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不正義紀實:「300億元擴大租金補貼」領得到嗎?這是我與房東們交手的結果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做為一個租屋族,從想要取得我應得的權利,退讓到只想獲得一份合理、合法、有保障的租賃契約,怎麼每個行動都好像都是我做錯事。明明做錯事的的是這些房東阿!
文:烏鴉
「300億元擴大租金補貼7/1起開放申請!」斗大的新聞標題、壯闊的開跑儀式,蘇院長率領內閣團隊,一同宣示中央政府即將透過300億的預算挹注,協助廣大租屋族減緩生活負擔,實現居住正義。
「既然有這項資源,那就去申請看看吧,反正網路上說,申請租屋補貼是不需要經過房東同意的。」我心裡這樣想著。儘管在系上打打雜有微薄薪資1萬6000元,但在雙北地區,隨便一間小套房都要9000元以上,如果一個月能多個兩三千,這對儉腸聶肚的研究生而言可是不無小補。
但翻了翻租屋的合約,唉,果然,上面沒有明確的租期。
由於租約裡面「不可報稅」、「不可申請租補」、「增加的稅由房客負擔」都是內政部所規範的租約內「不得記載之事項」,也因此,房東不留姓名和身份證字號,或是漏掉任何重要資訊,就變成房東阻撓房客報稅與申請租屋補助的簡易手段。
那不然,硬著頭皮問看看房東好了。做好足夠的功課,寫了封文情並茂的LINE訊息:
「房東好,由於收支平衡的需要,希望能夠申請內政部的租金補貼,但由於租約上需有租期的詳盡資訊才能申請,可否讓我再重簽一份111年7月至112年6月的租賃契約呢?而若擔心稅務的部分,原則上,房客申請租金補貼的話,有1萬5000元的免稅額,以現在的房租1萬元來說並沒有增稅的問題,另外房屋稅跟地價稅也都比照自住的稅率,因此稅並不會增加,再拜託房東協助減緩生活負擔了,非常感謝!!」
不讀不回過了一週,厚著臉皮再次發送了相同訊息出去,這次得到回應了:「不可以,因為這個補助會影響我們,我們還有很多房子出租,這樣會損失很大,如打聽有任何房東願意這樣給方便,隨時跟我們解約,我們都不罰你違約金,由你搬出。」
意外嗎?其實也不算意外,但更多的是憤慨吧,我沒有做錯事啊,什麼叫做「不罰違約金由你搬出」,那言下之意就是要趕人走了嗎,逃漏稅還那麼理直氣壯,要不要臉!
而既然雙方已有了芥蒂,那不如就真的搬吧!去找一間可以申請租金補貼的房子,好像是我這樣的市井小民,能在實現居住正義理念下,所能做的最大努力。
五個看房的行程
建築雖然是藝術,但租屋就不是了,會被你看上的物件其實也會被所有人看上,硬條件不外乎就是坪數大、便宜、交通方便、一卡皮箱入住,具有這些優勢的物件,大概在第一天開放看屋就會被訂走了。也因此,任何會讓我心動的物件我都第一時間聯繫,也很快的約了五個看房的行程。
A物件是位於市中心某捷運站出口的電梯大樓,約莫8坪大小開價1萬4000,一位西裝筆挺的房仲忙得不可開支,看房的租客絡繹不絕,樓內是少見的中央空調,從氣孔中傳來縷縷的淡淡菸味令人皺眉,原本就狹小的空間又擠了這麼多人看房,逼得我當下只想逃離現場。「可能是這個屋主不清楚這邊的行情吧,在這種地方開這種價格。」好不容易擠出空檔跟我們說話的房仲,總算有機會與我們互動了。我趕緊向他問了一句,這邊可以讓我申請租補嗎?
「恐怕是不行,因為屋主可能會想說,已經租得很便宜了。」
「好的,謝謝。」其實我也不想細究這個房仲是否真的問過屋主,但從他的神情、他的語氣、我猜他其實想說的是,「傻了嗎?這世界上怎麼可能會有房東願意?」

B物件則是位於中和的公寓五樓,一房一廳,小巧精緻、價格合理,大小約莫10坪。接待的一樣是個仲介。當問起申請租金補貼時,「我想,房東應該會覺得很麻煩吧」,附上一個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嗯⋯⋯⋯⋯對你來說是麻煩,對我來說是生計。」暗自嘀咕的我,把到嘴邊的話吞了回去。
隔了一天去看了C房,位在林森北巷子內的頂加約有12坪,在這個地點開1萬5500,價格確實非常吸引人,但因為仍然高於預算,所以還是小心翼翼地,向房東詢問了申請租補的可能性,由於房東先生似乎對「研究生」這身份感到極為滿意,早在電話連繫時就有意願把房子租給我,因此我也願意多花一些心力向他解釋,包含1萬5000的免稅額、地價稅與房屋稅的優惠等等⋯⋯。
「噢,可是那個感覺很麻煩,而且反正租金都已經超過了,我不想要那麼麻煩」。房東先生說得客氣,隨後又補了一句,「況且這邊都已經租得那麼便宜了」。
終於遇到第一個沒有當下拒絕的房東
緊接在C房後面的D房是一幢公寓的五樓,座落在大公園旁,空間寬闊,1萬6000的價格雖然稍貴,但若有租補的話其實也還能接受,接待的阿姨年約60,是第一個沒有當下拒絕的房東。
「最近有聽到這個新聞,但還是不太清楚,我可以加你LINE請教更多細節嗎?」
眼看機不可失,就像漂流的少年PI看到島嶼時的雀躍,我也彷彿在租屋黑市的昏暗大海中,看到一座名為「居住正義」的小島。除了這項政策所提供的優惠之外,我也繪聲繪影地把國稅局查逃漏稅講的煞有其事,「如果被查到逃漏稅,可以再往前追七年的逃稅;但現在若主動申報,能靠著成為公益出租人獲得保障,這樣反而安全。」
看著房東阿姨拿起手機紀錄這些訊息,但神色上還是遲疑,我知道我還沒游上岸,於是再拿出談判技巧:讓利。
「當然,如果阿姨願意讓我申請租補,甚至我們可以一起討論怎麼共享這份政府的美意,比方說房租再多個幾百之類的,也是真的很希望阿姨能夠協助我們達成收支平衡,畢竟最近疫情期間大家都不好過。」房東阿姨回應道:「是啊,現在這個世代,你們年輕人真的很辛苦,你看現在這麼多年輕人的抗壓性這麼差,路上那麼多精神病患⋯⋯」
「嗯⋯⋯」我投予一個禮貌又不失尷尬的微笑,反正戴著口罩,應該可以藏住尷尬的那個部分。
「好啦,我們回去了解一下,那如果我有其他問題,可以繼續問你嗎?」
就像少年PI發現他登陸的小島其實不能住人,我也發現這個我以為可以靠岸的島,其實只是一廂情願的夢幻泡影,但在那個略感絕望的當下,我還是選擇了口是心非:「當然可以,我對這個政策也算做了不少功課,如果阿姨有其他問題都歡迎與我討論。」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