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台灣外匯存底高居全球第4大,中研院院士呼籲借鏡淡馬錫成立「主權財富基金」有效運用

台灣外匯存底高居全球第4大,中研院院士呼籲借鏡淡馬錫成立「主權財富基金」有效運用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外匯存底創高,中研院院士提出成立台版「主權財富基金」構想。但日前央行指出,主權基金任務不同於外匯存底,主權基金風險高、報酬高,但是遇到金融危機時,會遭受龐大的損失,平時較高的報酬率會被抵銷,應該要審慎考慮。

台灣外匯存底僅次於中國、日本與瑞士,穩居第4大。中研院4位經濟院士提出成立台版「主權財富基金」,呼籲中央好好運用台灣龐大外匯存底、郵政儲金等,最佳參考範本是新加坡淡馬錫基金。央行指出,主權基金報酬高但風險大,若政府要辦理將會配合。

台灣外匯存底居全球第4大

上週,中央銀行公布台灣6月外匯存底金額達到5489.63億美元(新台幣16兆3042億元),較上月底增加1.09億美元。該月外匯存底變動主要因素,分別是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主要貨幣對美元匯率變動。

台灣外匯存底驚人,在全球主要國家中,僅次於中國、日本與瑞士,穩居第4大。央行外匯局局長蔡烱民強調,主要貨幣如歐元、英鎊、澳幣等兌美元均呈現貶值,但因央行外匯存底孳息入帳,已經是連3個月上升。

中研院院士呼籲,有效運用外匯存底等

對此,中研院4位經濟院士提出成立台版主權財富基金,呼籲中央好好運用台灣龐大的「超額儲蓄」,尤其外匯存底及郵政儲金,最佳參考範本是新加坡淡馬錫基金。

新加坡淡馬錫基金是由該政府持股的投資公司,可在經濟危急的時候,發揮穩定產業的功能。例如2020年3月,新加坡航空公布最高190億新加坡元(新台幣4000億元)的融資政策,計劃發行附加股,並向股東發行可轉換債券,若股東不同意,可由政府控股的淡馬錫控股進行收購。

新加坡靠政府資金扶植企業,建立政府股東,公司成長後再依照市場經濟的原則追求最大利潤,身為大股東的政府則可坐享大筆股利,卻不干涉經營,若有危難情況政府也可以快速出手解決。

也就是說淡馬錫的投資公司,在政府與官股企業中間扮演了橋梁的角色。目前淡馬錫旗下除了新加坡航空外,還有新加坡電信、星展銀行、新加坡科技工程、不動產的凱德集團等。

中研院院士謝長泰告訴《工商時報》,台灣因為低利率、匯率造成失落20年,已扭曲台灣資金的投資,但可以借鏡淡馬錫基金,提供金融貢獻和產業轉型。

政府操盤國發基金績效差

除了外匯存底創高以外,主計總處也上修儲蓄率至43.18%,今年超額儲蓄將超過新台幣4兆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日前中研院貨幣金融改革研議小組指出,因為貨幣政策錯誤,產業扭曲分配不均,進而造成福利損失的代價。

今年來政府產的業投資工具「國發基金」,獲利能力不如股票大盤表現,有些年份間接投資的獲利甚至不如無風險利率。中研院院士王平強調,政府不能只想著穩定物價,還要做到資本市場的效率。目前台灣市場有太多限制是一大問題。

此外近來金融市場變化快速,尤其是匯率貶幅劇烈,設立主權基金風險增高。《工商時報》分析,亞洲金融局勢顯詭譎,尤其是東協各國,雖然這些年經濟成長多來自實質投資,亦經過亞洲金融風暴洗禮後始有精實管理的趨勢,但近日受到匯率重貶、外匯銳減的情況,仍無法掉以輕心。

報導稱,主要有三大風險,其一自金融風暴後,各國央行改以防弊為主要核心,對於新型支付貨數位貨幣發展落後,不利於產業發展;其二人民幣崛起,似乎有「貨幣競貶」的態勢,恐造成貨幣戰爭;最後是美中對抗下的金融戰爭,美國是否會將美元當作武器,使得金融市場蒙受鉅額匯損。

央行:要辦主權基金會配合,但提醒報酬高風險也大

但不管如何,就台灣仍以穩定金融為最大考量。央行告訴我們,現代支付系統是以央行準備金及現金這兩種央行貨幣作為基礎,其中最大任務就是穩定中求起進步。

例如,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推動,不只是現金數位化,還涉及支付系統革新,也影響金融穩定及貨幣政策的執行,所以主要國家在研究CBDC並非基於競賽搶先發行,而是確保符合政策目標。

至於主權基金,央行則強調,成立與否是政府的職權,如果要成立,第一件事是要單獨立法,而政府要做的話央行會配合。日前央行報告也指出,主權基金任務不同於外匯存底,主權基金風險高、報酬高,但是遇到金融危機時,會遭受龐大的損失,平時較高的報酬率會被抵銷,呼籲中央要審慎思量。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