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上半年下挫4千多點、市值蒸發10兆,國安基金喊話:沒理由恐慌,不排除召開臨時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股市指數連日下挫,今日仍未止穩,再度重摔482.65點,成交量新台幣3000.9億元,達近2年最低,終場收在1萬4343.08點。財政部次長、國安基金執行秘書阮清華重申,台灣基本面是全球水準之上,呼籲投資人勿恐慌,近日也不排除召開「國安基金臨時委員會」研議穩定股市對策。
受通膨、升息影響,股市面臨大震盪。截至今(2022)年初至今(1)日,台股已經下挫4276.54點,收在1萬4343.08,蒸發新台幣10兆。昔日少年股神已入住套房,處境艱難、不勝唏噓。對此財政部次長、國安基金執行秘書阮清華強調,台灣基本面仍佳,近日不排除召開「國安基金臨時委員會」研議穩定股市對策。
台股蒸發10兆,國安基金不排除進場穩定股市
台灣股市受到通膨、升息影響,指數連日下挫。今日仍未止穩,再度重摔482.65點,成交量新台幣3000.9億元,達近2年最低,終場收在1萬4343.08點,是亞洲股市中最弱。
從今年1月的高點1萬8619.61,像是自由落體一般開始下殺,到今日的1萬4343.08,總共跌幅達到4276.54點,蒸發新台幣10.2兆元。股民人心惶惶,市場上傳聞台股重要支撐已經跌破,後市恐不樂觀將繼續下探。
對此,阮清華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因為台股與國際市場連動性高,近期各國股市因為升息循環,加上高通膨等問題,導致市場經濟衰退聲浪漸大,台股也無例外。
不過,他強調,今天跌幅比美股深,有點「跌過頭」,看得出來投資人有些恐慌。阮清華重申,台灣基本面都位於全球水準之上,例如經濟成長率達到3.91%,5月進出口暢旺,分別創下單月新高、次高紀錄。
阮清華還指出,並非幾個交易日下跌就可以說「步入熊市」,要請投資人多看看基本面。他強調,政府相關部會、國安基金會持續密切關注金融市場動態,必要時不排除召開國安基金臨時委員會議,研議穩定股市的對策。呼籲股民切勿恐慌。
少年股神借貸、高槓桿,倒貼7位數
事實上,目前網路上各大股版已經哀鴻遍野,畢業文一波又一波,甚至醞釀多殺多的態勢,氣氛極為詭譎。一名年約30出頭的投資人David告訴《關鍵評論網》,他從前年股市大好時,踏入這個戰場,起初獲利相當不錯,後來大開槓桿,單月獲利至少都有6位數,可謂是大殺四方。
David透露,他甚至為籌措更多資金,連續申請了2次勞工紓困貸款(新台幣20萬元),並將全部資金都投入股市、加密貨幣市場。如今,各大市場不斷探底,除了賺得不夠賠以外,還倒貼了近7位數,又要開始償還勞工紓困貸款。
他說:「虧了一屁股以外,還有一堆貸款追著自己跑,現在還得面對物價通膨夾擊」。David情緒低落表示,這2年好像一場美夢,打開眼睛後是無邊地獄,當初認為俄烏戰爭打幾天就結束,現在一打半年都要過去了;一開始也覺得升息可能幾次就會落幕,沒想到如今是「升升不息」。
David自責表示,曾經以為自己是少年股神,現在住套房確認自己是個二百五。
在David除了身兼多份工作以外,也向親朋好友開始調頭寸,希望能度過這一次難關,也呼籲初入股市的投資人,一定要做好風險管理。像David這樣的年輕投資人並非特例。證交所公布,去(2021)年新開戶數為182萬822,累計開戶數達到2202萬3793,均創下歷年來新高。
此外,近年新開戶多為年輕人,年齡分布在30歲以下族群,開戶占比從2015年的30.8%,大幅成長到去年的42.9%,意味著每百人中就有近43位年輕人擁有證券戶,也是此波震撼教育下受傷最重族群之一。
至於,未來台股走勢,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張錫表示,目前台股受到「融資多殺多」和國際利空影響,股市已經超跌,未來只要美國聯準會(Fed)7月照著市場預期升息3碼就有望利空出盡,8月就有機會見到反彈,建議投資人可趁機低接電動車、5G和高速運算的個股。
延伸閱讀
- 【炒幣入門】如何避免加密貨幣詐騙?中心化、去中心化與P2P交易所的差別在哪?
