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看懂】「農膜回收三原則」正確回收、減少污染,友善環境愛地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將農膜以正確方式妥善回收,有助於減少環境污染,更可以增加資源再利用的機會,達到友善環境、永續資源的目標。
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農民會運用許多不同的資材來讓農活更順利進行,其中最常見的資材之一就是「農膜」。
農膜是什麼呢?農膜是用於覆蓋農地或溫(網)室披覆的塑膠布,其中,覆蓋農地的塑膠布常見用於栽培草莓、小番茄、瓜果等農作物。使用農膜的好處包含抑制雜草生長、防止雨水沖刷土壤,也能降低肥料與農藥的使用,雙色農膜的淺色面還有反射陽光、幫助日照均勻的效果,因此是許多農民不可或缺的資材。
然而農田覆蓋用的農膜屬於消耗品,必須年年更換,根據農糧署統計,每年農業生產過後所衍生的農膜超過一萬公噸,數量相當可觀。這些用過的農膜大多夾雜泥土或植物殘株,難以回收再利用,因此有部分農民會將其作為垃圾丟棄,甚至是違法棄置掩埋、私下焚燒,造成環境負擔與空氣污染。

農膜問題OUT!農委會與環保署攜手打造完整農膜回收流程
為解決農膜對環境的影響,農糧署與環保署共同合作,一起解決農膜去化問題,由農糧署提供宣導與講習、輔導農民使用正確回收方式收集農膜,環保署負責協調地方環保單位集中清運,交由再利用業者進行回收處理,以跨部會合作方式建立完整農膜回收流程,有效解決廢棄農膜問題。
使用過的農膜可透過人工、機械方式進行回收,收集過程務必遵循「農膜回收三原則」,才能讓回收農膜的再利用性變得更好。農膜回收三原則分別為:
- 在天氣好且土壤乾燥時進行回收
- 將農膜上的殘株、石子與沙土抖落,減少異物夾雜
- 將回收好的農膜折疊整齊並依照材質分類
農民可以採取人工方式回收農膜,不論是單人、雙人回收,農糧署都建議依照回收三原則的執行方式讓回收效率最佳化;若以機械方式回收農膜,則能同時初步清潔與摺疊農膜,省時省力又增加回收可利用性,目前農糧署有補助購置農膜回收機(附掛式塑膠布回收機),個別農民補助1/3、農民團體補助1/2,幫助農民做好回收工作。
要解決農膜衍生的環境問題,需要農民與政府一同攜手努力達成,除了回收時遵循農膜回收三原則整理農膜外,也建議優先採購可回收利用材質,或者採用替代材料取代傳統塑膠農膜,例如改用稻殼、稻稈、生物性可分解農膜等,以多管齊下的方式,改善農膜污染問題,讓環境變得更好!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