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精神》:「生物圈2號」的永續實驗,與殖民火星打造人造地球的前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氣候變遷經濟學之父重磅巨作。《綠色精神》描述一種綠色思維,從環境運動的歷史到綠色新政,本書作者諾德豪斯解釋,綠色精神如何為現代政府、企業,與個人,開創永續新觀點,綠色思想的核心肯定,塑造我們這個全球化世界的,是經濟體內外無數的互動。
表10-3顯示分析結果,並把生物圈2號和2015年的美國經濟帳做對照(以人均數字做為比較基礎)。我想要強調,對生物圈2號的估計,根據的是非常零碎的資訊,雖然量的順序絕對是正確的。前五行是依產業別區分的產出毛額——也就是產出內容,例如紅蘿蔔的價值。
如行1所示,生物圈2號的人均產出毛額的估計值大約是美國的一半。請注意,產出的組成高度不均衡,工業或貿易的產出是零。最重要的產出是服務和智慧財產權的創造。
行2顯示生物圈2號的GDP,等於產出毛額減去投入(例如能源)。據我估計,投入超過產出(即使是能量投入也大於產出),所以生物圈2號的GDP 估計為負19萬美元,美國則為5萬6,000美元。
行3是最後的總數,也就是生物圈2號的NNP,等於國民生產毛額減資本折舊。我們之前的討論以NNP為永續所得。生物圈的資本折舊估計超過每人每年300萬美元。在減去折舊之後,人均NNP為每年負340萬美元。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處理這些數字,不過最後的計算結果都是非常大的負數。

結論:人造地球的永續性
關於打造人工地球或是在遙遠地方建構永續人類體系的前景,我們的結論是什麼?我們之前對人類文明歷史的討論,記述了今日高度具生產力的全球經濟形成的漫長道路,這個事實顯示,要在遙遠而險惡的地點建立一個相同的體系,將面臨嚴苛的挑戰。此外,檢視殖民火星或其他星球的前景,結論也同樣悲觀。根據可以類比的情況,如南極洲或國際太空站,在惡劣環境裡維持生命的成本,看起來是一筆天文數字。
如果回顧生物圈2號的歷程,結果更加悲觀。如果用經濟可行性和經濟永續性來檢驗,它可以說是失敗得一塌糊塗。即使就位在地球上,這個體系也無法維持現代的生活水準,甚至連舊石器時代的生活水準也無以為繼。如果長期運作,它會一切歸零。
除了瘋蟻,在那個生物圈裡的每個東西和每個人都劫數難逃。
以上就是這三個實驗帶給我們的教訓,它們不但一致,也讓我們知道要謙卑。在不久的將來,永續外星文明的前景仍然遙不可及。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綠色精神:諾貝爾經濟學家的永續藍圖》,八旗文化出版
作者: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
譯者:周宜芳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笨蛋,問題在「成本」!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氣候變遷經濟學之父重磅巨作
弄懂ESG前,先懂環境財
ESG投資正夯,也形同驗證諾德豪斯的理論:「環境財」也是一種資產,
為了避免市場失靈,從現在開始要為「環境財」定價。
從氣候災難、全球疫疾大流行、森林野火,再到企業違紀瀆職,
這些全球性重大問題,往往來自錯誤的「成本認知」,
我們需要的是,確保那些應該負責的人承擔完整的成本,
而不是讓他們繼續把成本轉嫁給他人。
氣候變遷是「經濟問題」,
如何分配資源與創新技術,與未來的氣候對賭,找出永續之道?
