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動態清零也要經濟成長,外媒分析:習近平治國的矛盾至少持續到2023年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已漸漸在政策上妥協,例如已將入境者及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的天數減半。不過,即使中國能夠在不對主要城市採取封控措施下阻止疫情傳播,已經積累下來的不確定性正促使一些外資公司重新考慮投資計劃。
(中央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堅持「動態清零」防疫總方針,但同時要求官員促進經濟成長。美媒引述分析,這反映習近平個人及治國模式的矛盾,時而解除時而重啟的防疫措施,增加營商的不確定性。
今(2022)年6月,習近平到2年多前中國首先爆發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的湖北省武漢視察,他堅持動態清零政策,說「寧可暫時影響一點經濟發展,也不能讓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傷害。」
他並指,要抓實各項防疫工作,同時要盡可能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爭取今年中國經濟發展達到較好水平。
《紐約時報》中文網12日報導,習近平要求官員消滅疫情的同時要促進經濟成長,而這種壓力正壓迫著中國,因為中共今秋將召開二十大,習近平幾乎肯定會獲得中共領導人的第3個5年任期,鞏固他作為毛澤東和鄧小平以來最強大領導人的地位。
不過,對官員而言,他們在艱難地應對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的不同需求。北京的獨立政治評論員吳強說,「常常是不同部門和公司的負責人上午去參加關於加強動態清零的會議,下午去參加關於經濟成長的會議。」
報導指出,一方面北京中央政府試圖增強企業家和消費者對消費、投資和旅遊的信心,但地方官員擔心因防疫不力而被免職,經常對出行者和交通實施額外檢查和限制,阻礙了經濟復甦及增加政策的不確定性。
吳強認為,「是習自己治國理政模式本身的矛盾」、「矛盾實際是在他個人身上」。
報導指出,中國時而解除、時而重啟的防疫措施,可能至少會持續到明(2023)年,部分原因是政府一直把重點放在限制措施和病毒檢測上,而不是接種疫苗。中國的老人疫苗接種率仍相對較低,而中國迄今拒絕引入外國研發的更有效疫苗,形容「這個決定是出於政治自豪感,而不是醫學考慮。」
報導指出,這種情況會為政策帶來不確定性,影響投資者的信心。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前副主席胡德平今年6月在一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說,「政策沒有矛盾,企業家才能有信心。」
報導指出,中國已漸漸在政策上妥協,例如已將入境者及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的天數減半。不過,即使中國能夠在不對主要城市採取封控措施下阻止疫情傳播,已經積累下來的不確定性正促使一些外資公司重新考慮投資計劃。
報導引述巴西大型果汁供應商西澄(Citrosuco)的上海總經理說,該公司的生意在今年4月上海封城前一直不錯,但上海解封後,清關和把果汁運到倉庫由先前通常只需3至4天,變成現在需要2週,西澄巴西總部開始重新評估中國的業務前景。
中國染疫康復者求職受歧視,農民工成群流浪
中國的COVID-19康復者求職屢受歧視,導致沒錢沒勢、去城裡求職且確診過的農民工到處流浪,已成寄居在火車站或生活在暗處的特殊群體。
中國網路近期流傳一篇「我躲在上海虹橋的衛生間,不知道去哪」文章,引起許多迴響。文章披露,有越來越多農民工寄居在虹橋火車站周邊,火車站的廁所成為他們的住家。
綜合陸媒報導,這種現象是因為現今上海勞動市場拒絕曾經感染COVID-19的康復者,染疫過的農民工花光積蓄後,被迫在城市輾轉流浪,火車站有許多公共設施,成為他們下榻之地。
文章提到了名叫阿芬的康復求職者。阿芬住在火車站內廁所的一間小隔間,其中裝滿了她的行李。
阿芬3月前往上海,不料當地接連封城,6月解封後,她的積蓄早已花光,又碰上招聘歧視,只能流浪在虹橋火車站周邊。
文章描述,阿芬跟她的農民工朋友若要洗澡,需用盆子接廁所裡的水,由於水流受限,需一直把手放在感應處讓水流出;洗完頭沒有吹風機,就把頭放在烘乾機下烘乾。
衣服洗完,就曬在自己的行李箱上,或是搭在火車站圍欄,環境十分刻苦。阿芬還指著火車站的通道說,這裡能睡的地方她都睡過。
在虹橋火車站的日子,2斤麵包共人民幣6塊多,阿芬能吃上3天;生理期用品需計算著用;她還知道哪裡可以蹭到免費WIFI。
阿芬說,她一直在等待,希望有一天「陽性康復和正常人一樣」,在求職時不會受到歧視。
文章說,6月下旬開始,如阿芬一樣的農民工,因虹橋火車站考慮到商務區和火車站的交通,開始清退「閒雜人員」。
文章的作者說,她曾在晚上12點在虹橋火車站的長通道坐著或躺下,約莫半小時就會有人員「請你離開」;周邊的購物區到了12點也會因「疫情管控需要清場」等原因叫你走。
這群底層農民工只好退到電梯口或是火車站周邊,躲到城市裡越來越見不到光的地方。
針對「陽過」者求職遭受到歧視,上海政府發言人尹欣11日在疫情記者會表示,上海市各部門、各單位都應該按照法律法規相關要求,一視同仁對待康復者。
尹欣稱,社會各界應該給這批人更多的關心關愛,不能給他們貼標籤,不在他們的工作生活中設檻,不能讓他們生活在不該有的陰影下。
澎湃新聞12日報導,阿芬在多方的幫忙下終於找到了工作,將到順豐快遞任職,她正前往去醫院做體檢的路上。
但與她有相同坎坷遭遇的農民工依舊前途未卜。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 賭場停業、「禁足」7天,澳門能「清零」嗎?
