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遭槍殺之後:日本警方大幅強化參院大選維安,各界質疑事發現場輕忽維安工作與人員配置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人員在美國接受維安與反恐訓練、在日本提供維安服務的民間保全業者社長伊藤慎一說,為什麼這次事件無法預防?警方應了解當時的維安態勢,然後用國民能理解的方式說明並進行改善。
日本今(10)日舉行參議院大選投開票,受到前首相安倍晉三前(8)日遭槍擊身亡的影響,日本警察廳前日下令強化全國警力維安工作,讓選前的造勢活動都在大幅強化維安的情形下進行。
熟知維安工作的日本相關人士也指出,釀成此次悲劇的問題其一是事前的維安準備可能不充分,另一個是維安人員對第2槍的應對。
各政黨領袖避免接觸聽眾,訴求堅決對抗民主主義的挑戰
(中央社)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8日在街頭演說時遭槍殺身亡,震驚日本社會,也讓日本警察廳大幅強化參議院大選選前一天維安工作,包括設置金屬探測機檢查手提行李、增派警力進入人群等。
另外,日本《朝日新聞》報導,長野縣警察局中央警察署9日表示,已依恐嚇威脅罪嫌逮捕67歲植松明。
警方表示,植松8日上午11時50分左右及中午12時25分左右,以行動電話撥打自民黨候選人松山三四六競選服務處電話,對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明將殺害松山。
松山陣營相關人士說,植松兩次致電都說到「下一個就是你」,而稍早之前才剛發生安倍遭槍擊事件。
《讀賣新聞》報導,日本今(10)日舉行參議院大選投開票,受到前首相安倍晉三8日遭槍殺身亡影響,選前一天的9日,各黨造勢活動都在嚴格戒備態勢下進行。包括自民黨總裁(黨主席)岸田文雄等各政黨領袖在避免接觸聽眾的同時,都訴求堅決對抗對民主主義的挑戰。
岸田9日在山梨縣富士吉田市站台時說,「理解安倍前首相的想法,到最後一刻都要站在大家面前持續訴求,希望這是一場展現民主主義重要性的選舉」。
岸田1993年跟安倍同時當選眾議員步入政壇,視安倍為「同甘共苦的重要友人」,表達絕不屈服槍擊事件的決心。
他在13多分鐘的演說內容中,有關安倍的部分占了約一半時間;台下氣氛也跟過去選戰造勢不同,沒有歡聲只有靜默與哭泣聲。
在川崎市輔選的公明黨代表(黨主席)山口那津男說,以絕不向暴力屈服的想法,來完成這次的參議院大選,並將演說重點放在對安倍功績的評價。
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代表泉健太在福島市站台時,也以「雖然不同黨,但深刻理解到一直以來奮戰不懈的偉大政治家已經不在」一席話表示哀悼之意。
雖然泉健太跟岸田一樣,8日事發當天下午取消所有輔選行程,但他強調,自己是抱著絕不向恐怖分子屈服的重大決心與覺悟站在這裡。
受到安倍遭槍殺身亡影響,日本警察廳8日下令強化全國警力維安工作,讓選前一天的造勢活動就在大幅強化的維安態勢下進行。
警方在岸田演說的富士吉田市會場設置金屬探測機,由警員為聽眾進行手提行李的安檢。
山梨縣警方投入相較以往約2倍到3倍的數百名警力進行維安,在岸田站上宣傳車演說時,警員也穿插進入人群中戒備。
在神奈川縣部分,共產黨委員長(黨主席)志位和夫演說時,神奈川縣警方緊急派遣警員前往。神奈川縣警方過去主要在現場配置便衣警察,但9日則是配置制服警員,強化「可見維安」。
自民黨幹事長茂木敏充等人9日在沖繩縣那霸市舉行演說時,警方也派出直升機在上空盤旋戒備。
奈良縣警本部8日上午才批准維安計畫,警視廳幹部質疑維安配置有問題