《綠色精神》描述一種綠色思維,從環境運動的歷史到綠色新政,
本書作者諾德豪斯解釋,綠色精神如何為現代政府、企業,與個人,開創永續新觀點,
綠色思想的核心肯定,塑造我們這個全球化世界的,是經濟體內外無數的互動。
重新思考效率、永續性、政治、利潤、稅賦、個人倫理道德、企業社會責任、財務等主題,
幫助我們克服我們最嚴峻的挑戰,與此同時卻不必犧牲經濟繁榮,
剖析經濟衝突的外溢成本正是《綠色精神》的重頭戲。
本書也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以實踐碳訂價、追求低碳科技、設計有效率的稅制,
以及透過氣候俱樂部促進國際合作等議題。
本書正是我們對於環境和經濟所需要的開創新觀點。
本書結構
1. 綠色運動的基礎。綠色運動有兩層意義,狹義來說是指環境保護,廣義則是以資源為本延伸出去的政治、氣候、經濟、財政、開發等政策,本書回顧各領域的綠色運動,耙梳公私各部門領袖的洞見,更提及在COVID-19疫病侵襲下,綠色意義的轉變,與綠色經濟學的意涵。
2. 如何以綠色精神為主軸,正確制訂政治與經濟政策。政府與民間在面臨環境、污染和氣候變遷的議題時,經常避免認知偏差,而做錯決定。環境問題在大多時候不起因於市場行為不當,而在於人們錯誤認知下的錯誤決定。本書將這類錯誤決定命名棕色行為,與綠色精神相悖。
3. 全球應該簽訂更激進的綠色契約或組成聯盟。諾德豪斯希望能以綠色精神建立一個促進福祉的社會。 它依靠四個支柱:公平定義財產權法律;有效市場;糾正重要外部性的規範;確保經濟福利分配的公平性。應該以競合思維看待氣候變遷,才能真正達成各國本身的利益。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王祖鵬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方穎豐的小夢想成就少棒之家的大志氣!安麗與棒球校長為小小球員建立以「家」為核心的棒球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不會教棒球到成為少棒界的棒球校長,方穎豐憑藉著對教育的使命與對體育的熱愛,在台東成立少棒之家。這一路走來,歷經許多挫敗與艱難,幸好有各方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尤其是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十年來的贊助,讓少棒之家至今仍持續培育小小選手,在棒球的路上勇敢追夢。
談到少棒,許多人一定會立即聯想到台東,因為不少優秀的棒球選手都來自台東,其中少棒之家更可說是棒球選手的育成中心,如中華職棒統一獅的左投林詔恩、U12世界少棒錦標賽季軍成員簡紹翔。而培育無數小小球員追夢的少棒之家,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在少棒界有「棒球校長」之稱的方穎豐校長。
從事教育工作長達35年的方穎豐校長,原不是棒球專業,而是體育班的導師。因原本帶領棒球隊的教練離去,讓他因緣際會接手棒球隊。但剛開始,他才發現自己不會教棒球,連打擊都常揮棒落空。為了帶領球隊,他開始研讀棒球相關書籍,請教棒球教練、前輩,仔細、認真地觀看每一場棒球比賽。初期,棒球隊出賽常常十比零提前結束,方穎豐在球場告訴自己,「孩子在球場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重要的,我應該要對這些孩子負責任,我一定要在這紅土球場站起來。」約十年的時間,他不僅讓球隊拿到台灣區比賽的第一個冠軍,還成為球場常勝軍。

棒球是人生的縮影必須築夢踏實
對棒球如此執著,並不是因為以主流價值觀而言,棒球隊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大自己的心理素養等。對方穎豐來說,棒球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他帶領球隊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想法,純粹因為孩子喜歡棒球,那就讓他們好好打棒球。而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又剛好有職業球隊,所以就以打到冠軍、打到職業隊作為夢想與目標。他以「築夢踏實」的精神,期望從一場場比賽中,為這群孩子建立生活的態度,面對困難、阻礙如何再站起來。
少棒之家的雛型源自張家五兄弟
為什麼會想成立少棒之家?方穎豐說到,他原先在基隆的學校服務,在偶然的機會帶隊到台東比賽,他驚豔台東的孩子打起棒球就如同他們唱歌般,個個都是天生好手,不論是球感、打擊、運動神經都非常優秀,各方面的協調性極佳。因為校長任期及家庭等因素,方穎豐請調至台東任教,之後便積極籌組棒球隊,想一圓棒球夢。
方穎豐回想,少棒之家最早的雛形來自於「張家五兄弟」。當時球隊有個阿美族的小孩張進德,擁有棒球天賦與極佳的球感,但卻因為家庭因素必須轉學,無法再參加棒球隊。於是,連族語都不會說的方穎豐,只好帶著學校裡會說族語的護理人員,一同去拜訪學生家長,想勸說張進德的阿嬤讓他繼續留在棒球隊,甚至承諾會提供張進德的三餐、住宿、球具裝備以及生活照顧等。
