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8個月做一部電影配樂:《瘋狂麥斯》裡的每個聲響,都是倖存者強而有力的生存證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什麼電影配樂要做到18個月?湯姆霍肯伯格說,因為喬治米勒從一開始就直奔精細,例如在汽車、化妝、場景、鏡位移轉、剪接……等面向都做了相當細膩的考究,並且苛求非常出色的細節感。
文:Booksweet Tsai
瘋狂的人是跟自己過不去,瘋狂的世界是人與人的不願理解,當瘋狂的人處在瘋狂的世界,我們不稱它為末日,那只不過是用更澄澈的透鏡凸顯何謂活著罷了。
2015年動作片《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 Fury Road)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動作片之一,荷蘭配樂家湯姆霍肯伯格(Tom Holkenborg,又名Junkie XL)也花了比一般製作電影配樂好幾倍的時間琢磨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的奇作。
他說:「當我看到這部片時,我知道我們必需想出一些浮誇的搖滾歌劇。喬治創造的荒漠、獨裁者不死老喬、戰爭男孩的外貌都太誇張了,音樂必需與之匹配。如果你看到這樣的電影直覺用大提琴和長笛配樂,恐怕無法就此交差了事,你必需想出些更大膽的東西!」
考驗人性的大漠車戰

《瘋狂麥斯》系列電影前三部曲分別在1979、1981、1985年上映,第四部《瘋狂麥斯:憤怒道》其實早在1987年就萌生拍攝構想,但直到十年後概念才算成形,然而在2015年首映前歷經無數次的延宕,例如2001和2003年開始籌備拍攝時,因發生911襲擊事件和伊拉克戰爭而延遲,導演也一度考慮改成動畫電影,即使2012年底殺青了,距離完成也還差一年多的時間,因為完美主義的喬治米勒決心再補拍些鏡頭。
《瘋狂麥斯:憤怒道》由喬治米勒導演、共同編劇、共同製作,演員陣容包括湯姆哈迪(Tom Hardy)、莎莉賽隆(Charlize Theron)、尼可拉斯霍特(Nicholas Hoult)和一票天仙超模。
電影主要在納米比亞的多羅布國家公園取景,故事描述世界末日時生態崩潰、物資匱乏,人性與道德觀也敗壞無遺。麥斯洛克坦斯基(Max Rockatansky)在掙脫當戰爭男孩的「血袋」後,於憤怒道上遇到救援邪王妻妾群的指揮官芙利歐莎(Furiosa),遂結盟駕駛裝甲油罐車逃離神堡(Citadel)。不死老喬於是率領他的軍隊驅車追趕,為了他的財產美人,更是為了孕妻肚皮裡的種。
這場漫長的沙漠公路戰與女權之爭,事實上是用串聯動作來敘事,有時甚至讓人覺得對白顯得多餘。角色可以不必交談,但周密的音牆不能沒有。湯姆霍肯伯格用極端暴力的音場闡述激速與激情的敢死大軍,他的目標不只是製造出身臨其境的震撼感,他更要敲響死亡的喪鐘,用雜音為倖存者提出強而有力的生存證據。
浮誇過火的搖滾歌劇

喬治米勒先是跟漢斯季默(Hans Zimmer)、約翰包威爾(John Powell)、馬可貝爾特拉米(Marco Beltrami)等配樂家接洽過。
在完成查克史奈德(Zack Snyder)的《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後,湯姆霍肯伯格獲邀至澳洲與導演會面討論對《瘋狂麥斯:憤怒道》聲響的想法,他們一拍即合,但朋友們卻給了他意味深長地笑,調皮地說真正完成的時間會多一年。果不其然,最後竟然得花艱苦的18個月去把每個音符放到正確的位置上。
漫長的配樂歷程就從那輛後頭有進擊的鼓手、前頭有神經吉他手的卡車展開,他們就像戰爭派對的重金屬號兵,是配樂家第一個看到的鏡頭,也讓他吃驚不已。作曲時,他專注在讓音樂變得更寬廣,致力創作出「非常簡單但非常容易識別的東西。」
湯姆霍肯伯格意識到:「瘋狂麥斯是一個非常麻煩的角色,有著非常麻煩的過去。他只有一種本能,那就是生存。」當麥斯衝出神堡,女英雄和逃脫的邪王妻妾們都不知道這顆未爆彈何時會爆炸,所以選用大提琴演奏非常簡單的主題,反覆播放個三、五遍的「Dah–DAH」,暗示他是無法控制的動物。

