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精神》:「生物圈2號」的永續實驗,與殖民火星打造人造地球的前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氣候變遷經濟學之父重磅巨作。《綠色精神》描述一種綠色思維,從環境運動的歷史到綠色新政,本書作者諾德豪斯解釋,綠色精神如何為現代政府、企業,與個人,開創永續新觀點,綠色思想的核心肯定,塑造我們這個全球化世界的,是經濟體內外無數的互動。
文: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
外星文明:火星生活以及其他
回溯人類文明的歷史,建構一個永續社會的挑戰看似艱鉅無比;另一個展望則是想像人類移民其他星球,也就是我所說的外星文明。我們或許可以這樣想,這大概就像當年清教徒遠行發現新世界。在美洲定居不但有風險而且危險,但是歐洲人最終還是在一塊豐裕而強大的洲陸成功定居。
然而,如果細看就會發現,拿清教徒比喻外星文明的前景是一個不適當的類比。最有可能展開新文明的地方是火星。以天文學的標準來看,它是地球的鄰居,有幾個類似地球的特質,而且我們對它有詳細的研究。科技家兼創業家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是遙遠文明的倡議者。他的願景是:「我談的是把成千上萬人、最後是數百萬人順利送上火星。」他的計劃藍圖遠遠不只這個紅色星球:「我們要去木星的衛星,至少比較外圍的那幾個是一定要的,或許還可以去到土星的衛星泰坦,還有小行星。一旦我們有了那個作用力函數,並建立起一個地球到火星的經濟體,整個太陽系都會在我們的行程範圍裡。」
馬斯克非常清楚殖民的成本:「根據我粗略的猜測,如果每個人的成本大約是五十萬美元,那麼付得起、也想要﹝去火星﹞的人就會夠多。但這不會是一次假期。這會花掉你所有的積蓄、賣掉所有身家財產,就像當年歐洲人移居美洲殖民地一樣。」
太空旅行的概念看似在未來數十年可行。但是,要「就像當年歐洲人移居美洲殖民地一樣」,建立自給自足的文明,我們有可能做到嗎?就算不是毫無可能,有鑑於星球殖民的成本和危險,這如今似乎還是相當遙不可及。
太空殖民這件事,很多人喜歡看科幻小說和電影是一回事,但我們還是需要深入挖掘,尋找嚴謹的分析。在這個環節,亞當.莫頓(Adam Morton)最近的一本與太空殖民相關的著作,以及由西德尼.杜(Sydney Do)等人所做技術分析,提供了深入的資訊。這些研究提出兩個重要議題:成本與危險。
第一個議題涉及太空殖民地是否能自給自足。根據前一章的內容,我對永續的定義是有能力維持一個系統(或經濟體),在達成合理生活水準的同時,也能保持資本的完整(或是補足損耗的資本)。要做到這點,火星就需要能生產足夠食物、居所、醫療保健、運輸和能源,或是出口足夠數量的財貨,以支付從其他星球(應該是地球)進口的必需財貨。
我們從成本開始討論。舉個類比太空殖民地的例子,就是維持南極洲人力的成本。雖然環境仍屬險惡,但南極洲其實是個比火星還要理想的殖民地:比火星溫暖,還具有許多優越的持質,例如大氣層、豐沛的冷凍水,與地球其他地方的運輸也便利。供應每位科學家的成本是大約是一年20萬美元,在評估更遙遠的殖民目的地時,這個數字可做為實用的成本門檻值。
另一個比較基準則是更接近太空的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Space Station, ISS),是一顆位於低地軌道的適居衛星。自1998年起一直有人住在上面,人數超過240 人。根據莫頓的說法,到2010年為止,國際太空站的造價耗資1,500億美元。根據一項粗略的計算顯示,以年計算,成本大約是每人六億美元。
至於非地球文明的經濟分析,火星一號計劃可以做一例。火星一號是一家歐洲民間企業,計劃在火星建立永久的人類殖民地。規劃以單程旅行的方式,一次運送四個人上火星建立殖民地。這項任務與馬斯克公開的說法類似。(想當旅客的人請注意,這可是「單程」票。)
杜等人對火星一號的詳盡分析結果顯示,這項計劃「不可行」。許多計劃提出的技術,例如食物供給和供應鏈,目前還不存在。即使存在,據他們估計,建立殖民地的成本會非常高。等到40名移民者到位,累計發射成本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也就是每個人25億美元。而這還不包括居住、在地生產、通訊、運輸或備用零組件等的成本。如果一名移民者一年的成本保守估計為2億5,000萬美元,那麼任何出口的收入與此相比,應該都是杯水車薪。因此,外太空殖民地無法通過永續測試。
我們或許可以假設發射成本與其他成本會下降。但是,外星殖民還有更嚴峻的障礙。其中,許多的危險都會對身體造成威脅。與地球相比,火星上的紫外線輻射強烈得多,太陽能和重力微弱許多,而且照明程度低。那裡有猛烈的沙塵暴。那裡也非常寒冷,溫度可以低到華氏零下125 度(約攝氏零下87 度)。此外,火星沒有大氣層,所以沒有防衛小行星的能力。根據最近的估計,每年大約有兩百顆小行星撞擊火星,摧毀任何擋路的人、結構體或設備。
或許只要有足夠的投資和創意,這些風險全都可以克服。但是還有心理面、經濟面和社會結構的問題。就拿寵物這麼簡單的事來說,美國人飼養將近一億隻狗。牠們是陪伴和愛的來源,有的還具備受人重視的專業,從事嚮導、放牧、搜救、治療、偵查和軍事等工作。就像人類一樣,狗也在演化的過程中適應了地球和人類的特殊環境。他們不太可能在危險的火星定居,因此火星對人類來說會是一個孤寂的地方。
外星殖民者可能也不會有魚、番茄、牛奶,乳酪和肉類等產品。此外,要是你在「火星亞馬遜」網站上訂購商品,就算用最快的太空船送貨,也可能需要將近一年的時間才能送到你手上。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