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熱浪、乾旱呈指數增加,全球氣溫持續上升45年未停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22年6月對多數國家而言,是異常炎熱的一個月,延續春季乾燥的天氣,讓全球多個區域陸續傳出森林大火的災情,嚴重威脅當地生態與人們的性命安全。透過4張圖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氣候極端常態化的現象。
2022年4月,巴基斯坦遭受熱浪侵襲,信德省雅各布阿巴德市當地氣溫在5月中更來到攝氏51度,創下巴國122年來5月份氣溫新高紀錄。根據CNN報導,巴基斯坦熱浪通常6月中以後才會出現,這次較往年提前約2個月,實屬罕見。
不只是巴基斯坦,熱浪五月起侵襲歐洲國家,隨著北半球國家進入夏天,各國氣溫紀錄也陸續創新高。中央社報導,包括西班牙、希臘、法國等地區,因自今年春季開始天氣乾燥又炎熱,導致森林大火一發不可收拾,英國氣象局也發布高溫警告,預告7月中旬氣溫上看攝氏40度,將會有危及生命及產生疾病的風險,呼籲人們採取預防措施減少外出。
In summer 2022, heatwaves around the world felled records and fueled wildfires as temperatures climbed above 40 degrees Celsius (104 degrees Fahrenheit). https://t.co/nC67K3sekq pic.twitter.com/WlyLFi9VHm
— NASA Earth (@NASAEarth) July 15, 2022
全球天氣越來越熱,比較歐洲、亞洲與美國主要幾大城市各年度高溫紀錄可以發現,即使是時常受熱浪侵襲的印度及巴基斯坦區域,在2000年後日均溫高於32度的日子也逐漸增加,以印度新德里氣候觀察站的數據為例,2000年時全年約有113天日均溫超過30度,在2016年成長到168天,2021年雖然較前幾年下滑,仍較21世紀初增加約16%。

西班牙等地雖然日均溫超過30度的日子不若中南亞區域多,但仍可發現2012年後氣候極端現象變得愈加頻繁,其中2015年熱浪席捲歐洲,多個國家出現40度的高溫,也讓西班牙當年日均溫超過30度的日子來到38天,為歷史新高。美國德州雖然日均溫的天數差距極大,但2012至2021年間,一年高溫天數長達一個月的機會更多,凸顯近年高溫現象成為常態。
台灣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分析美國氣候極端現象也指出,近年因乾旱、熱浪加上人員管理問題,導致美國多個州別野火問題不斷,也加速溫室氣體的排放。
過去幾年許多國家都曾遭受氣候暖化及極端氣候的影響。據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分析國內外天然災害事件,因特殊地理位置獲得「水都」稱號的義大利城市威尼斯,近年因氣候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過去多有淹水情形,在2019年11月受地中海颶風影響,經歷史上第二嚴重的洪災,淹水深度高達1.87公尺;2020年5月中國長江區域出現持續性強降水,是過往平均值的6倍以上,對長江中下游流域造成嚴重洪災,受災人數更高達6346 萬人次。
下圖比較今年6月氣溫與1951至1980年間6月平均氣溫的差異。可以發現中、南歐及北非區域,今年6月氣溫較過去的平均氣溫高,而到了7月份,這些區域也陸續傳出熱浪災情。

全球暖化速度越來越快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觀察,氣候暖化所造成的極端氣候現象近幾年越來越頻繁,全球年平均氣溫以每10年0.08°C的速度上升,是1981年以來速度的兩倍多。
根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研究,去年(2021)全球平均溫度較20世紀均溫上升約0.84°C,是全球氣溫連續上升的第45年。其中若比較南北半球氣溫上升的情形,可以發現北半球氣溫上升速度在2000年以後超越南半球,氣候暖化情形較嚴重。

比較今年6月的氣溫與1951年至1980年平均氣溫的差異,2022年是有紀錄以來的第6熱,只比最熱的2019年低0.08°C,對多數國家來說都是異常炎熱的一個月。NOAA分析,許多北半球國家都出現了創紀錄的高溫,包含中國部分地區、太平洋北部、西部和東南部以及中東和北非的部分地區;南半球國家則相對過往紀錄變化較小。
比較1880年至今的氣溫變化也可以發現,自1977年起6月均溫只有持續上升的趨勢,全球暖化已成為常態。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18年曾提出特別研究報告,解釋全球氣溫上升所帶來的影響,包含更加頻繁的熱浪、更漫長的乾旱、以及對動植物生態的威脅,而報告中指出,熱浪、強暴雨等變化並不會隨著全球均溫「平均」的上升,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極端氣溫日子總是以指數的方式增加。

