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琉球國旅亂象:綠蠵龜上岸產卵撞上獨木舟,硨磲貝遭遊客亂挖丟棄

小琉球國旅亂象:綠蠵龜上岸產卵撞上獨木舟,硨磲貝遭遊客亂挖丟棄
Photo Credit: 小琉球聯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硨磲貝」正式成為保育類野生動物的前夕又遭濫挖,小琉球在地民眾早已對類似事件忍無可忍。暑假旺季,小琉球湧入大量觀光人潮,在未做好環境教育與相關管制措施的情況下,在地生態環境屢遭破壞,長遠來看也將影響到其觀光價值。

國旅正熱,小琉球湧現大量戲水、觀光人潮,日前才傳出綠蠵龜上岸產卵一頭撞上獨木舟,16日再被當地民眾發現,手掌大的「準」保育類動物硨磲貝遭亂挖,被混裝整袋垃圾丟棄路邊,屏東縣府強調,該行為可依《漁業法》裁處3萬元至15萬元罰鍰。

在小琉球經營海鮮餐廳的陳姓業者16日於「小琉球聯盟」社團中貼出照片——一袋鐵鋁罐垃圾中藏有一顆硨磲貝,並痛批「一個活生生生物就被你們這樣抓起來丟著放到死,到底什麼心態?真的都沒辦法制止手賤的遊客嗎?」

220465
Photo Credit: 小琉球聯盟

《中央社》報導,陳姓業者準備開店營業時在餐廳外圍看見一包垃圾,原本想一併清理掉,但拿起時察覺重量有點重,未料打開來看竟發現一顆奄奄一息的硨磲貝。硨磲貝約手掌大,發現時外殼微幅擺動,急忙拿給附近的海巡人員放回大海,希望能重生。

《聯合新聞網》報導,此次被挖起的硨磲貝目測約20公分,以硨磲貝1年4公分的緩慢成長速度估算,逾20公分大至少要3至5年成長。此事件令在地小琉球人感到痛心,「搞不懂下手的人想什麼?挖起來也養不活,留在海底供大家觀賞不是很好,為什麼要破壞我的家鄉?」

小琉球硨磲貝遭盜採、破壞已非首次。今(2022)年6月底,小琉球潛水旅店貼文指出,潛水遊客與教練為了拍照,常將硨磲貝拔起、任意挪動,其他業者也表示「每次下水看到的位置都不一樣,這對硨磲貝來說真的不好。」2019年小琉球美人洞浮潛區被發現兩顆硨磲貝遭不肖人士盜採,據《ETtoday》報導,潛友當天早上浮潛拍照時仍見兩顆硨磲貝,中午準備上岸時卻發現已被挖起,留下礁岩上被撬過的痕跡及殘留的貝絲。

今年5月海洋委員會已預告修正「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將7種硨磲貝,列為珍貴稀有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無奈目前仍在公告期卻又發生殘害生態意外。

《中央社》報導,屏東縣海洋及漁業事務管理所代理所長陳仕元表示,儘管硨磲貝尚未正式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但小琉球杉福漁港、漁埕尾、肚仔坪等3處為潮間帶保育示範區,示範區已公告禁止採捕,違者可依《漁業法》裁處新台幣3萬元至15萬元罰鍰,目前已有潮間帶管理員及巡護員,年底將成立海洋保育巡守隊,加強海洋生物維護。

小琉球聯盟在地居民們認為,除了政府應更加積極宣導海洋保護觀念、訂定總量管制之外,小琉球的各種行業也應擔起教育遊客的責任,不要為了賺錢讓遊客一意孤行,一旦自然生態遭破壞,小琉球的觀光產業會隨之減弱,希望保育與觀光能夠兼顧。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劉亭妤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