當他們的相處狀況趨向穩定時,改用連續兩個大提琴音符表現安穩與安全。除了危險性格,瘋狂麥斯還有一段描述精神狀態的主題配樂,當他開始閃現癲狂的回憶、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要去何方,這種不安就用靈感來自40和50年代電影的弦樂即興演奏(riff)表現。湯姆霍肯伯格和喬治米勒都非常喜歡那個有伯納德赫爾曼(Bernard Herrmann)的時期,所以那段弦樂也遙相呼應《驚魂記》。
芙利歐莎的主題音樂則留到最後,環繞她周圍的一切都有狂熱元素,但音樂上一開始只用了脈搏,直到她在油罐車中與麥斯交談,觀眾對她才有初步的瞭解,她的主題音樂也從此處開始,一直持續到電影結尾。唯一脫離瘋狂的音樂是在夜晚響起的〈Many Mothers〉,這段細緻而有機的弦樂反映出他們都是溫暖的人,處於在互動中釋放壓力、回歸人性的時候。
直奔細節的數學方法
那為什麼電影配樂要做到18個月?湯姆霍肯伯格說,因為喬治米勒從一開始就直奔精細,例如在汽車、化妝、場景、鏡位移轉、剪接……等面向都做了相當細膩的考究,並且苛求非常出色的細節感。
導演和配樂家曾用數學方法形容自己的藝術觀點,湯姆霍肯伯格說,如果不斷重複同樣的節奏,到了一定程度就會很無聊,錯失了講故事的機會。所以要稍加分出段落,把它分解得略有不同。「這些數字之間的關係非常牢固,如果巧妙地將它們混合在一起,就可以在節奏內塑造出故事感。」

喬治米勒也是如此看待剪接的,在分批拍攝一定數量的鏡頭後,再稍微改變元素,形塑出有意義的節奏。「他會在一週內多次觀看這部電影,然後說:『我覺得我們需要將這個鏡頭加快兩幀』,或是『我認為我們需要在那裡拍攝。』他的工作如此細緻,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他也要求在音樂做到這一點。」
Tags:
向下扎根的永續教育,才能延續到未來:文曄集團透過捐贈《2222--未來選擇地》門票,提供新北市國小學童沈浸式體驗永續環境的學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文曄集團透過捐贈「2222 未來選擇地」永續概念展之門票,邀請新北巿國小學校班級學童教育觀展的公益活動。藉由永續展的互動式體驗可激發學生更多思考,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響應永續教育議題,亦共同倡議永續發展理念。
聯合國在2015年9月宣布的全球發展框架——「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共列出17個項目,涵蓋了社會發展、經濟、環境等各個面向,期待全球國家可以一起努力,在15年內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在這17個項目中,與氣候/環境相關的內容就有5項,包括SDG 11永續城鄉、SDG 12責任消費及生產、SDG 13氣候行動、SDG 14保育海洋生態,以及SDG 15保育陸域生態。由此可見,環境的變化是如何牽動了全球的神經、關乎每一種生物的生存可能。在永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的今天,我們距離永續目標的實現,依然迫切且遙遠,身為居住在地球上的一份子,我們該做些什麼?又該怎麼做?
今天的選擇,決定世界的走向
由李奧納多迪卡皮歐基金會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捐贈,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及綠屋共同主辦籌劃展出的《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以倒敘法打造出一個假設的、 200年後的地球,帶著參觀者一起從2222年的未來,一步步倒回2022年的今天。在展覽中,參觀者將親身經歷未來生物多樣性消失、無自然的世界,再回到我們的生活現況——極端氣候、冰川融解、雨林消失、海洋污染、塑膠微粒⋯⋯希望藉由展覽,與身處於地球暖化時代的人們,溝通永續議題的重要性;也讓大家更了解地球正在經歷什麼樣的變化,拋出值得思考的議題,呼籲所有地球公民能夠一起展開行動。
每一個孩子,都是形塑未來的關鍵
作為提供全球專業電子零組件通路服務領導品牌的文曄集團,在實踐SDGs、ESG(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個面向的縮寫),以及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等與環境永續相關的課題,向來不遺餘力。而文曄教育基金會,更本著「多元學習,翻轉教育」以及「關懷弱勢,回饋社會」的理念,投入資源與心力,帶動偏鄉的教育的多元性。2019年開始的「遠鄉閃閃——文曄校園攝影深耕計畫」,就立志要提供孩子們另一種觀看的方式,以及更多元的學習角度。