- 「未來五年」成為中國新禁詞?《北京日報》引述「清零」還需5年後急刪帖
- 當城市按下暫停鍵:中央社記者實地記錄上海人不想再次經歷的2個月
- 李克強罕見警告中國經濟風險,分析師認為第2季負成長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 堅持「動態清零」堅壁清野政策,會是習近平第三任期的「攔路虎」或「墊腳石」?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2-07-14 中共二十大迫在眉睫,「清零」政策對習近平邁向第三任期造成危險
- 2022-07-13 香港擬11月入境免隔離,配合「紅黃碼」通關
- 2022-07-13 中國要動態清零也要經濟成長,外媒分析:習近平治國的矛盾至少持續到2023年
- 2022-07-13 白宮COVID-19團隊:變種病毒BA.5占全美約65%確診,BNT次世代疫苗可望10月開打
- 2022-07-12 《疫後震盪效應》:疫情加速全球民主倒退,匈牙利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冠狀病毒專制國家」
最新發展:
-
貴州隔離巴士翻車27死惹民憤,「我們都在車上」成中國社群關鍵字 1年前
-
中共20大前疫情多點爆發,清零屢爆官民衝突,胡錫進指「全域靜態管理」出問題 1年前
-
習近平二十大後毫無疑問將繼續掌握三位一體,政治派系只為「百家爭寵」而戰 1年前
-
學者分析:中共未來10年都沒有挑戰習的派系,接班人直接入常可能性低 1年前
-
中國爛尾樓風暴影響鐵礦石、煤炭需求大幅降低,拖累散裝船運價暴跌9成,逼近2020年低點 1年前
-
「中國式防疫」硬拚清零重傷經濟、推高青年失業率,社會新鮮人求職不成紛紛躺平 1年前
-
中共二十大10/16北京登場,關注習近平第三任期、人事布局是否打破「七上八下」潛規則 1年前
-
西藏、海南疫情未平先究責清算,學者分析:嚴格防疫是地方官員向習近平表達忠誠的方式 1年前
-
北戴河會議後,習近平北訪、李克強南巡,分別傳遞什麼政治訊號? 1年前
-
中國7月青年失業率19.9%堪稱最難畢業季,官方解釋為「摩擦性失業」,歸咎於求職者個人選擇 1年前
-
中國嚴格清零讓女性生育率也「清零」?「我們是最後一代」引發年輕世代強烈共鳴 1年前
-
從村鎮銀行到爛尾樓,中國民眾開始不在意是否會因抗議而面臨不利 1年前
-
中國爆紅短片《二舅》,是為「偉人習近平」精心包裝的三連任競選綱領 1年前
-
中共中央會議不再提GDP增長目標,官媒新華社稱「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樑」 1年前
-
中國逾20省份再現本土病例、亞型變異株多達10種,成都發現全新變異株18日起管控一週 1年前
-
中國房地產「斷供潮」:「爛尾樓」這把火燒出哪些金融風險? 1年前
-
中國房地產價格暴跌,預售屋買主集體拒還貸款,「爛尾樓危機」燒向銀行業 1年前
-
「三條紅線」捆死中國房市釀「爛尾樓風暴」,業主為何拒繳房貸一次看懂 1年前
Tags:
ESG成為永續經營新顯學,除了追求獲利,這些企業更重視打造多元包容及友善環境的幸福社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今越來越多企業共享ESG架構理念,彼此跨業結盟、分享各自優勢,讓企業影響力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從渣打銀行與全球第一大烈酒集團帝亞吉歐的對談中,就可以看到雙方有許多相似之處。
「我的夢想」是許多人小時候作文課都會寫的題目,但是長大後,能真正實現夢想的人為什麼少之又少?其實,原因來自千里馬沒能遇上給予支援與資源的伯樂。
不過現在情況正在翻轉,因為現代商業環境,除了追求獲利最大化,更多企業把重心投入於實踐永續發展理念;尤其是在社會責任方面,企業更加重視勞工及社區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與福祉。打造更包容與多元的社會,需要更多企業一起聯手合作。
渣打、帝亞吉歐:從各自領域幫助社會上的千里馬
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在社會責任方面的相似之處,在於兩家企業都有幫助社會更具包容、照顧弱勢的公益計畫。
