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組織墾丁護蟹行動盼減少路殺,公路總局將進行台26線改線或高架化可行性評估

環團組織墾丁護蟹行動盼減少路殺,公路總局將進行台26線改線或高架化可行性評估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夏季正值路蟹繁殖季節,抱卵母蟹將從海岸林遷徙至海口產卵,然而棲地以被道路貫穿、分裂,使得母蟹須冒險穿越馬路、翻越水泥擋牆,使導致路殺事件頻傳。近年來墾管處、民間團體已著手保護路蟹,期待更好的道路規劃,能夠包容交通與環境生態。

每年夏季(六月至九月)進入陸蟹繁殖季節,抱卵母蟹從海岸林遷徙至海口釋卵入水。屏東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路殺社於7月13日起主辦車城灣護蟹行動,讓陸蟹平安過馬路、減少路殺。《中央社》報導,今日相關單位至墾丁現勘,公路總局工務段回應將進行台26線改線或高架化可行性評估。

《中央社》報導,陸蟹學者劉烘昌2019年研究報告《台26線香蕉灣至砂島地區陸蟹路殺及遷徙行為研究》指出,全年有逾3315隻動物、超過50種以上不同物種,在此路段被往來車輛「路殺」,其中有3210隻是陸蟹,佔路殺數量的96.84%,且有45%路殺的個體是抱卵母蟹。

《聯合新聞網》報導,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近年在台26線墾丁香蕉灣至砂島2公里路段的熱區,於月圓夜執行「停十走十」友善護蟹措施,原4線道縮減為2線道,採雙向各縮減外側車道,定時封路2小時,管制時間每封路10分鐘後開放內線道通行10分鐘,並設有前導車引導車流減速,守護陸蟹平安過路降海釋幼。

然而,區段外的陸蟹就沒那麼幸運。因此,13日起,民間團體與在地社區自發性組織護蟹行動,勸導行經該路段的駕駛迴轉、繞路,也架設攀爬網以利陸蟹爬過水泥護欄,甚至帶領陸蟹在夜間穿越馬路,卻也遺憾仍發生數起路殺事件。

《風傳媒》報導,屏東縣立委周春米表示,屏東後灣、香蕉灣、滿州港口都是世界級的陸蟹保育基地,其中香蕉灣更是目前發現最多陸蟹的地點,陸蟹歧異度居全球之冠,一公頃面積內即能找到20幾種陸蟹。《中央社》報導,劉烘昌說,香蕉灣至砂島路段有完整海岸林,是陸蟹生態相當豐富地區,但因台26線公路存在,每年都會發生大量路殺。

《中時新聞網》報導,屏東縣環境保護聯盟認為,因為道路貫穿棲地,導致棲地零碎,直接路殺與二次路殺,讓棲地內物種族群繁衍受阻;另外,棲地受農業、民宿開發擠壓,原始熱帶海岸林逐漸消失,讓棲地透光性大增,不利陸蟹族群需要的陰濕條件。因此,屏東縣環境保護聯盟建議,從台26線38.5k至41.5k約4公里道路高架約2公尺高,另設聯絡道路到附近聚落與住戶,恢復棲地水文條件。

今日,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公路總局、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學者與環保團體於墾丁現勘。據《中央社》報導,陳椒華表示陸蟹只剩1/10,若棲地再被破壞、道路不改善,想要恢復生態根本不可能,呼籲台26線香蕉灣路段能高架,並由環團遞出陳情書,希望能讓陸蟹自由行。

據報導,公路總局楓港工務段長張孟孔回應,針對台26線改線或高架化,7月將進行綜合可行性評估,並透過籌備會收納各方意見,同時也委託專家學者進行陸蟹棲地保育與評估的研究計畫,生態保護與公路施工齊頭並進。

然而,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林文和對於現勘提出的5項因應方案(人車改道、增建高架道等)直言,生態護育也需考慮居民使用權,改道等方案當地居民可能會有意見,恐有滿大阻力。即使如此,劉烘昌仍認為,陸蟹保育已倡議多年,政府終於看見此事,是好的開始。

新聞來源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劉亭妤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