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永別了,柏林》:「2021年的我們,依然活在威瑪時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永別了,柏林》保留了原為文學著作、同時也與角色氣質相符的詩意,闡述下墜中的社會如何吞噬居中的道德者、清醒者,這不單是凱斯特納於當年寫給1930年代的寓言,亦是導演葛拉夫對於現代的意有所指。
文:Expired Images
高噪點視野和搖擺的舉步,未辨明出時序的景深,在開場的一束頂光裡糊成一片,而夜晚的柏林也因主角和女子在鏡頭裡的跑動而震顫。
《永別了,柏林》改編自德國作家艾里希・凱斯特納(Erich Kästner)於1931年出版的小說《Fabian, The Story of A Moralist》,原著透過主角雅各・法比安(Jakob Fabian)的雙眼看望下墜中的柏林城市。
在電影中,導演多明尼克・葛拉夫(Dominik Graf)則以4:3的景框,大篇幅的手持鏡頭,或即或離地貼近和遠眺法比安的行跡與身影,並混用檔案影像(archive)、超八釐米底片(super 8mm)和分割畫面等形式,藉著快速的剪輯節奏接合數位攝影畫面。
影像上的「新」與「舊」在本片的敘境裡縫合,營造不亞於現代的錯亂、迷醉,進而共同指向彼時柏林搖墜而衰頹的時代精神(Zeitgeist),那是前有「黃金年代」(Goldene Zwanziger)的幻滅、後有納粹黨的眈視,是德國鏈接過去混沌與未來劫難的時間節點。彼時的社會氛圍於今不曾遠去,「2021年的我們,依然活在威瑪時代。」導演口中的歷史如此危惴地復述。

《永別了,柏林》以不斷喧騰的夜店場景揭開敘事,強烈的影像風格將全片旨在營造的墮落,刻畫得有如透過彼時人們眼見的紀實與呢喃呈現。尤其當過往與今日的界線刻意被抹消,美好年代急速褪去之時,後人已知的民主悲劇,未來可期的劫難便在貫穿全片的旁白裡靜待發生。
影像中的享樂氛圍透由超八畫面的粗礪與柏林夜戲裡的聲光,將黃金年代的餘韻顯影。一戰後的德國,因《凡爾賽條約》影響而陷入經濟困頓,直到1924年,政府引入新貨幣取代舊馬克,德國經濟才漸漸復甦。
由此,從1924年至1929經濟大蕭條為止的五年期間,便是德國20年代的繁榮時期。那是相對於前後兩次戰爭間少有的樂觀,人們想著整個德國社會將走出戰爭陰霾和經濟重擔,卻未能意識到表層底下尚未穩固的政治結構。
爾後,當德國再次跌入通貨膨脹、大幅失業的困境,假象溶解成裹住人們足踝的泥淖,雜揉表面極樂而不甘甦醒。而那也恰好是法比安遇見柯尼莉雅後,決心尋求穩定生活的時期 — — 自兩人相遇時的浪漫和在愛裡的狂放,再行至生活的困頓,正疊合了柏林從黃金年代後大夢初醒時的不經心狀態。
而威瑪共和末期,納粹對於憲政體制虎視眈眈,直到1933年進入了國會中,威瑪共和宣告瓦解,德國進入第三帝國。直到局勢真正轉變之前,既有的政府除了溫和的國會投票措施,並未制度性、系統性地抵抗納粹奪權。
然在當時,社會上也少有支持進步意識的聲浪,資產階級守衛著自身利益,整體社會對於「民主」未有明確的共識,各黨派彼此抗衡,使得極權政黨得趁虛而入、合法掌權。此外,德國在「黃金年代」所享有的僅是表面上的繁盛,實質上是一戰以降對外國資本的經濟屈從,種種因素導致威瑪末期的疲弱。

《永別了,柏林》主角便是亂世裡的道德者,注定般的無力與悲劇,貼合著本片於歷史軸線下墜的弧線,人史一途地走成了唏噓。法比安的摯友拉布德,則是個抱有社會主義理想的學院派,傾心追隨啟蒙時代的德國作家萊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信仰著理性於混沌柏林作用的可能。
在城市隨筆般的手持鏡頭裡,畫外音不時旁敘法比安的狀態和城市氛圍:「這座城市早就陷入了一片瘋狂,每個角落都潛伏著毀滅。」即是宣示兩位理想主義者悲劇的預言。
