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不會跌,反正政府會救?俄烏戰爭對於我國國民財富安全的影響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由於過去幾年全世界政府的救世經驗,許多股民機械式認為「股市不會跌,反正政府會救」,而忽略過去幾年的股市下跌時,通貨膨脹率都很低,若要在嚴重通膨之際奢望央行降息甚至QE救市,實在是錯得離譜。
文:盧冠安(獨立理財顧問、全球宏觀投資分析師)
俄烏戰爭對於我國各方面均影響深遠,但許多方面(如糧食安全、國防安全)之影響,早已有許多專家撰文分析,筆者就不再贅言。今日筆者想討論俄烏戰爭藉由各種外溢效應,對我國國民的財富安全也構成深遠的影響。這些影響甚至不下於該戰爭對糧食安全與國防安全之影響,而且這些影響常被社會所忽略,分析如下:
筆者從去年開始,就曾多次在個人臉書與各大媒體,提及全世界多數股市的本益比幾乎都是歷史最高(或次高),股市隨時有泡沫化的風險。
去年5月時,美國的通貨膨脹年率已高達5%(因此高通膨在去年已經開始),但聯邦儲備理事會基於各種理由拖延升息(最近鮑威爾與葉倫都承認去年不升息是很明顯的政策錯誤,但本文暫不深究聯邦儲備理事會為何會犯這樣的錯誤)。
到了今年1月,美國通膨率已經高達7.5%,而俄烏戰爭爆發之後更是雪上加霜。因此聯準會也不得不卯勁升息,本已就非常高估的全球股債市當然受到受創。以NASDAQ為例,目前已經跌回2020年9至10月左右的價位,而在全球股市的連動效應下,我國勞退基金和股民也都損失不小。
股市不會跌,反正政府會救?
由於過去幾年全世界政府的救世經驗,導致許多股民機械式的認為「股市不會跌,反正政府會救」,而忽略過去幾年的股市下跌時,通貨膨脹率都很低;但目前全世界通膨已呈爆炸之勢,若要再奢望央行降息甚至QE救市,無疑是刻舟求劍,不僅錯得離譜且對自身財務安全形成重大威脅。
更有甚者,近幾年各種股市社團及投資群組大行其道(相信各位一定常收到這類群組邀請或簡訊),這類資料幾乎千篇一律皆是鼓吹持有股票就可以財富自由。
先不論這些理論是否正確,但是把一個人財富的全部或大多數投資於單一類資產,是否也是風險過度集中?更何況現在全球股市雖經下跌,但本益比仍然很高,加上俄烏戰爭引起的高通膨導致全球央行加快升息速度,此時將大多數資產都押在股票,絕對是個錯誤的決定。
雖然我國為言論自由國家,這類言論也難以禁止,但政府單位應該以身作則,不論是政府官員或金融機構,應該盡量不要發布助長散戶瘋狂情緒的言論,以免我國國民財富過度集中於股票,而在這波大升息潮中損失慘重。
美國與我國經濟聯繫深,台股的風險難道不高?
歷史總是殷鑑不遠,只是大家健忘而且缺乏聯想力。
話說以前因為中國市場大,導致我國觀光業與農產品的出口過度集中在單一市場,但近年中國基於種種因素,對我國許多觀光業與農產品實施蠻橫的貿易限制,國人才領悟「不要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基本原則。
對比過去幾年的股市大漲,導致所多國人和金融機構被「股市永遠上漲」或「股市空頭總是很短暫」所制約,但現在國際金融情勢已有重大轉變——全球央行由寬鬆變成極度緊縮,而主因就是高通膨,俄烏戰爭更助長這趨勢,政府是否應繼續鼓勵金融界與散戶將多數資產集中在股票市場?這是否也會造成另一種「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問題?
諸位若將我國觀光業與農產品出口面臨的問題對應到股票市場,是否也會發現歷史何其相似?
另一個關於股市的謬論如下:許多人說「美股在升息初期還是會上漲」。此理論的確符合過去的歷史經驗,但因為現在美股無論價值(可用本益比或巴菲特指標衡量)或價格都還在歷史新高附近,也就是說美股還是很貴,因此當然不會有多大的利空出盡買盤(所以今年美股在3月16日第一次升息後,仍然處於跌勢)。
美股如此危險,以美國與我國經濟聯繫如此之深,台股的風險是不是也很高?
房地產可以抗通膨嗎?
在股市之外,債券市場受到升息與通膨影響更大,而另一個國人也很喜歡投資但也受到通膨影響很大的資產,則是房地產。
話說民間一直有「房地產可以抗通膨」的說法,但此說法有過分簡化的嫌疑,因為通膨對於房價的影響,主要還是要看實質利率,也就是利率扣除通膨率。
假設利率3%而通膨率2.5%(我國通膨超過2%就算高了),那麼通膨很高但利率更高,此時房價就容易下跌;若利率1.5%而通膨率1.75%(過去幾年的狀況就是如此),那麼通膨其實不高但利率更低,所以房價就較易上漲。所以當俄烏戰爭讓全球通膨更加高漲,央行也因此加速升息,若此時買進房地產,可能會遭受價格下跌與高利率的雙重損失,各位讀者需三思。

