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伸手攪亂一池春水,太平洋島國呼籲團結面對「中國野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多年來,中國一直在斐濟有影響力。但在過去10年,中國在基礎設施和漁業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並已成為所有太平洋島嶼的主要貿易伙伴。過去純粹的經濟關係現在變得更加深入,進入了法律、農業、服務和安全等領域。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太平洋島國論壇自稱是一個大家庭。
14個島嶼與澳洲、紐西蘭一起分布在遼闊的太平洋上,其自然環境、信仰、文化和傳統知識將他們聯繫在一起。
如今,他們也面臨著共同的挑戰:海平面上升、風暴更加頻繁,以及經濟因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而受損等非常現實的威脅。
但該地區集團近三年來在斐濟首都蘇瓦舉行的首次面對面會議,並沒有像許多人預期的那樣,是一次溫馨的團聚。
在峰會開始的前一天,世界上最與世隔絶的島嶼之一的吉里巴斯(Kiribati)出人意料地宣布,它不會參加峰會,並完全退出組織。
「中國因素」
該地區的戰略位置和對援助的需求,引發了一場在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之爭,中國熱衷於在其中扮演重要作用。
6月,中國與該地區的10個國家提出了一項影響廣泛的貿易安全協定。但許多國家拒絶簽署,隨後該協定被擱置。
然而,太平洋島國論壇在蘇瓦舉行的同時,中國與太平洋島國舉行了單獨政治對話。
東加、紐埃、萬那杜、巴布亞紐幾內亞、密克羅尼西亞、吉里巴斯等國官員親自出席了中方活動。中國駐斐濟大使館指,斐濟國防部長透過視訊參加了會議。
Today, the IDCPC hosted the 2nd China-PICs Political Leadership Dialogue, joined by Hon. @ISeruiratu and other delegates of PICs. HE Amb. Qian Bo also attended. Mutual respect, equality, win-win cooperation, openness and inclusiveness remains key features of China-PICs relations. pic.twitter.com/SbWN7Aeznr
— Chinese Embassy in Fiji (@ChineseEmb_FJ) July 14, 2022
吉里巴斯2019年與台灣斷交後,與中國的關係更近了。(中國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表示應該回歸中國大陸,而台灣則認為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甚至在COVID-19疫情前,吉里巴斯就已經負債累累,急需資金。

Photo Credit: AFP / BBC News
多年來,中國一直在斐濟有影響力。但在過去10年,中國在基礎設施和漁業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並已成為所有太平洋島嶼的主要貿易伙伴。
過去純粹的經濟關係現在變得更加深入,進入了法律、農業、服務和安全等領域。
4月,索羅門群島與北京簽訂了安全協定。本周在蘇瓦的會議是索羅門總理梅納西.索加瓦雷(Manasseh Sogavare)自那之後,首次與太平洋島國論壇其他成員會面。
索加瓦雷在擁抱澳洲總理安東尼.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後表示:「我們是一家人,我們之間有很多問題,這讓我們的家庭更加牢固。」
一大擔憂是,中國可能在南太平洋建立中國軍事基地。索加瓦雷現在表示,他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他在一次獨家採訪中告訴紐西蘭國家廣播電台:「我們建立外國軍事基地的那一刻,就立刻成為了(太平洋地區的)敵人。」
被問及索加瓦雷的評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南太地區應是「開展合作的舞台,而不是惡性競爭的擂台」。
艾班尼斯稱與索加瓦雷的會晤「非常有建設性」,並對澳洲媒體表示,他相信中國建立軍事基地一事不會發生。
地緣政治角力
但中國不是在太平洋地區增加影響力的唯一國家。
中國政府的行動,重新激發了長期缺席該地區地緣政治的其他利益攸關方的興趣,比如美國。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在論壇上發表講話,宣布在吉里巴斯和索羅門群島新設兩個大使館。她還將目前用於打擊非法捕魚、加強海上安全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援助金額提高了兩倍。此前幾十年,援助資金一直處於停滯狀態。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與此同時,澳洲表示,它已做出防務承諾,將創造就業機會並保護漁業。
氣候問題良機
但論壇成員國面臨的最大安全威脅仍然是氣候變化,論壇首次宣布該地區進入氣候緊急狀態。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象徵性的舉動,但各國領導人強調,這場危機「威脅到人民和生態系統的生計、安全和福祉」。它還將這一問題置於未來政策決策的前沿和中心。
「自2016年以來,我們經歷了14次颶風,2016年的颶風在36小時內摧毀了我們三分之一的GDP。這是一個巨大的影響,」斐濟經濟和氣候變化部長凱尤姆(Aiyaz Sayed-Khaiyum)說。
位於蘇瓦的南太平洋大學外交講師雷斯(Sarina Theys)告訴《BBC》,太平洋國家應該利用國際社會重新關注該地區安全安排,作為採取更多氣候行動的槓桿。
「我確實認為,太平洋島國有一個良機,它們可以利用目前的形勢,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採取行動,並讓其他重要的行動者來做這件事,因為它們是主要的污染國。」雷斯說,她的這番話指的是美國、澳洲和中國。
論壇主席、斐濟總理特別提到了澳洲,要求澳洲總理艾班尼斯承諾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度以內,並結束其「對化石燃料的偏好」。
Australia's new climate pledge is a step-up that Fiji has long sought –– but out of the duty I owe every young person in the Pacific, I have urged @AlboMP to go further for our family's shared future by aligning Australia's commitment to the 1.5-degree target. pic.twitter.com/xXtPoc3Hnu
— Frank Bainimarama (@FijiPM) July 13, 2022
地區統一和團結仍然是太平洋島國的優先事項,但他們也要決定哪些外部力量可以在他們地區的未來中享有利益,以及以什麼樣的條件享有利益。
- BBC資深商業記者夏幗雲(Christine Hah)對此文亦有貢獻。
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布林肯訪太平洋島國再會日韓外長,加強第二島鏈經營、避免中國「戰略意外」
- 中索協定風波:澳洲對南太平洋島國的需求視而不見,發現被中國挖走時為時已晚
- 中國有意與10太平洋島國簽署區域協議,密克羅尼西亞警告:加劇地緣政治緊張,開啟「新冷戰」局面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Chatbot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