「我們從2019年開始接觸偏鄉的孩子們,教他們攝影,和他們一起觀察生活周遭的細節。透過孩子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真的充滿了各種驚喜,他們拍學校角落中的生態、拍同學、拍自己,也拍一片天空充滿神奇色彩的瞬間、拍一個池塘閃閃發光的樣子。孩子們告訴我們:『原來我們生活的地方,有這麼多美麗的東西。』我聽了好感動好感動。」文曄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秋寶與我們分享道。這個經驗,讓林執行長更加相信,孩子不僅僅是未來,更是需要我們保護、引導的未來。
在這次展覽發起之際,文曄集團希望藉由展覽中的互動式體驗,激發孩子們思考,讓永續教育向下紮根,共同倡議永續發展的理念。因此特別購入1000張特展門票贈予新北市各小學,邀請孩子們參與這次展出,期望透過企業影響力,為台灣教育探索新的可能。索票小學包含新北巿嘉寶國小/思賢國小/私立育才國民小學/民義國小/後埔國小/海山國中/汐止國小/修德國小/和美國小/大坪國小/瑞濱國小/平溪國小/鼻頭國小/麗山國小等。

對地球好一點,就能帶來改變世界的機會
「永續即日常」,是文曄集團對永續議題的中心思想,因此不管是公司營運的模式、內部的工作環境規劃,或者員工的永續精神教育,文曄集團從未停下滾動式修正、持續從內部向外擴散的腳步。包括在物流上導入先進電子系統,全面無紙化的庫存管理;將包裝減量、注重回收,從上到下貫徹環境責任。而辦公室的環境規劃,則強調低碳、減碳並期許零碳,例如改採節能的電器產品,以及中午休息時間關燈,一方面省電,另一方面也能讓員工好好休息。
林執行長說:「永續、環保的概念並不是遙不可及的big words,而是跟每天的生活息息相關。你從睡醒開始,要用什麼牙膏、穿什麼衣服,早餐要喝茶還是喝咖啡?去上班要搭車、開車還是走路?每一個選擇,都在影響環境。所以我們不只企業的營運強調永續,更在潛移默化中,讓每一位員工對環保更有感。比方我們做食安的教育,幫助大家了解怎麼計算食物的碳足跡;之前辦的減肥比賽,總共有400多人報名參加,最後參與回測的也有將近300人,大家一起減掉了890公斤左右,腰圍總少了692寸。這個活動很受員工歡迎,好玩、有挑戰性,對地球和自己的身體都好。」林執行長熱切地分享著文曄集團對環境永續的努力,在在顯示出對這個議題的重視度,以及為地球付出的熱情。

「到了2050年,你會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大人?而200年後,你留給未來的孩子們,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地球呢?」這是《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所拋出的問題,也是文曄集團對孩子們、對未來,所感到的責任。這次捐贈票券給新北小學的行動,只是為實踐「將永續觀念向下紮根」的一個起點。文曄集團希望繼續探索新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環境永續的重要性,提醒全球所有公民都必須攜手合作,降低破壞,與地球和諧共存。開始行動吧,從今天起,為成為我們所期望的世界改變者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