綜上所述,未來許多資產價格恐將因這次全球大升息而下跌,而且本次下跌不會像2020年3月那次股市暴跌一樣很快反彈。
因為過去幾年多半是通縮型危機,因此央行很容易用降息或QE解決;但這次是高通膨危機,因此央行會選擇大幅升息,更何況目前許多國家的通膨幾乎是數十年來高點,更不用說,還有許多結構性問題導致通膨難以解決,年底美國與台灣都將面臨選舉,政府為了打壓通膨勢必也會加快升息。
所以不管是國家或政府,對於已經來臨(請注意,不是即將來臨,是已經來臨)的金融泡沫破裂必須做好準備,這可能是我們這輩子遇到人類最大的財富毀滅,而最好的準備就是大幅降低股債房的投資配置,避免財富嚴重損失。以上是筆者誠心的建議。
延伸閱讀
- 台股上半年下挫4千多點、市值蒸發10兆,國安基金喊話:沒理由恐慌,不排除召開臨時會
- 聽說今年聯準會要升息五次?投資策略該空手還是加碼買進?
- 美國這次通膨比上世紀兩次石油危機更難處理,但三個局勢發展可能帶來一線曙光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Living as ONE:一圖看懂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看見居住、永續新可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臺首場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即將於9月23日至10月01日登場,邀請大家於展出期間走入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一窺臺灣社會住宅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
今年9月23日至10月01日,由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主辦的「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LIVING AS ONE)將於松山文創園區盛大登場。這次展覽內容以「我們+」為主題,取加號與「家」的相同讀音,巧妙地展現政策以「社會住宅」為核心、強調居住權的精神,同時也隱喻著臺灣社宅發展史中從零到一的累加與創造。
臺灣社會住宅發展史:一段集體創造的過程,一個關於我們成「+」的故事
臺灣社宅的發展歷程,相比歐美日韓等國於二戰後就開始不同,臺灣受特殊的歷史紋理與經濟脈絡影響,社宅的推動軌跡才不過十餘年。但其實自1989年反對高房價的「無殼蝸牛運動」後,不少民眾就意識到居住議題的重要性,並持續與政府、民間溝通對話,試圖改變「有土斯有財」價值觀中居住權、所有權緊緊相依的觀念,進而影響住宅政策的發展。

經過民間組織與政府單位的共同努力,2005年「社會住宅」一詞終於列入政策文件,其後伴隨著一系列的倡議、修法行動,直到2015年廢除國民住宅條例後,才終於確立社宅只租不賣的政策方向。換句話說,臺灣社宅乃經由長期的倡議運動而生,並在體制內、外的漫長溝通與修法過程中一點一滴的累積後,才形成現今結合社會福利、社區營造、公共服務的社宅樣貌。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不只是全臺首次以「社會住宅」為命題的主題展覽,更是臺灣社宅發展的重大節點。此次展覽從倡議經歷、議題訴求、政策結果,及共榮共創的未來可能性等面向,將內容分為「社宅倡議+」、「社宅實踐+」、「社宅趨勢+」、「社宅生活+」四大展區,帶著觀展人一起看見社會住宅的方方面面,理解它的內涵與成果。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看見社宅實踐的三種可能性
談了那麼多,社會住宅(Social Housing)到底是什麼?簡而言之,社宅最核心的概念是「只租不賣」,由政府將住宅以低於市場價格的租金,出租給一般戶或弱勢戶。目前臺灣的社宅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類是由政府主導或輔導興建的「社會住宅」;第二類則是由政府補助租屋服務業者開發民間房源 的「包租代管」。除此之外,社宅入住資格也有限制,《住宅法》規定,社宅應提供至少40%以上戶數予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及一定比率予未設籍當地但因就學、就業而有居住需求者。

也因此,過去很容易因「社會住宅」與「弱勢戶」的連結造成負面觀感。不過事實並非如此,除了社會扶助的面向,社宅更加強調「多元混居」,且社宅並非獨立於社區的存在,當中不只有住戶,還乘載了許多社區的公共服務資源。例如07號展區展示的「信義區廣慈博愛園區社會住宅(E基地)」,就設有完善的物業管理機制、商業店鋪、托嬰中心、住宿式長照機構、身障空間等,不論是入住社宅的住戶,還是周邊社區的民眾,都可以享受社宅帶來的益處,住得安心、滿意。

另一方面,由於興建社宅的能量有限,所以政府除了興建新的社宅,還透過「包租」或「代管」的方式,媒合擁有閒置房屋的屋主及有居住需求的房客,重新利用現有的住宅空間,提供專業服務與租賃關係的保障。在展覽05號及08號展區中,亦展示了「包租代管」的社宅政策,無論是租稅補貼、居住體驗、傳統租屋困境等各個面向,都能夠讓觀展者更了解社宅政策下的多元樣貌。
社宅不只是房子,還是你未曾體驗過的生活方式
全臺各縣市都有社宅,而不同縣市的社宅,也發展出其獨特的特色。例如國家住都中心以「公共藝術打開鄰里之門」的林口選手村社宅、臺北市強調社區生活內涵而首創「社會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又稱青創戶)、臺中市強調公共空間設計的「臺中好宅」、高雄市以城市、交通與產業為主軸,將社宅融合進整體都市發展擘畫藍圖。

不難發現,在各地的社宅案例中,鄰里、社區、交通、公共空間等關鍵字反覆出現,這些字詞也直指社宅真正的本質──生活;而北中南東的不同發展方向,都是在成就一種地方性的理想生活。所以社宅的未來,其實就是城市生活的未來藍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展覽不斷強調社宅的未來想像,於是在展覽最後,國家住都中心將臺灣的社宅發展置於國際視野中,透過世界各國興辦社宅的案例,呈現全球社宅與城市交織出的獨特風景;並與循環台灣基金會合作,重新發掘永續發展、銀髮混居、共融共享等生活型態的珍貴價值。
除了內容豐富的場館展區,國家住都中心在展期間也舉辦如公共藝術、社宅建設、社宅營運等共24場議題沙龍及工作坊,邀請大家觀展之餘也可以一起動動手、動動腦,想像未來的居住可能!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 《我們+》 展覽詳細資訊
展出時間:2023/09/23 (六)~2023/10/01 (日)
展出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與北向製菸廠
入場條件:免費入場
主辦單位: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