很願意這麼做」。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 觀察拜登政府與川普政府對中戰略的延續與差異,有三個較顯著的不同之處
- 美國國務院悄將「不支持台獨」放回美台關係論述,國際專家如何看待白宮近日表態?
- 拜登是真心話還是口誤?台灣人該如何解讀美國對台的「戰略模糊」?
- 回顧歷史,「戰略清晰」一定比較好嗎?我們不該用聯考邏輯來思考國家戰略
- 俄烏情勢與台海情勢可相類比嗎?中國是否趁勢出兵台灣?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Ep4:疫情戰火雙重挑戰,經濟難民與糧食危機搶救行動刻不容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Ep4將帶大家關注因委內瑞拉通膨問題產生的經濟難民,透過與兩位來賓的對談深入瞭解問題始末,並從中認識世界展望會如何透過社區發展工作來回應全球經濟與糧食問題。
由李漢威、蔡尚樺聯手主持的直播節目《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第4集已於7月12日播出。本集邀請宏都拉斯國防大學榮譽教授楊建平、台灣世界展望會國際事工處主任吳正吉對談,深入委內瑞拉經濟難民問題始末,瞭解背後的政治、經濟脈絡,以及其涵蓋的飢餓、貧窮與兒童保護等迫切需要援助的議題,並從中認識世界展望會在委內瑞拉積極推動的社區發展工作。同時,也邀請各界共同付出行動,與世界展望會一起協助貧窮家庭與兒童回歸正常生活。
從世界展望會的角度來看「多做多得」,我們付出後得到的是兒童豐盛的生命。這些豐盛的生命是必須被協助、被完成的,因為這是兒童本應該有的權利。
經濟數字之下,看不見的兒童飢餓危機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近年委內瑞拉難民數字不斷飆升,累積至2021年已超過460萬人,僅次於敘利亞的680萬人。但在戰火爭端與氣候變遷影響較少的中南美洲,為何會產生如此多的難民人口?事實上,委內瑞拉歷經國家一連串錯誤的社會及經濟政策後,於2014年爆發惡性通貨膨漲,民眾面臨嚴重的經濟困境,為求生存人們只好被迫出逃成為「經濟難民」。

今年初,世界展望會為了進一步了解委內瑞拉家戶在糧食安全、營養與兒童保護等方面的實際狀況,與當地組織合作展開深入的需求調查。結果發現,委內瑞拉70%的家庭面臨中度以上的飢餓狀況,嚴重的飢餓問題更造成30%的兒童身高年齡比低於平均值,這意味著孩子無法獲得足夠營養,而造成智力與身心靈發展上無可挽回的傷害。此外,調查更發現有20%的出逃難民會將小孩獨自留在國境內,衍生兒童保護、隔代教養等社會問題。這不只如實呈現經濟危機對當地家庭的衝擊,更讓我們看見其中迫切需要幫助孩童的輪廓。
繁華之後:弱勢孩童被剝奪的基本生命權利
或許很令人難以想像,如今面臨經濟困局的委內瑞拉,過去曾擁有包括醫療、教育、住宅等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雖然存在貧富不均的問題,但人民生活仍算安穩。來賓楊建平教授分析道,對比今昔天堂地獄般的差異,其實皆源自於委內瑞拉國家得天獨厚的石油產出:
過去國際油價飆漲的黃金年代,委內瑞拉憑藉石油出口獲取豐厚的利潤來支撐國家的龐大支出,依據國際組織的調查,當時的施政策略確實減少貧富不均問題。但從2010年開始,因為頁岩油技術趨於成熟、國際經濟制裁等一連串的因素,讓國際上包含石油在內的大宗物資價格巨幅下跌,嚴重動搖委內瑞拉賴以為生的經濟命脈。漸漸的,國家開始無法支付各項社會福利的鉅額開支,加上國內政治動盪,最終使得國家經濟完全崩潰。
來賓吳正吉主任也補充,受經濟問題影響最直接、嚴重的就是生活其中的人們,尤其在脆弱的政經環境中,弱勢家庭與兒童更是毫無選擇的權利。就像影片中的Ami一家,孩子的缺陷不只讓家庭先天需要更多資源,母親離家、父親失業的後天影響更是巨大,此時冒險出走並非出於思慮後的決定,而是環境壓迫下不得不的無奈。幸好,世界展望會看見努力掙扎中的弱勢家庭,迅速組織動員發展緊急溫飽及社區發展的救援工作,協助更多與Ami相同境遇的家庭,給予兒童更豐富的營養條件,獲得應有的生命權利。
先天聾啞的女孩Ami,5歲的她和祖母南希及父親安芬尼從家鄉長途跋涉到達厄瓜多找尋安身之所。圖中的米老鼠玩偶是她祖母親手清洗、縫合的,也是這段旅程中她唯一的玩具。

