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東正教會與俄羅斯總教會徹底決裂,標誌著歐亞地緣信仰的巨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烏克蘭的自我歸屬直接取決於現階段「民族記憶」的進一步延續與相對應的全面或局部性重構,其中「社會制度變遷」與「意識形態演變」為重中之重。現階段「烏克蘭記憶」的改變,是左右東歐原蘇聯範圍,乃至整個歐亞草原地緣空間發展的關鍵之所在。
文:納扎爾拜・葉爾肯(Yerkin Nazarbay,哈薩克國立大學經濟科學碩士,武漢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博士候選人)
自5月27日烏克蘭東正教會與俄羅斯總教會徹底決裂以來,「基輔羅斯」與「莫斯科羅斯」之間史無前例的東斯拉夫基督正統之爭,成為俄烏「百日戰爭」的新階段性起點。
而意識形態之歷史記憶的重構與信仰方向的重定,則隨之升格為雙方激烈攻守的新無形主戰場。其區域地緣政治之後續影響,不亞於中世紀早期基督東西教會大分裂與晚期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淪陷之第三羅馬的成立,以及近代早期席捲歐陸的宗教改革運動。
政治的侵蝕與人性的絞殺致使「永恆」瞬間熄滅
俄烏戰爭爆發至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方為英勇抗敵的國民及烈士日夜不間斷祈禱的烏克蘭子民;另一方為克里姆林宮「遠大目標」祈願求福的莫斯科及全羅斯東正教大牧首基里爾一世(Patriarch Kirill of Moscow),即「東斯拉夫民族」之精神領袖。
當烏克蘭兒女深陷突如其來的人間煉獄,無盡傷痛難以釋懷之際;自始至終都被視之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偉大族長,卻在最為神聖的齋戒期間,通過不點名的方式明確指出「受第三方煽動之謊言者,須為其所作所為懺悔贖罪」。並且強調「先俄後烏」的羅斯之大一統神聖不可侵犯,心存惡念者必遭天譴,任何試圖離間俄烏與削弱俄羅斯的地緣政治企圖均為徒勞,而頓巴斯則是遭受這一邪惡勢力侵害的「重災區」,為其救贖勢在必得。
毋庸置疑,對喪失至親哀痛萬分,且急需無私人性關懷的烏克蘭人民而言,牧首上述之言如同晴天霹靂與雪上加霜,屬名副其實的「落井下石」之舉。被血滴穿的虔誠之心通過現實證明,「政教合一」的信仰大廈永矗立於鐵血無情之「獨尊利益」之上。其所謂「同源永恆」純屬政治需要,毫無人性可言,以此為依託的心靈必將日益空虛且持續墮落。

歸屬源自於個人生活之現實感受,與實際所享平等
烏克蘭的自我歸屬直接取決於現階段「民族記憶」的進一步延續與相對應的全面或局部性重構,其中「社會制度變遷」與「意識形態演變」為重中之重。與此同時,現階段「烏克蘭記憶」的改變,是左右東歐原蘇聯範圍,乃至整個歐亞草原(Eurasian Steppe)地緣空間發展的關鍵之所在。
十月革命之前的「俄烏關係」是建立在看得見但卻模糊不清的「遙遠歷史」基礎之上。相比之下,革命後的「俄烏關係」則是建立在感受得到但卻難以說清的「複雜現實」基礎之上。而呈現在眼前的戰時「俄烏關係」,卻是建立在戰火廢墟與血之洗禮的「真實感受」基礎之上。
當俄國官媒反復強調自身軍事行動之「正當性」與烏克蘭所屬「納粹之本性」時,所謂兄弟民族之間的最後一絲信任也隨即蕩然無存。令輾轉奔波於前後方的烏克蘭愛國人士,以及流散歐陸各國的孤寡婦孺,和躲藏在地下掩體難以度日的老弱病殘均難以置信的是,在當今社會顛倒黑白,竟然依舊能夠如此之快且徹底。使萬眾不禁怨道:「天理何在」?
因此,為拯救彈盡糧絕但卻依舊頑強抵抗的馬里烏波爾(Mariupol)亞述鋼鐵廠守軍。其妻女在生死關頭,選擇向身處千里之外的羅馬教皇方濟各(Pope Francis)尋求援助(第一羅馬),而非近在咫尺且「親如一家」的偉大莫斯科牧首基里爾(第三羅馬)。
信仰淪為政治工具之日即其引發地緣新巨變之時
實質上,俄烏教會的全面決裂起始於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爆發後,基輔高層所設定開啟的「南援東阻」與「另起爐灶」之策。即借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堡)教會普世牧首巴爾多祿茂(Bartholomew I of Constantinople)之羽翼(第二羅馬),保護其所屬教會免遭俄國教會的進一步饞食與滲透,並且以此為基礎實施自我「淨化」,直至自身獨立不再受侵犯為止。
為此,立足于突厥穆斯林政體之上的第二羅馬,與聲稱代表「羅斯民族」的第三羅馬最終於2018年宣告決裂。仿佛重演了千年前,分別代表拉丁文化圈與希臘文化圈的第一羅馬與第二羅馬之間的史詩級大決裂。
不難看出,當今俄烏教會的決裂並非偶然。無論是在政經領域還是思想領域,其特徵均類似於宗教改革後所引發的三十年戰爭,屬新民族信仰與舊思想體系,以及新自由秩序與舊集權中央之間的對抗。其結果是讓歐亞核心區後帝國主義之強權內部結構最終再「西發里亞體系化」(Westphalia System),進而根除全球性地緣政治及經濟威脅,最大限度地為現有之國際秩序的穩定發展創造合理且公平的條件與環境。

既不屬於過去也不屬於未來的信仰,必將垂死掙紮
「異端」一詞是自古以來掌控主流意識形態的統治集團,針對境內外與其不一,且難以被同化之非主流意識形態群體所賦予的「標籤」,具有鮮明的敵對性政治內涵。但與當今被頻繁使用的「納粹分子」、「恐怖分子」、「極端分子」等早已全球化的慣用詞相比純屬「中性」,可見人性中的寬容與虛偽仍在持續消盡和膨脹。
正如哈薩克偉大政治思想家及民族英雄穆斯塔法・紹凱(Mustafa Shokay,俄國內戰時期中亞民族獨立運動領袖,戰後流亡於法國第三共和國巴黎,在拒絕希特勒的「聯手建議」後最終病逝於1941年德意志第三帝國之柏林,死因不明)生前所言:「納粹德國與蘇維埃俄國並無二致。」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Chatbot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