作為《永別了,柏林》聚焦時代的道德制高點,法比安的塑成涵括了倖存於一戰後的創傷後症候群、之於外界刺激的易感與藉文字緬懷過往為志的習氣。法比安即是黯然對立於彼時柏林的個體,在全片幾次失序邊緣時終究讓自己與之劃清了界線。
而法比安的道德和仁慈,就如同威瑪時期理想卻薄弱的民主想像投射,所持存的良善與好友拉布德所信仰的啟蒙,在人人低頭急於擺脫自己生活爛泥,而選擇一次次逾越界線的時代,理性顯得稀罕,並且伴隨著清醒的空苦,更被視作不合時宜的可笑。
電影前半結合超八畫面和手持的生動除了帶動柏林的傾頹,也令浪漫場景因隨興而驚喜。隨機性在時不時搖晃、逼近的鏡頭中激起了覆滅前一刻的動能,同時也預示了兩位男性的死亡 — — 報紙上的溺水警示,和打靶場景時被柯尼莉亞瞄準的拉布德,彷彿下一秒就會擦槍走火。
當《永別了,柏林》轉至後半,鏡頭逐漸穩定下來而畫框隨之拉遠,原先浮動的影像風格仿若耗盡了一半的精力,透出柏林實際樣貌的冷清,也更為直白地鋪述了法比安不上不下的際遇,視線從個體身上轉移到其與城市的對立之上,此後的情節卻也彼此擠壓,迅速地將法比安步步帶往末段,等待著在時代比例尺裡僅能被化約為玩笑。
法比安至大的哀戚,即是賴以維信的道德判准徹底成為絆礙自己的桎梏,啟蒙理性和人本善良被反譯為執迷,成了人們的自限/陷,隨著男子們相繼成為一場玩笑/誤會而被輕放消逝,成了導演展示價值倒錯的威瑪共和,如何自取滅亡的諷喻。
Tags:
10大南投農會伴手禮【下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南投縣為台灣觀光首都,好山好水、景色秀麗、文化薈萃、資源豐富,而外出旅遊特色伴手禮必不可少,許多南投地區農會也推出特色伴手禮,以下為大家介紹南投10大農會伴手禮的後5項。
根據「行政院農委會」網站說明,「農會」的功用為推動農民終身學習,培育優質農業人力資源;營造農村健康生活及生產支援體系,活化鄉村社區組織。輔導農漁民團體永續經營,增進服務功能;加強國際農業合作與兩岸農業交流,擴展農業發展空間等。
農會在台灣農業生產和行銷過程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包裝、行銷地方特產,打出知名度,甚至外銷到全球,農會都是其舉足輕重的推動者。
台灣農會最知名的,就是南投信義鄉農會與其產品《馬拉桑》。《馬拉桑》是臺灣導演魏德聖執導的電影《海角七號》中,所出現的一個小米酒品牌,馬拉桑在阿美族語裡原本的意思是「喝醉了」(阿美語:Malasang)。這項產品由南投縣信義鄉農會所研發、生產,其廣告標語為「千年傳統,全新感受」。是白色甜酒,味頗像市面酵母飲料,喝多易醉。其誕生原因是2006年魏德聖為拍攝《海角七號》劇情的需要,商請南投縣信義鄉農會研發一種「有點俗、有點可愛,且具有在地感」的酒品,於是該單位以一個月的時間進行研發,推出名為「馬拉桑」的小米酒,並於前述電影上映後推出為實體商品,持續販賣至今。靠著該電影的一砲而紅,成為信義鄉著名的南投伴手禮,該項伴手禮也常賣到缺貨。
南投除了信義鄉農會,還有許多農會推出其特色伴手禮,以下為大家介紹南投10大農會伴手禮。
6. 集集鎮農會
推薦人氣伴手禮:香蕉方塊酥
集集是一典型的鄉村小鎮,東鄰水里鄉、西與名間鄉為界,南隔濁水溪與鹿谷鄉、竹山鎮為鄰、北與中寮銜接。面積以山坡地、林班地居多,平地僅佔小部分,南側為濁水溪,三面環山、山嶺重疊,濁水溪自東南西流、清水溪在北側亦東向西流向至林尾里交會濁水溪。農業部分,因集集依山傍水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其豐饒多元的農業生態,區內以山蕉、糯米荔枝及火龍果為其大宗,還有柳橙、番石榴、葡萄、山蕨、玫瑰等種植,腹地雖然不大、但因緊鄰清水溪天然無污染的山泉源頭,造就了其質優味美的農產特色。
