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入股「中國半導體國家隊」紫光集團,是對中共「輸誠」也是不得不然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紫光是中國指標性的半導體國家隊,入股一來能向高層「輸誠」,二來又能跨入鴻海一直無法切入的半導體產業,對其未來發展電動車的晶片需求有迫切的必要。
文:藏紅花(資深媒體人、國會幕僚)
上週,鴻海集團旗下工業富聯斥資人民幣98億元(約合新台幣435.45億元)參與出資入股破產的紫光集團,引發外界關注。紫光一向有中國半導體國家隊的稱號,過去董事長趙偉國曾揚言收購台積電、聯發科,如今破產落魄下台,換成台資鴻海旗下工業富聯入股。此一時也彼一時也,也代表中國半導體業面臨一大挫敗。
投資紫光就是對中共「輸誠」
投資紫光,對鴻海來說是「輸誠」必要的動作,畢竟這兩年來鴻海幾乎沒有宣布在中國有重大的投資案,但在全球,馬來西亞、美國都有鴻海投資的身影,唯獨中國沒有。選在此刻布局中國半導體國家隊,宣示與實質意義都兼顧了。
然而,當外界一片看好鴻海能藉此進入半導體產業時,卻忘了「工業富聯」雖是鴻海集團轉投資,但實際上卻是在上海證交所A股掛牌上市的公司。與其講鴻海風光入主,不如說工業富聯因屬於中國的資本市場的一份子,資金根本動彈不得,既不可能投資其他國家產業,也不可能匯回台灣轉投資,只能硬生生的留在中國繼續投資。
加上紫光又是中國指標性的半導體國家隊,入股一來能向高層「輸誠」,二來又能跨入鴻海一直無法切入的半導體產業,對其未來發展電動車的晶片需求有迫切的必要。
尤其,當年工業富聯以超快速上A股,中國官方證監會對持股超過八成的鴻海訂有「不平等條約」,根本讓鴻海無法「印股票換鈔票」。第一,鴻海承諾,上市後36個月內,不轉讓股份;如果股票上市之後六個月內,股價連續20天低於發行價,鎖定期就要再延長六個月;就算鎖定期滿,兩年內,鴻海也不能以低於發行價的價格賣出工業富聯股票。
中國證監會還對工業富聯設下第二條防線:上市三年內,如果股價20日低於每股淨資產價值,主管機關就可以要求工業富聯、鴻海以及公司董事、高階主管買回工業富聯股票。由於以上的種種條件,依規定,自去年12月8日後的兩年內,鴻海不能以低於發行價的價格賣出工業富聯股票。
工業富聯的資金只能在中國流動
因此對鴻海來說,工業富聯上市集資的271億只是一場紙上富貴,在中國的資本市場圈錢,最終還是得乖乖回流到中國的其他投資。至於未來紫光對鴻海的幫助有多大?
這家公司畢竟是破產重整,財務結構必定還有其他的問題。中國公司的內外帳也不是秘密,紫光集團的技術也僅有旗下做手機晶片設計的紫光展銳,表現差強人意,但做手機晶片轉做車用晶片畢竟還有一段不小的差距,能對鴻海切入電動車市場有多大助益,還很難說。
至於為何是工業富聯出面,而不是另一家在港股掛牌的「FIH」?這當然也是想藉此拉抬長期股價低迷的工業富聯。事實上,當年「工業富聯」風光上市,上市發行價格13.77人民幣,一上市股價直奔漲停,但蜜月期一過,四個月後就跌破發行價,時間長達三、四個月,到今年一直在9.4元附近,不僅中國小股東罵聲連連,連帶使得工業富聯配到股票的中籍員工士氣也很低迷。
所以鴻海入股紫光,是好事嗎?
延伸閱讀
- (更新)鴻海入股紫光集團,完成半導體供應鏈關鍵拼圖,打造電動車產業一站式平台
- 繼鴻海、台泥之後,台塑宣布投入160億元蓋電池芯廠,補足台灣電動車供應鏈關鍵拼圖
- 鴻海劉揚偉拜會佐科威,預計投資印尼新首都新台幣1兆,打造電動巴士系統與物聯網智慧城市
- 美國商會:美中台地緣政治風險不斷升高,富士康有辦法將生產重心轉出中國嗎?
- 鴻海電動車電芯中心高雄動土,聯手4台廠打造本土供應鏈,力抗中國電池產業大軍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飛宏科技打進全球低軌衛星市場,以高性能電源技術布局新時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市場正開創令人振奮的新時代,不僅提供更低延遲、更高效率的通信服務,且小型化的設備,大幅降低安裝與製作的成本,因此成為眾多應用領域的首選。而在終端應用中,電源供應的高效能、長壽命、對抗惡劣環境等產品技術更是不可或缺。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應用廣泛,解決了過去因地形限制而無法架設基地台,導致收訊不良等難題。現在無論在山區、海上、偏鄉,甚至是飛機上,都能隨時隨地接收到衛星網路訊號,補足行動網路的不足。隨疫情結束,全球陸續解封,2022年後低軌衛星通訊市場需求逐步升溫,更在俄烏戰爭中成為通訊需求的關鍵角色,也使低軌衛星應用瞬間受到全球的注目。
此外,Starlink、Oneweb等新興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積極推動商業應用相關服務,UCS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提到,全球2022年總共發射約5500顆衛星,其中低軌通訊衛星更佔八成以上。資策會MIC預估,低軌衛星數量將從2023年7,500顆,成長至2030年17,350顆。可見低軌衛星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飛宏科技在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終端接收裝置的電源供應技術表現優異,可供應數據機、路由器、衛星設備之間的所需電力並成為媒介串聯彼此間資料輸。全球最大的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美國全球寬頻衛星網路服務供應商等指標大廠,亦與飛宏科技維持穩定供應合作關係,針對企業、政府與個人用戶提供低軌衛星網路與服務,且飛宏科技的相關產品皆已通過多國安規認證及客戶端嚴峻系統測試規範,將於2024年逐步放量,與全球低軌衛星廠商一同攜手實現高效、低延遲的通訊願景。
飛宏科技期待透過安全、高效的電源技術,推動全球低軌衛星市場持續發展和演進,為未來的科技和太空應用敞開嶄新的大門,滿足世界各地的使用者需求!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