護士將方穎豐的承諾如實翻譯給阿嬤後,沒想到阿嬤回覆讓護士大笑說,「校長你賺到了。阿嬤說,我有五個孫子,全部都給你。」就這樣,他硬著頭皮帶回五個小孩,將校長宿舍改為兄弟五人的住所,平時除了上學、訓練外,同時提供食宿、生活起居照料。
不只是棒球隊 而是充滿關愛的「家」
方穎豐說,張家五兄弟是讓他堅持在棒球教育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因素。當時,張家大哥張進德才小學五年級,雖然球技不凡,卻有學習障礙。最小的弟弟張偉聖,也才幼稚園,正是需要有人陪伴、關心的年紀。
為照顧張家五兄弟,再加上台東學童的狀況,方穎豐開始思考,他想要的不只是棒球隊,他想要給這群孩子一個家。家不是只提供三餐溫飽,棒球訓練而己,家是有人可以輔導他們學業,照顧他們生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他將棒球隊取名為「少棒之家」,讓參與球隊的學童們都一起住校,一起訓練,一起上課,他像爸爸一樣關心、照顧這群孩子的生活。
因為少棒之家給球員們的不僅是球技訓練,方穎豐如兄、如父的照顧,讓這群來自台東的棒球選手有了家的溫暖,在學習及訓練上都更加認真,日後這群選手紛紛以不凡的成績回報方穎豐的關愛。張家五兄弟中的老大張進德、老二張進龍、老三張育成以及最小的弟弟張偉聖,都在職棒的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方穎豐笑說,這是他有史以來投報率最好的招生,不僅一次招到五位選手,而且還有四個在職棒領域擁有傲人的成績。

「小夢想 大志氣」翻轉少棒之家的未來
少棒之家成立後,面對孩子的住宿、三餐、裝備、球具、球衣等,龐大的開銷讓方穎豐一度喘不過氣來。此時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甫成立,以「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召募公益合作夥伴,讓方穎豐看見了持續下去的希望。
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表示,安麗在三十周年慶時成立「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希望秉持著安麗以人為主、利他共好的宗旨,透過基金會幫助需要資助的團體。2013年基金會展開「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少棒之家即為第一屆頭獎的得主,因此牽起雙方的合作。

方穎豐笑說,安麗「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是他寫過最難寫的企畫案,短短6頁卻比其他機構要求的50頁還難寫。不過在安麗甄選的過程中,卻是讓方穎豐收穫最多的。他在撰寫計畫書與評審提問的過程中,逐一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到,哪些可以加強,讓他在經營少棒之家時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讓少棒之家更好、更完善。
懂得感恩、惜福的少棒之家
少棒之家成立至今,方穎豐表示這是集眾人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果。少棒隊球衣上繡著「惜福」二字,源自於最早支持他成立棒球隊的贊助商洪百吉先生,洪百吉不要方穎豐在球員球衣上印上企業名稱,而希望以「惜福」代替,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所得一切來自眾人的力量。
十年前,安麗與方穎豐因為「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開起合作機緣。十年間,安麗的會員也陸續提供各方面的協助,例如提供營養協助,帶著孩子做營養午餐等,也由於安麗的協助,更多人看到少棒之家,瞭解少棒之家,紛紛加入資助的行列。近年,少棒之家更是安麗「愛陪伴課輔計畫」的合作對象,提供孩子課業輔導,希望孩子不僅球打得好,學業也能保持水準。
過去十年,安麗透過「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以及「愛陪伴課輔計畫」幫助弱勢的孩子,希望他們有翻轉未來的機會。未來,安麗會繼續透過多元的評審以及完善的甄選機制,針對具影響力且可持續執行的兒少專案進行合作贊助,讓弱勢孩子也能成功追夢、實現自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小夢想 大志氣 追夢計畫
看更多追夢計畫故事
參與追夢計畫網路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