多年來,渣打在攜手政府單位及社福夥伴,共同打造「看得見的希望視障就業平台」,並透過連續贊助國內最大型的公益馬拉松賽事「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至今累計幫助近700位視障朋友成功並穩定就業。在支持視障青年多元就業之外,渣打集團於2019年推出全新的全球性計畫 — Futuremakers by Standard Chartered,並擴大所協助對象,主要協助16-35歲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並與社福團體合作,結合各組織的專業與資源,為他們提供就業的支持,幫助他們翻轉未來。在2020~2023年期間,渣打協助近7,000名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學習新技能、輔助他們就業及創業。目前渣打銀行也有6位視障員工在銀行擔任客戶服務的工作。

一般人可能無法體會,一些簡單的動作因為礙於視力限制,必須比常人多付出數十倍的反覆練習,沖泡咖啡就是一例。台灣第一位視障咖啡師林佳箴,小時候因意外導致視力逐漸退化,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努力取得英國國際咖啡師證照,並且創立「甜裡開始」咖啡廳。
林佳箴的故事,能夠感動人心並且躍上媒體版面,一方面也因為她是帝亞吉歐「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的2020年得主名單之一。
帝亞吉歐Keep Walking計畫從2003年正式啟動,訴求不以營利為目的,不限定夢想的類型和議題,從環保生態、藝術文化、公益推動、到偏鄉教育,如今已經實現超過200份計畫,累積提供達1.8億元獎金回饋。每一位夢想家獲得贊助後,得以展現他們的天賦,實現自己的使命,堅持夢想並且勇往直前。
為地球永續而戰,日常小動作也能節能減碳
ESG概念的另一個重要議題是「環境保育」。近年因應極端氣候現象頻傳,為了讓全球溫升控制在1.5°C以內,截至2022年10月,全球已經有137個國家響應2050年要達成淨零排放,其中德國、瑞典、日本、英國等先進國家,更將「淨零入法」透過實際舉措要求企業從營運過程減少碳排放。
從國家立法到企業響應並展開行動,證明永續行動的迫切性,也凸顯沒有任何人可以在節能減碳這件事置身事外。
帝亞吉歐近期提出「2030社會願景」計畫,其中三個核心範疇分別是「提倡理性飲酒、促進社會多元包容、促進環境永續發展」,最後一項就扣連203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帝亞吉歐台灣總經理梁殷禎分享,在釀酒過程,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水資源,帝亞吉歐規劃未來在產地製造過程,運用先進技術讓產品減少30%用水,具體提高產品生產效率。

渣打銀行總經理韓德聖(Ian Anderson)則表示,渣打集團也訂出2025年底要落實自身營運零碳排,2050年底達成投融資淨零碳排的目標。由於銀行的業務屬性,碳盤查過程, 屬於範疇一、範疇二的溫室氣體排放可以從自身做起;範疇三則屬於其他間接排放,例如商務旅行、上下游運輸、乃至於供應鏈、客戶所產生的碳排,且範疇三的碳排放量佔了總排放量95%。因此,渣打銀行下個目標就是要幫助客戶落實綠色轉型,打造綠色永續生態系。
值得一提的是,淨零減碳除了仰賴數位科技、組織轉型、調整商業模式來達成,每個人也可以在生活中擔任永續小尖兵。例如渣打銀行推出自家的永續發展App,員工可以在每日的工作中掌握自己的碳足跡,嘗試透過趣味的方式減碳,像是澆水、種樹小遊戲,企業會依同樣比例植樹,讓員工在日常為永續盡份心力。
翻轉偉大企業定義的現在進行式
股神巴菲特曾如此定義他眼中的偉大公司:「我認為競爭優勢可以持續25年到30年的公司」。然而,在ESG思維之下的今日,值得思考的是,偉大企業的意義應被賦予更多價值,除了具備競爭力與獲利能力,更重要的是願意關注社會、在乎永續的願景及行動。
對此,韓德聖這樣回應:「我們相信在推動商業與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對人類、環境、以及相關社群的關懷;藉由把永續行動融入我們的政策及業務之中,攜手我們的員工、客戶、乃至於更多人,一起創造更好的未來。」
想知道更多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決策者的精采對談,以及他們為ESG投入哪些心力?點擊影片觀看更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Ub5gUPWBO8
延伸閱讀
l 渣打銀行永續之旅網站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高的綠建築 台北101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成功的公共自行車系統 YouBike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永續能源推手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