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台灣兒童確診Omicron併發腦炎重症死亡率高於其他國家,是否與基因有關?

台灣兒童確診Omicron併發腦炎重症死亡率高於其他國家,是否與基因有關?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COVID-19與兒童急性腦炎的問題凸顯出來,在台灣成為重點醫療議題。李建璋醫師表示,觀察全球最新的臨牀COVID-19疫情報告,發現歐美都無類似的腦炎個案。李醫師說,Omicron造成兒童腦炎的案例,除了台灣、香港以外,只有馬來西亞與日本曾報告過零星一、兩例個案。

台灣自今(2022)年4月起,在前往與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共存」的路上,意外出現了特有的醫療挑戰:兒童腦炎。

在COVID-19變種病毒Omicron於全球肆虐時,幾乎未曾聽聞兒童腦炎病例爆發。目前,僅有日本與香港有零星案例。但在台灣,據統計,截至6月21日止,共有18名兒童在這波COVID-19變種疫情中染疫病逝,其中有腦炎症狀的則佔5人。並且,在12歲以下的兒童中,患COVID-19重症的65人中有21人出現腦炎徵狀。根據台媒《報導者》分析,在台灣Omicron確診的病童中,併發腦炎症狀的比例幾乎達萬分之一,可謂不低。

在觀察此一趨勢時,台灣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生醫所)何美鄉教授在6月初便在個人臉書發文稱,至今全球僅有台灣、香港有報導兒童因為COVID-19確診併發腦炎的消息,其他地方幾乎沒有相關記錄(不過仍無法排除他地方也有兒童腦炎)。她因此建議針對這些個案進行解剖分析,以達到預防效果:「台灣雖走在全世界疫情的尾端,卻破天荒的歷經一個前所未的問題,那就是兒童嚴重腦炎相關的高死亡率。」

何醫師認為,台灣醫學界有義務研究這些致命的案例。

面對越來越多家長出現恐慌情緒,台灣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在6月7日緊急通過「台灣兒童新型冠狀病毒合併神經系統併發症之基因易感性研究」,由前衛福部長、資深小兒科教授林奏延醫師主持,旨在研究COVID-19與兒童腦炎之間的關係。

各界特別關切,COVID-19確診兒童併發腦炎是否與台灣人的基因有關。

據此,台灣大學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教授向《BBC中文》解釋,由於台灣本土COVID-19病例中確診的兒童併發腦炎的個案還不是很多,國外也幾乎沒有記錄,因此一切都還在假設階段,目前還沒辦法判定原因。但面對父母焦慮,黃醫師告訴記者,除了打疫苗之外,還沒有其他有效預防辦法。

由於90%的病童都是在家庭內接觸成人COVID-19確診者而感染,因此,減少兒童與感染者的長時間接觸,避免COVID-19病毒持續進入兒童體內,也是重要的預防辦法。

兒童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Omicron與兒童腦炎

今年4月,台灣新一波本土COVID-19疫情爆發,台灣新北市一名2歲男童「恩恩」確診後併發腦炎病逝,為全台首例感染COVID-19病毒的幼兒重症病患。根據恩恩雙親對台媒表示,當時恩恩病情急轉直下時,立即撥打電話叫救護車。卻疑似因為地方通報系統官僚(救護車需通報當地衛生單位才能前往救援),家長苦等81分鐘,救護車才到來,錯過了急救黃金時間,小孩幾天之後在醫院病逝。

此事在台灣輿論引起極大爭議,民眾批評防疫官僚政策。加上後來許多幼兒也因為染疫後併發腦炎病逝或出現重症,不少台灣父母為此情緒緊繃。

至此,COVID-19與兒童急性腦炎的問題凸顯出來,在台灣成為重點醫療議題。

有醫學教授說,Omicron兒童確診者併發急性腦炎的現象似乎是亞洲特有的症狀。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博士、台灣大學臨牀醫學教授李建璋向台媒《報導者》解釋,目前尚未有明確的各國兒童腦炎統計,但他稱,借由美國國家圖書館資料庫觀察全球最新的臨牀COVID-19疫情報告,發現歐美都無類似的腦炎個案。李醫師說,Omicron造成兒童腦炎的案例,除了台灣、香港以外,只有馬來西亞與日本曾報告過零星一、兩例個案。

台灣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教授也告訴《報導者》說,此波變種病毒大流行以來,國外雖然有發表神經系統異常問題的感染個案研究,但感染皆是由免疫反應引起,「像台港這種兒童急性腦炎,目前國際會議上並沒有其他國家在討論。」

新冠疫苗很可能像感冒疫苗一樣,不能終生免疫。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COVID-19疫苗很可能像感冒疫苗一樣,不能終生免疫。

與台灣人的基因有關?

台灣兒童確診Omicron併發腦炎徵狀,讓許多人質疑是否與台灣人的基因有關。

據此,黃立民教授向《BBC》解釋,目前台灣因COVID-19確診併發腦炎過世的個例還不是很多,未超過10個,研究都在假設階段,比較難有進一步推測。初步看來,有些病童有先天免疫基因問題。但並非每個病童都有類似問題,因此不能說台灣目前出現的這些腦炎致死個案是因為哪個基因異常造成。

黃醫師告訴記者,有一種可能性是,一部分確診病童的免疫反應是有問題的。但造成這個免疫問題的基因在不同患者身上不一樣,這個在醫學研究上,本來就有見過,不是COVID-19患者才有。「我只能說,有少數患者發現身體免疫基因的問題,但我們不知道這能否足以解釋全部的Omicron併發腦炎症狀,而且,我也懷疑這個可能性。」

除了基因之外,此次事件也將台灣社會過去在兒童腸病毒大流行期間,併發急性腦炎的慘痛歷史帶回討論。

學校打針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1998年,台灣腸病毒71型大流行時,許多幼童出現急性腦炎徵狀,過世者眾。許多重症病童的後遺症嚴重,甚至癱瘓,造成當時台灣家庭極度恐慌。此時Omicron病毒肆虐,出現兒童腦炎併發症,醫界也開始將兩種病毒進行比較,研究是否有所相關。

在小兒科行醫數十年的黃立民向記者解釋,Omicron與腸病毒的最大不同之處是,腸病毒併發的腦炎集中在腦幹,但Omicron引發的腦炎,其發炎位置比較分散——並非一定在腦幹,也可以在腦部其他地方,這是最大的不同。此外,黃醫師解釋,腸病毒發生時,除了腦部之外,病童的其他器官基本上都沒什麼發炎,只有少數病童的全身器官都有嚴重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