重建土地關係,世界展望會從社區開始的經濟復健之路
追根究柢,石油究竟算是天賜禮物還是惡魔果實?來賓楊建平教授解釋,這種國家過度依賴單一天然資源的現象被經濟學家稱為「荷蘭病」。就國家經濟發展而言,這就像是雙面刃,天然資源出口獲得的大量外匯拉抬幣值,導致其他產業的出口不利,農業、工業、製造業等產業發展也隨之受限。不過相反的,這表示委內瑞拉仍有尚未開發的肥沃土地可以耕作,所以世界展望會進入委內瑞拉的首要工作,就是回歸根本,恢復當地居民與土地之間的關係,結合社區發展行動與生技發展工作,發展如「家庭菜圃」的長期計畫,陪伴社區成長、鼓勵多元的經濟發展。
家庭菜圃計畫的重點之一,其實是源自於前面提到的兒童飢餓問題。世界展望會透過以下三個漸進式的進程,從糧食援助、技術扶助到地方組織的能力建設,讓許多受益家庭的孩子不只獲得營養改善,家庭的父母也更有自信,而委內瑞拉國家的社區發展更受到莫大的幫助。
一、緊急糧食援助
針對當下經濟困頓、糧食缺乏的家庭與兒童,提供立即性的糧食援助。
二、技術援助,扶助謀生
透過工作坊教導受益家庭種植技法與相關物資,包括種植技巧、種子、糧食技術等,並慢慢建立社區關係,給魚也給釣竿的過程也是在恢復人與人、人與社區、人與土地的多元共存關係。
三、長期兒童保護
經濟蕭條之下,童工、童婚等問題也層出不窮。因此世界展望會也在扶助的過程,加強兒童保護觀念的訓練,教育民眾如何避免兒童受到剝削,以及剝削發生時,如何與相關單位回報加以阻止。
不只委內瑞拉,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糧食分配議題
然而,糧食與貧窮問題不只發生在經濟崩潰的國度。隨著俄烏戰爭與新冠疫情的雙重影響,經濟通貨膨脹已經蔓延全球,甚至許多國家開啟進一步的糧食管制措施,這將衝擊國際糧食問題,產生更多潛在危機。

經濟緊縮加上戰爭導致的國際糧食保護政策,都將嚴重影響那些原本就缺乏糧食、仰賴進口糧食的非洲國家。世界展望會也注意到危機將至,救援行動刻不容緩,不只透過飢餓30活動推行全球飢餓的倡議行動;更與世界糧食署合作,進入需要的國家進行緊急糧食發放、社區發展、家庭菜園等事工推行扶助計畫,讓人們擁有推行自己社區、謀求幸福生活的能力,藉此回應糧食缺乏帶來的生存危機!
立即伸出援手,共同面對糧食缺乏的困境!飢餓三十救援專線:(02)8195-3005 即刻救援動起來

關於《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
由《國際大風吹》李漢威、金鐘主持人蔡尚樺聯手主持,每集《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直播節目將邀請重磅來賓,帶大家深入淺出、探討急需人們重視的國際議題,並呼籲各界付出實際行動,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展開即刻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