報告中也指出,氣候暖化對全球各區域的影響並不一致,海島國家會優先面臨海平面上升造成陸地縮減、甚至消失的危機,而身處部分氣候變遷高風險環境的生物將會先感受到威脅,且在來不及適應氣候的情況下面臨生存危機。
今(2022)年2月IPCC再發布第6次評估報告,指出從格陵蘭融冰到珊瑚礁破壞情形,氣候變化超乎預期,全球已有33至36億人口暴露在極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環境中,其中非洲、南亞及中南美洲、海島及北極地區屬高度脆弱的國家,呼籲各國應加速採取行動,將暖化控制在1.5°C以內,以大幅減少大自然及人類的損失。
資料說明:本文圖表資料引用自NOAA及NASA提供之氣候資料,惟兩者研究方法及搜集資料方式不同,因此全球氣溫變化資料可能會略有不同。
延伸閱讀
- 全球因氣候變遷災害不斷,歐盟監測報告:「過去7年全球史上最熱,溫室氣體濃度莫名陡升」
- 北美暴冷是氣候變遷害的嗎?逐漸被遺忘的「全球寒化」說
- 聯合國氣候變遷報告:野火、暴雨、熱浪、海平面上升,沒有政府能不相信地球已十萬火急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林奕甫
最新發展:
-
【圖表】7月初高溫逼近最高紀錄,從歷史資料看爆熱的日子可能持續多久 4月前
-
7/3全球均溫破17℃史上最熱,專家:《巴黎氣候協定》1.5℃救地球愈來愈遙不可及 5月前
-
【圖表】日本櫻花因氣候暖化提早盛開,溫度若持續升高櫻花美景將消失 7月前
-
東非乾旱導致肯亞紅茶出口量大跌,全球熱門產茶區生產外銷量多下滑 11月前
-
《刺胳針倒數》發布氣候變遷報告:過去20多年,全球與高溫有關的死亡增加了三分之二 1年前
-
【圖輯】不是渴死就是淹死:氣候變遷下無奈又絕望的巴基斯坦辣椒農夫 1年前
-
人工降雨的利弊爭議:用科學方法解決乾旱不好嗎?為何部分專家極力反對? 1年前
-
立秋已滿地黃葉?英國正經歷「假秋天」 1年前
-
歐洲遭逢500年大旱,47%面積受影響,野火肆虐面積近66萬公頃創紀錄 1年前
-
【國際大風吹】熱浪每年越來越兇猛,為何歐洲大多數家庭不裝冷氣? 1年前
-
「這場火是食人魔、是怪物」:法國吉倫特省野火撲不滅,5個歐盟國家派出消防員協助滅火 1年前
-
澳洲通過擴大減排法案,欲擺脫「石油成癮」惡名,目標2050淨零碳排 1年前
-
地中海熱浪「溫水煮魚」:部分海域水溫上升達6°C,海洋生物恐大規模死亡 1年前
-
如何評估一條河流值多少?「綠色會計」為自然資源貼上標價,是好事還是壞事? 1年前
-
台北市的「涼區」在哪裡?學者分析:城市要逃離熱浪,光靠公園綠地還不夠 1年前
-
「熱死人」不只是形容詞:面對「氣候變遷驅動」與「高溫不平等」,台灣如何正視熱浪的警訊? 1年前
-
「蓋婭假說」之父洛夫洛克103歲辭世:預告了氣候變遷的厄運,希望人們記住地球自我調節的能力 1年前
-
拜登政府宣布投入23億美元對抗極端氣候,但恐怕在國會面臨阻力 1年前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方穎豐的小夢想成就少棒之家的大志氣!安麗與棒球校長為小小球員建立以「家」為核心的棒球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不會教棒球到成為少棒界的棒球校長,方穎豐憑藉著對教育的使命與對體育的熱愛,在台東成立少棒之家。這一路走來,歷經許多挫敗與艱難,幸好有各方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尤其是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十年來的贊助,讓少棒之家至今仍持續培育小小選手,在棒球的路上勇敢追夢。
談到少棒,許多人一定會立即聯想到台東,因為不少優秀的棒球選手都來自台東,其中少棒之家更可說是棒球選手的育成中心,如中華職棒統一獅的左投林詔恩、U12世界少棒錦標賽季軍成員簡紹翔。而培育無數小小球員追夢的少棒之家,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在少棒界有「棒球校長」之稱的方穎豐校長。
從事教育工作長達35年的方穎豐校長,原不是棒球專業,而是體育班的導師。因原本帶領棒球隊的教練離去,讓他因緣際會接手棒球隊。但剛開始,他才發現自己不會教棒球,連打擊都常揮棒落空。為了帶領球隊,他開始研讀棒球相關書籍,請教棒球教練、前輩,仔細、認真地觀看每一場棒球比賽。初期,棒球隊出賽常常十比零提前結束,方穎豐在球場告訴自己,「孩子在球場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重要的,我應該要對這些孩子負責任,我一定要在這紅土球場站起來。」約十年的時間,他不僅讓球隊拿到台灣區比賽的第一個冠軍,還成為球場常勝軍。