(中央社)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8日在街頭演說時遭槍殺身亡,日媒這兩天持續探究維安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由於槍手開第1槍到第2槍約間隔3秒,有專家認為,問題出在維安人員對第2槍的因應。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安倍在街頭輔選發表演說時中彈身亡,外界不斷地質疑維安有疏漏,理由是除了讓可疑人物如此接近,且槍手第1槍擊發到再開第2槍間隔約3秒鐘,看不到有維安人員挺身而出防止安倍中彈,讓外界質疑太過輕視維安事前準備與人員配置,要求警方徹底查明現場狀況並重新檢視維安態勢。
從網路上分享的影片來看,槍手在安倍背後擊發第1槍後,當時安倍還回頭看,直到第2槍擊發後才中彈倒下。兩聲槍響中間完全沒看到維安人員上前撲倒安倍,或以身體擋在安倍與槍手間來防止第2槍擊中安倍。
安倍在事發現場的維安體制以奈良縣警察局警備部參事官為首,成員包括警視廳SP(特勤人員)及縣警警官。
警視廳特殊急襲部隊(SAT)前成員、熟知維安工作的伊藤鋼一,認為問題出現在對第2槍的因應。
他說,負責維安工作的警方一旦發現異狀,第一時間衝向維安對象並壓低維安對象的頭,引導維安對象立刻離開現場,「這是對重要人士維安工作的鐵律」。
伊藤說,不過,事發當下卻沒看到有警官靠近安倍身旁,「哪怕是杞人憂天,維安人員採取維安行動非常重要,事發現場的因應並不充分」。

熟悉選舉維安工作的警視廳幹部也說,太過輕視事前維安準備。奈良縣警方表示,安倍方面是在事發前一天的7月7日突然決定8日要到訪奈良,縣警本部長8日上午才剛批准維安計畫。
警視廳幹部質疑,讓手持不明物體的人物移動到如此接近維安保護對象,「維安配置有問題」。本來維安人員就該仔細確認演說場所有無維安死角、有沒有被安裝可疑物品的可能性等,「這次的事前準備工作可能並不充分」。
人員在美國接受維安與反恐訓練、在日本提供維安服務的民間保全業者社長伊藤慎一說,為什麼這次事件無法預防?警方應了解當時的維安態勢,然後用國民能理解的方式說明並進行改善。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歷任警視廳公安部長及警察廳警備局長等要職的前警視總監米村敏朗說,選舉街頭演說跟一般對重要人士的維安不同,因為會有不特定多數人聚集,維安對象跟選民距離也很近,對警方來說是難以進行維安的一種狀況。
“安倍晉三遇刺”的相關議題
- 2022-07-11 安倍被暗殺固然是場悲劇,但絕不是引發一戰的「塞拉耶佛事件」翻版
- 2022-07-11 山上徹也槍殺安倍晉三行兇動機曝光:怨母親沉迷捐款「統一教」導致破產、家庭分崩離析
- 2022-07-10 安倍晉三遭槍殺之後:日本警方大幅強化參院大選維安,各界質疑事發現場輕忽維安工作與人員配置
- 2022-07-10 美國務卿將訪東京弔唁安倍晉三、財政部長取消訪日部分行程,拜登下令全美降半旗至10日
- 2022-07-10 安倍精神已化作千風,在遠處,繼續守護他熱愛的日本和台灣
響應永續與健康住宅趨勢,藍圖營造邀請一同實現美好生活藍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地球暖化直接威脅人類生存,建築作為主要居住和活動場域,如何應變並尋求改變成為關鍵課題。甫在台中梧棲推出新建案的藍圖營造,便展現領先思維與前瞻視野,堅持申請綠建築及健康建築雙重認證,確保住戶享有與環境共好共榮的永續未來。
全球各國視「2050淨零排放」為共同目標之際,訴求節能減廢、生態共生、永續循環的生活趨勢,正在重新定義建築設計與建築價值,例如台灣內政部在既有綠建築標章體系下,已新增「建築能效評估系統」(BERS,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期許藉由明確的係數轉換和標示制度,協助改善台灣建築能源使用效率。