集集生產出的香蕉香甜又彈牙,為了延續百年香蕉風華,創新並延伸香蕉產品的品項,集集鎮農會與老楊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出香蕉方塊酥。與方塊酥結合的香蕉粉,需要採用在地尚未成熟且黏性較低的綠香蕉,切片後烘乾研磨成粉,單純觀察或食用粉末時,可感覺其顆粒較大,係由於綠香蕉本身的纖維豐富,即使製成香蕉粉,在顆粒的口感上仍能吃出它的纖維,濃縮整根香蕉的營養,無麩質,具有天然的抗性澱粉,結合方塊酥的酥脆口感,恰好於食用時不顯突兀又爽口。
成分:香蕉方塊酥
容量:370公克
售價:159元
7. 名間鄉農會
推薦人氣伴手禮:松柏長青茶
名間鄉所生產的茶葉,無論是產量或種植面積,皆是全台第一。能有今日的成就,與當地的自然條件及茶農的處世風格,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松柏嶺地區位居八卦山脈最南端,海拔約四百公尺的台地上,比起產製凍頂茶的鹿谷鄉,海拔高度略低,平均氣溫稍高外,其餘的條件,都極適合種茶。首先因地處山脈東面斜坡向陽處,所以一年四季日照充足,倘若又是種植四季春此多產的茶種,一年採收四次以上,是毫無問題的。又台地上處處是紅壤類的土質,適合深耕厚植茶葉。此外,四通八達的公路網,更是其他產茶鄉鎮,所欠缺的優勢。除了上述優良的自然條件外,在地茶農更保有勇於突破,精益求精的態度,亦是開創此茶葉王國的最大功臣。走訪台灣各地的茶區,很難找到一處如名間鄉般,栽植的品種,可以囊括各式的烏龍茶種,如青心烏龍、金萱、翠玉、武夷、四季春等,如此多樣性的栽種,也代表名間鄉民勇於嘗試的性格。
成分:茶葉
容量:75公克*2罐
售價:1600元
8. 南投市農會
推薦人氣伴手禮:投農米
南投市位於南投縣西北隅,貓羅溪貫穿其間,河谷溝渠縱橫,灌溉便利;溪兩側東為南投丘陵,西為八卦山台地,皆屬平坦紅壤土質,與河谷狹小平原,均肥沃適合農耕,因此農產品非常豐富。溪兩岸沖積平原盛產稻米,品質優良,為南投市知名特產之一。南投米灌溉來自濁水溪的優質水源,灌溉水質無汙染,並於產地收穀、烘乾、碾製一貫作業。南投米粒粒飽滿、晶瑩剔透,蒸煮後,散發出甘甜米香,細細咀嚼,滿滿幸福!
成分:稻米
重量:5公斤
售價:220元
9. 國姓鄉農會
推薦人氣伴手禮:國民姓福禮盒
國姓鄉山多平原少,耕作土地相當有限,農民經濟所得也相對不高。經濟產業一直以農業發展為主,多種植檳榔、枇杷、草莓、玫瑰花、香蕉、火鶴、火龍果、芭樂等等。北山茶位列本縣茶中極品;本鄉的香蕉生產為全縣第二位;而南港村則是台灣水鹿的故鄉,補中極品-鹿茸也是本鄉一大特產。初春時節,中潭公路旁的觀光草莓園,垂涎欲滴草莓,吸引遊客駐足採果購買。另外,尚有柑橘、蜜汁楊桃、芭樂、甜桃、無子檸檬、波羅蜜、蜜釋迦、香菇…等特色農特產,待遊客購買品嚐!
組合品:
.香菇 - 來自九份二山微氣候,香氣十足
.冷泉米 - 來自北港橋新豐農場的鴨禾米
.薑黃 - 有機轉型期薑黃滿五年方能採收品質保證
重量:健康菇菇、薑黃粉各50公克,冷泉米500公克
售價:2600元
10. 埔里鎮農會
推薦人氣伴手禮:玫瑰淡酒禮盒
埔里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四季氣候溫和及水質純淨甘美,孕育出豐盛的物產,也因此生產出名聞中外的「埔里美酒」;埔里農會特地設立酒莊於風光明媚的風景區──鯉魚潭邊,猶如世外桃源般寧靜優美,因此釀造出優質好酒。埔里農會酒莊,堅持採用代表當地水果與農特產作為原料。為了提升埔里地方農產精緻質量,讓埔里「水甜酒鄉」更加名正言順,埔里酒莊於2002年開始,引進農業改良場研發與農民契作的食用玫瑰,精心釀製的「真情玫瑰」和「玫瑰淡酒」,於2008年和2011年參加比利時布魯塞爾世界酒類評鑑,八十多國同場競爭獲得銀牌獎,為台灣農業在世界酒品市場嶄露頭角。
成分:再製酒、玫瑰花
容量:400ml*2瓶
售價:760元
以上廣告由南投縣政府農業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