棒球是人生的縮影必須築夢踏實
對棒球如此執著,並不是因為以主流價值觀而言,棒球隊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大自己的心理素養等。對方穎豐來說,棒球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他帶領球隊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想法,純粹因為孩子喜歡棒球,那就讓他們好好打棒球。而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又剛好有職業球隊,所以就以打到冠軍、打到職業隊作為夢想與目標。他以「築夢踏實」的精神,期望從一場場比賽中,為這群孩子建立生活的態度,面對困難、阻礙如何再站起來。
少棒之家的雛型源自張家五兄弟
為什麼會想成立少棒之家?方穎豐說到,他原先在基隆的學校服務,在偶然的機會帶隊到台東比賽,他驚豔台東的孩子打起棒球就如同他們唱歌般,個個都是天生好手,不論是球感、打擊、運動神經都非常優秀,各方面的協調性極佳。因為校長任期及家庭等因素,方穎豐請調至台東任教,之後便積極籌組棒球隊,想一圓棒球夢。
方穎豐回想,少棒之家最早的雛形來自於「張家五兄弟」。當時球隊有個阿美族的小孩張進德,擁有棒球天賦與極佳的球感,但卻因為家庭因素必須轉學,無法再參加棒球隊。於是,連族語都不會說的方穎豐,只好帶著學校裡會說族語的護理人員,一同去拜訪學生家長,想勸說張進德的阿嬤讓他繼續留在棒球隊,甚至承諾會提供張進德的三餐、住宿、球具裝備以及生活照顧等。
護士將方穎豐的承諾如實翻譯給阿嬤後,沒想到阿嬤回覆讓護士大笑說,「校長你賺到了。阿嬤說,我有五個孫子,全部都給你。」就這樣,他硬著頭皮帶回五個小孩,將校長宿舍改為兄弟五人的住所,平時除了上學、訓練外,同時提供食宿、生活起居照料。
不只是棒球隊 而是充滿關愛的「家」
方穎豐說,張家五兄弟是讓他堅持在棒球教育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因素。當時,張家大哥張進德才小學五年級,雖然球技不凡,卻有學習障礙。最小的弟弟張偉聖,也才幼稚園,正是需要有人陪伴、關心的年紀。
為照顧張家五兄弟,再加上台東學童的狀況,方穎豐開始思考,他想要的不只是棒球隊,他想要給這群孩子一個家。家不是只提供三餐溫飽,棒球訓練而己,家是有人可以輔導他們學業,照顧他們生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他將棒球隊取名為「少棒之家」,讓參與球隊的學童們都一起住校,一起訓練,一起上課,他像爸爸一樣關心、照顧這群孩子的生活。
因為少棒之家給球員們的不僅是球技訓練,方穎豐如兄、如父的照顧,讓這群來自台東的棒球選手有了家的溫暖,在學習及訓練上都更加認真,日後這群選手紛紛以不凡的成績回報方穎豐的關愛。張家五兄弟中的老大張進德、老二張進龍、老三張育成以及最小的弟弟張偉聖,都在職棒的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方穎豐笑說,這是他有史以來投報率最好的招生,不僅一次招到五位選手,而且還有四個在職棒領域擁有傲人的成績。

「小夢想 大志氣」翻轉少棒之家的未來
少棒之家成立後,面對孩子的住宿、三餐、裝備、球具、球衣等,龐大的開銷讓方穎豐一度喘不過氣來。此時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甫成立,以「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召募公益合作夥伴,讓方穎豐看見了持續下去的希望。
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表示,安麗在三十周年慶時成立「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希望秉持著安麗以人為主、利他共好的宗旨,透過基金會幫助需要資助的團體。2013年基金會展開「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少棒之家即為第一屆頭獎的得主,因此牽起雙方的合作。

方穎豐笑說,安麗「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是他寫過最難寫的企畫案,短短6頁卻比其他機構要求的50頁還難寫。不過在安麗甄選的過程中,卻是讓方穎豐收穫最多的。他在撰寫計畫書與評審提問的過程中,逐一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到,哪些可以加強,讓他在經營少棒之家時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讓少棒之家更好、更完善。
懂得感恩、惜福的少棒之家
少棒之家成立至今,方穎豐表示這是集眾人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果。少棒隊球衣上繡著「惜福」二字,源自於最早支持他成立棒球隊的贊助商洪百吉先生,洪百吉不要方穎豐在球員球衣上印上企業名稱,而希望以「惜福」代替,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所得一切來自眾人的力量。
十年前,安麗與方穎豐因為「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開起合作機緣。十年間,安麗的會員也陸續提供各方面的協助,例如提供營養協助,帶著孩子做營養午餐等,也由於安麗的協助,更多人看到少棒之家,瞭解少棒之家,紛紛加入資助的行列。近年,少棒之家更是安麗「愛陪伴課輔計畫」的合作對象,提供孩子課業輔導,希望孩子不僅球打得好,學業也能保持水準。
過去十年,安麗透過「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以及「愛陪伴課輔計畫」幫助弱勢的孩子,希望他們有翻轉未來的機會。未來,安麗會繼續透過多元的評審以及完善的甄選機制,針對具影響力且可持續執行的兒少專案進行合作贊助,讓弱勢孩子也能成功追夢、實現自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小夢想 大志氣 追夢計畫
看更多追夢計畫故事
參與追夢計畫網路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