同時民間業者響應國際發展趨勢,也積極導入低碳永續住宅認證機制,包括關注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污水垃圾改善、生物多樣性及室內環境等九大核心指標的「綠建築標章」,以及採用提倡健康飲食、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凝聚社區健康意識、療癒住戶心靈、重視住戶安全、全齡與通用設計、提升住戶運動動機等七大評鑑指標的「Fitwel健康建築認證」。
綠建築與健康建築雙指標,兼顧環境友善與生活品質
由於兩大機制從不同角度審視建物的節能設施與環境品質,結合在一起更能涵蓋永續生活的完整面向,所以藍圖營造基於「承擔社會責任、回應社會需求」企業經營信念,即使為了符合綠建築及健康建築的嚴謹標準,勢必衍生額外營建成本造成綠色溢價,仍堅持替位在梧棲的新建案申請雙重認證,確保住戶享有值得信賴的生活品質與永續未來。

藍圖營造建設部總經理賴以軒表示:「以前建築與營造業只談價值工程,普遍重視成本控制,如今積極打造綠建築與健康建築,是因為每間房子的生命週期,長達10、20年甚至更久,需要能夠永續傳承,讓使用者住得安心又放心」,於是決定回歸人本價值,鏈結環境生態、城市美學、資源循環等多重思考面向,興建全台中第三座住宅類Fitwel健康建築。
從藍圖營造梧棲新案基地約870坪,但大幅降低建蔽率僅34%,確實感受到重視整體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尤其主建物退縮創造了大尺度棟距,讓112戶住家能夠不受屏蔽,享有絕佳通風採光及景觀視野,並隨著留設300多坪開放式公園與行人徒步空間,等於在密集街廓中創造難能可貴的綠地與呼吸空間,可作為營造私密性的中介轉化地帶,又符合提升綠覆率、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綠建築規範。
推動梧棲「方舟計畫」 ,打造以人為本的永續住宅
接著,訴求全齡化與通用化的設計,有諸多務實機能巧藏其中,像是展現白派美學的15層樓外觀,由白色、淺灰與深灰鋪陳淨雅立面,再搭配簡練俐落線條構成,緩減建築量體帶來的視覺壓迫感,而整體外觀僅頂樓賦予特殊結構造型,也加以妥善利用安裝太陽能板,希望增加綠電自發自用比例,公共梯廳感應式燈具、電梯動力回生系統、基地保水滲透功能等規劃,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於建築整體規劃戶戶開窗及地下室天井設計,保持空氣流通,替住戶節省能源的消耗。

當然選用的建材一樣兼顧低碳與美學兩大訴求,可以看見開放空間與行人步道舖設的淺色面飾材,具有美觀大方裝飾性之外,表面平滑不易風化有助於降低後續維護成本,鋁窗採用日系品牌氣密窗並增添5+5雙層膠合玻璃,提供防風、防噪等多重作用,加上錯層陽台設計等細節層次,兼具隔熱與調節效果,以及營造細節層次的深色或淺色磁磚,也具有隔熱、防水與呼吸調節等效果,能夠被動式(passive)替住戶節省空調能耗,讓家成為足以面對未來環境變化的永續載體。
藍圖營造建設部副總經理呂嘉哲強調:「這是一個以永續為核心的『方舟計劃』,我們邀請認同綠建築與健康建築價值的消費者,一起啟動全方位生活轉型。」
尤其梧棲往來市區的交通網絡已然完善便捷,又被台中港特區、台中精密園區、台中科學園區所圍繞,除了高產值的電子與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新興的風電產業也在地化形成供應鏈聚落,等於生活、環境與經濟的永續性都令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