- 《精準選股》:給散戶一個簡單建議——不要在季報公布前後殺進殺出
- 長期投資者必備技能:做完功課打電話給上市櫃公司,針對過去、現在、未來問三件事
- 投資有如24小時不間斷為我們工作,為什麼還會賠錢?你必須知道的「投資試用期」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無法可管、無人監督,加熱菸載具恐成為個資安全破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國外市面上的加熱菸載具,開始像其它3C科技產品一樣擁有專屬的APP,在安裝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你知道你的資料正在被收集嗎?如果你從沒想過,或許更需要立刻提高警覺。
「購物APP暗藏詐騙軟體」、「智慧型手機APP遊戲,搭配境外網站詐騙」,這樣的新聞標題,大家應該不陌生。其實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3C裝置,都會要求使用者在手機或平板上安裝APP,讓使用體驗更為完整便利。但問題就在於,當我們在享受現代科技所帶來的種種好處,其實也同時在面對釣魚廣告、木馬程式等無孔不入的資安威脅。
目前國內還在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的加熱菸載具,在國外也像其他許多現代化的科技產品一樣,幾乎都有專屬的APP甚至被包裝成為戒菸工具,在安裝之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如果你在使用加熱菸,未來或許更需要提高警覺你的資料是否正在被收集,這些資料被收集後又會如何被應用?尤其這些載具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中國製造。
不過針對中國製加熱菸進口問題,作為新興菸品主責機關的國健署回應,「依經濟部國貿署公告規定,加熱式菸草產品裝置屬大陸物品者,不准輸入。」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我國數位發展部提出的16項需要資安檢驗的IoT項目中,並未包括新興菸品載具。這樣的缺漏令人不禁擔心,我們的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是否正面臨著意想不到的風險?
從呼吸中洩露的秘密
衛福部提出的新興菸品健康風險評估辦法申請項目中,並未包含資安相關文件的要求,這可能暴露出個人敏感資料的潛在風險,再加上個人健康行為與呼吸資料保護不足的情況,在在都是開放加熱菸品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特別是涉及個人健康行為和呼吸資料的外洩問題,除導致個人隱私受到侵犯,也可能被濫用於廣告騷擾,或甚至是健康保險詐騙等不法活動。因此,如何保護這些敏感資料,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 7 月家庭醫學會年會舉辦的「新興菸品減害與戒菸爭議」論壇中,已有專家提出警告,表示已有許多媒體及文獻披露加熱菸隱含的資安問題。該專家相當憂心地表示,當前各大品牌的加熱菸的載具幾乎都有數據連網功能。菸商能透過載具對吸菸行為進行大數據的搜集與分析,「甚至使用者每一口吸菸的深淺都有可能被記錄」。

為了改善這一缺漏,希望國健署也可以積極作為,加強對新興菸品的資安監管,建立完善的資安審查項目,確保所有與個人健康行為相關的數據,得到適當的保護。
在數位時代中,個人資訊就像是我們的分身,政府以及跨部會主管機關應該從相關的法規、監管措施等層面,努力保護民眾的資訊安全。從而更進一步地加強、鼓勵各種針對資訊安全保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應對不斷增加的網路威脅和數位安全挑戰,減少個資外洩的情形,杜絕詐騙行為對民眾以及我們的國際形象,所造成的各種損失。
當你一天的行程,都透過APP傳給某個陌生人
過去常常在資安方面引發眾多爭議的,例如掃地機器人,有搜集全屋地圖、作息時間等資訊的疑慮;智慧型手機,有可能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自動將個人的敏感資訊,傳送到第三方伺服器上。這些被揭露報導出來的新聞事件,引起了民眾對於個人隱私受到侵犯的擔憂,更突顯了資訊安全議題的重要性。
因此,當加熱菸載具以及應用程式,有可能收集到使用者的個人偏好、吸菸習慣、地理位置等敏感資訊,甚至可能涉及醫療數據。如果讓這些數據落入有心者之手,就有可能會被用於定向廣告、個資身份盜竊或其他不法用途,造成個人人身安全、聲譽和財務損失。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陳雅萍秘書長指出,近年來,因為個資外洩而遭受財物損失,前往消基會諮詢的民眾數量,有日益增多的趨勢。可以想見數位化時代,在網路、APP中填寫個資,已是一般大眾的日常,這樣的趨勢也讓個人資料保護面臨更嚴峻的考驗。陳秘書長進一步提醒,大家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填寫個人資料的時候,要保持警覺心,「如果你所填寫的資料,超出網站或APP所需要知道的資訊範圍,最好就不要繼續填寫。比方一個導航APP,它會需要知道你的所在位置,但它不需要知道你的婚姻狀況。」
*本篇文章由記者「莊丹琪」撰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