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加劇物價高漲,日本水族館放棄高價竹筴魚改餵鯖魚,遭企鵝、水獺拒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日本銀行總裁(相當於中央銀行總裁)黑田東彥6日演講時提到「家庭經濟對漲價容忍度正在增加」發言引發爭議,他雖出面致歉滅火,網路上罵聲依舊。NHK日前報導,民間信用調查公司5月針對日本主要105家食品及飲料業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已調漲及將調漲商品總計8300多項。
《工商時報》報導,大宗商品價格與燃料成本高漲,日本各地通膨壓力罩頂,作為全國物價先行指標的東京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6月續創7年來最大升幅,預示未來幾個月日本通膨還將繼續升溫。
日本水族館因應通膨換飼料,企鵝水獺拒吃低價魚
(中央社)受到全球通貨膨脹影響,日本中部神奈川縣的箱根園水族館在物價飆升後,轉而餵食館內動物較低價的飼料,卻遭到挑食的企鵝與水獺拒吃。
《法新社》報導,勒緊褲帶的箱根園水族館因應物價飆升,放棄一部分傳統且比較昂貴的竹筴魚,改以價格較低廉的鯖魚餵食館內動物。
然而,新飼料未完全合乎館內動物的口味,像是有些企鵝堅決拒吃鯖魚。
水族館館長島本大樹告訴《法新社》:「企鵝先是將鯖魚放進嘴裡,但還是因為不喜歡而吐出來。」
島本推測,可能是因為鯖魚體積大於企鵝過去食用的竹筴魚,才導致有些企鵝拒吃鯖魚。他說:「牠們察覺到有些不對勁。」
他又說,水族館內水獺的挑食問題更為嚴重,牠們一致拒吃較低價的魚類。
館方表示,竹筴魚的價格去(2021)年起因為捕獲量變低而飆升2至3成,水族館才調整動物飼料。
島本表示,水族館目前仍會購買一些竹筴魚餵食館內動物,但直到竹筴魚價格降低以前,館方並無完全恢復以往飼料供給的規劃,「這全盤取決於價格何時恢復正常水準」。
卡樂比、UNIQLO宣布調漲
《香港01》、《香港財經時報》報導,日本國內持續通脹,日本卡樂比(Calbee)在6月22日宣布會調整旗下150多款零食的價格或容量。部分加價,部分維持原價——但縮小容量。這是繼有國民小吃之稱的「玉米棒」加價後,再有零食大規模加價,通脹影響深入民間。
玉米棒(うまい棒)自開賣至今40年維持10日圓(約新台幣2元)的價格,為日本最具知名度的國民小吃。然而在4月生產銷售玉米棒的Yaokin公司宣布受燃料和材料價格上升關係,決定調整售價至12日圓。另外日本零食品牌卡樂比也宣布因應能源及原材料的上升等因素,將於9月1日開始加價,調漲幅度5%至20%不等。

《蘋果新聞網》報導,日本服裝品牌UNIQLO 6月初也宣布秋季將漲價,以反映日圓弱勢及物流帶來的成本。發言人證實旗下秋冬系列中的羊毛及羽絨將加價約1000日圓(約新台幣218元)。
89%的人感到物價上漲,已調漲及將調漲商品總計8300多項
《日本網》報導,日本央行6日發佈的6月生活意識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回答稱現在物價較1年前「上漲了」的人達到89.0%。與上次3月調查相比上升7.8個百分點,達到2008年9月以後約14年來高位。預想1年後物價「將上漲」的人佔87.1%,上升2.8個百分點,達到2008年6月以來高位。
《中央社》報導,日本銀行總裁(相當於中央銀行總裁)黑田東彥6日演講時提到「家庭經濟對漲價容忍度正在增加」發言引發爭議,他雖出面致歉滅火,網路上罵聲依舊。
日本放送協會(NHK)日前報導,民間信用調查公司帝國資料調查公司(Teikoku Databank)5月針對日本主要105家食品及飲料業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已調漲及將調漲商品總計8300多項,比4月調查時增加逾2000項,平均調漲幅度約12%。其中光是6月及7月就有約3100項商品將調漲,帝國資料調查公司表示,由於近期成本快速增加,今年夏天可能將成為「漲價的夏天」。
新聞來源
- 日本水族館因應通膨換飼料 企鵝水獺拒吃低價魚[影](中央社)
- 不敵通脹 日本卡樂B宣布全體零食加價 不加價就把容量縮水(香港01)
- 日圓匯率觸及24年新低|卡樂B最多加價20%|末日博士:倘跌穿這一水平、日央行將被迫改變政策(香港財經時報)
- 弱勢日圓撐不住 國人最愛薯條跟UNIQLO都喊漲(蘋果新聞網)
- 日本東京核心CPI 創7年最大升幅(工商時報)
- 「家庭對漲價容忍度增加」說法惹議 日銀總裁道歉難滅火(中央社)
- 日央行調查顯示89%的人感到物價上漲(日本網)
延伸閱讀
- 《通膨的真相》:政府如何控制與操弄通貨膨脹——神奇的2%
- 通膨惡化、缺工嚴重超乎預期,聯準會最快3月升息,專家警告投資人注意風險一不小心就「畢業」
- 全球能源與糧食通膨襲來,央行:台日韓自給率低,食物類上漲衝擊物價最大
【加入關鍵評論網成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成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