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的國度,暗殺的風土:回顧幕末以來的日本暗殺史與陰謀論

武士的國度,暗殺的風土:回顧幕末以來的日本暗殺史與陰謀論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日本的確是武士的國家,但長久的和平時間,讓大家忘記了日本也是個會因為信念而讓自己生命遭受危害的國家。安倍的確像個武士,最後也倒在政治的講台上,但事件的真相至今也尚未究明。

文:蔡亦竹(日本筑波大學地域研究科日本研究碩士,同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科文學博士。專攻民俗學。現職為實踐大學應用日文系助理教授。在學術和政治、實務和夢想間漂流,留學日本現居台南。人生的信條是「既生於世,豈不遊哉」。著有《表裏日本》、《風雲京都》、《圖解日本人論:日本文化的村落性格解析》、《蔡桑文化塾:從娛樂出發的日本史》等書。)

日本的安倍前首相在街頭宣講時被暗殺了。

我的好友兼前輩作家吳錦發先生在知道消息後悲痛之餘,大嘆日本這個「武士的國家」怎麼會有這種卑劣的行為發生。但我馬上就回答了錦發兄一句話。

「這才是日本!」

幕末以來暗殺不斷

事件發生以來,不管是日本或台灣許多人都開始回顧幕末以來的日本暗殺史。

的確,政局風起雲湧的幕末到明治維新為止,日本的暗殺事件層出不窮。從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在櫻田門外在光天化日下被水戶脫藩浪士暗殺,到土佐藩參政吉田東洋死於土佐勤王黨之手,學者佐久間象山死於「斬人者」河上彥齋刀下,一直到明治維新象徵的坂本龍馬在住宿處倒於凶刃辭世,如果算進陰謀論的孝明天皇猝死的暗殺傳聞的話,相較其他國家的革命流血程度較為輕微的明治維新,真的可以說是一部暗殺的歷史。

而這還沒有算進幕府手下新選組可稱淒慘的內部肅清和互相殘殺。日本還政天皇的明治以降,暗殺事件也沒有少過。先是維新巨頭的大久保利通被不滿士族殺害,接著又是首相伊藤博文被朝鮮民族革命志士安重根槍殺。到了動蕩的昭和初期,不管是軍方發動的五一五、二二六事件,或是民間「志士」刺殺首相原敬和專挑富商動手的血盟團暗殺事件,伴隨著政治主張的暗殺行為層出不窮。

暗殺與和平的弔詭關係

暗殺很可怕,當然也是絕對必須譴責的行為,也是讓人覺得時局不穩、人心惶惶的恐怖行動。但是這些暗殺發生的前提條件,很遺憾的都是因為「和平」兩個字。如果真的時局已經進入極度動蕩或是戰爭狀態,政治領袖等重要人物身邊的警備絕對強度提升,暗殺要成功的機會其實少之又少。而且天下大亂的時候,大家都是直接大規模對幹也不必搞什麼暗殺了。

安倍就是在和平之世,成為凶彈的犧牲者。

當然,如果真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話,那也不會發生什麼暗殺政要的事,而只可能發生像地下鐵沙林毒氣事件等一連串因為奇怪的宗教團體走火入魔而引發的慘案。上述的這些暗殺事件雖然都發生於和平時代,但是都是在外弛內張、看起來好像沒事但其實社會處於各種不安定元素蠢蠢欲動的封蓋壓力鍋狀態。

幕末時雖然民間仍然維持一定秩序但面對列強進逼的外壓,當時政治的中心地京都白天大家針對國事各勢力吵得不可開交,反目成仇但也還不到全面戰爭的地步。不過因為爭論的主題攸關日本存亡,所以「私底下幹掉你」才會成為一個手段選項。

明治維新前後的大久保利通、坂本龍馬的死亡則是舊時代勢力復仇性的最後反撲,而昭和時代則是在日本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爭景氣後陷入了強烈的反轉不景氣,鄉村地帶貧農慘到得賣掉自己女兒而讓志士和愛國青年們,忍不住動手殺人想要「尊皇討奸」。

83840
Photo Credit: 市立函館博物館
日本新政府軍和舊幕府軍最終對決的函館大戰

暗殺的成因不是政治動機,就是社會問題嚴重

總之,近代日本的暗殺成立要件,就是「強烈的政治動機或深仇大恨」和「社會和平但隱藏許多問題」這兩點。戰後雖然也發生過幾次重要的政治暗殺事件,但是除了1960年的社會黨委員長淺沼稻次郎在演講會被刺殺,和2007年發生的長崎市長槍殺事件之外,政治人物被襲擊喪命的例子並不多。

戰後的政治暗殺事件也多為右派發動,這似乎也是左、右派藉由行動向社會傳達訊息不同的傳統,右派較多這種像是幕末「天誅」的行動,許多犯人在襲擊時身上還會帶著被逮捕時說明自己動機的「斬奸狀」,而左派則是較多躲在幕後發動大規模行動,事後再發布是自己組織所為的「幹大事」模式。

當然這兩種行為都不值得鼓勵就是了。

值得一提的是,右派較多的「斬奸狀」式暗殺講白了也是趁人不備的偷襲行為。但當事者們可不覺得這是違背武士道的卑劣行為。因為既然身上帶了斬奸狀,那就代表犯人在動手前就已經做好了被逮、甚至自己也當場沒命的準備。這也是明治時代以來政治暗殺事件的「傳統」。

襲擊安倍的犯人當然身上沒有斬奸狀,但是開槍之後當場就逮也沒做什麼大反抗。那如果從「強烈的政治動機或深仇大恨」和「社會和平但隱藏許多問題」這兩點來看,這件不幸案件背後有什麼該思考之處?

首先,案發之後第一個大眾收到的情報就是「犯人沒有特別政治動機」。但是如果從安倍遇刺兩天就是參議院選舉這點來看,警方發布這個消息似乎理所當然因為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引起選舉結果大為波動。就結果論來講,投票率沒有大幅提升但是執政黨在席次上大勝,就可以推斷出安倍的死雖然沒有引起像漫畫《聖堂教父》裡那種國民突然覺醒的戲劇效果,但是在野黨支持者失去投票意願而自民黨支持者投票率大為提高的可能性。

暗殺安倍的嫌犯說詞,頗多疑竇

而且話講回來,事件才剛發生一天然後犯人說「我沒有政治傾向」那就沒有?要我是犯人故意要殺這個黨重要人士的我也說沒有啊那你就信?但世間事有時候就是這樣也沒辦法。而在深仇大恨這點,目前情報是說因為犯人母親信了奇怪的宗教團體然後捐錢捐到家庭破碎。而這個「奇怪的宗教團體」在一天後也終於被證明是韓國系新興宗教的統一教會。


“安倍晉三遇刺”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