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的外交遺產:讓日本「重返」東南亞,與美國攜手創造印太戰略

安倍晉三的外交遺產:讓日本「重返」東南亞,與美國攜手創造印太戰略
圖為安倍晉三在2019年出席在曼谷舉行的東協系列峰會,並與各東協領導人會面。Photo Credit: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日本在安倍的領導下,在與東南亞的多邊合作上,也扮演了關鍵的樞紐角色,不但奠定了日本在區域和地緣政治裡的核心地位,更是與美國和他美國盟友攜手創造印太戰略,鞏固了區域安全和經濟規則和合作框架。

日本在安倍晉三兩度首相任內,徹底轉變了外交和國防方向,這當然包括日本對東南亞的政策。

90代初,日本經濟泡沫化後,對外關係也一時陷入低迷。雖然多次在不同政府下提出積極重返國際事務的意願,踴躍推動與東南亞的合作,重建戰後60代至80代舉足輕重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不過直到安倍第二次出任首相,都無法實現。有觀察者還認為日本在國際和區域政治上會逐漸被邊緣化。

自安倍2012年帶領自民黨進在大選中獲勝,再次擔任首相之後,他便積極重整日本外交戰略和國防事務。作為首相的第一次出訪,安倍選擇到泰國、越南和印尼,而不是傳統上的美國,似乎表示對東南亞的重視。安倍任內也多次參與有關東南亞的國際活動,和出訪東南亞各國,提倡各種經濟和安全合作,同時也積極與盟友美國配合在區域內的各項政策。

在安倍2020年卸任時,日本已明顯與區域國家和東協提升各方面合作,涵蓋東南亞的美國印太戰略也清楚地帶有安倍和日本的影子。

深化日本-東南亞的互動

安倍晉三2012上台後不久,我曾參加過幾次有關日本外交和區域安全的研討會和對話。當時,有與會者表示安倍政府將注重與東南亞的關係,也強調日本會在安全事務的參與上,會比以往更加活躍。必須承認,我當時對這些說法有一定保留。

畢竟,在安倍第二次接任首相之前,也有日本政府曾提出過類似意見,最後因為有其他更重要的議題,或因為倒閣,這些政治支票都無法兌現。這也包括安倍第一次主政時,提出四邊安全對話(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簡稱Quad)下,希望與東南亞加深互動。因此,對安倍政府提出的各種合作方案,持著「有待觀察」的態度。

結果,安倍政府在外務,包括在與東南亞事務上,卻出乎預料地積極。除了第一次首相出訪選擇東南亞以外,安倍政府還推動日本企業在本區域投資,不但設立工廠,還積極推動輸出高速鐵路等基礎建設。其中的動機當然包括分散日本企業長年在中國投資的風險,讓產業鏈更加多元,在人工成本較低的東南亞尋找商機、開發新市場,更在日中關係日益緊張之際,減少日本對中國的依賴。不過,日本政府和企業的選擇也確實讓東南亞不少國家和人民受益。

9xeiek0b9dfibz6z4892pu8ojnpycw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圖為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在2018年6月12日訪日時與倍晉三會面。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TNL+ 首月體驗價 1 元,
加贈 LiTV 首月免費(見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