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蝌蚪老師」呂軍逸:《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看了不下百次,「找碴」成為研究恐龍的開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蝌蚪老師認為,要讓孩子對恐龍的認知,不只是停留在恐龍的種類劃分,希望他們更了解,恐龍統治了地球1億6千萬年,只是地球演化的其中一段時間。生物的演化無時無刻都在發生,人類在地球上的行為也會造成環境改變。
文:生鮮時書編輯室
恐龍曾經是地球上的霸主,開啟孩子想像力的共同話題!蝌蚪池塘自然文創、微迷野林生態咖啡廳創辦人蝌蚪老師呂軍逸,擁有動物星球Discovery頻道活動主持人、荒野保護協會推廣講師等經歷。
「打從有記憶以來,就對恐龍非常有興趣」平時專注在生態教育、自然環境等領域,談起自己對恐龍的愛好,蝌蚪老師止不住地微笑。
時隔數十年,他還能拿出自己第一本閱讀的恐龍書《恐龍的奧秘》,書裡有張暴龍捕食副櫛龍的畫面令他印象深刻,也因此著迷於研究各種不同恐龍的外觀長相、顏色。
被問到為何這麼喜歡恐龍,蝌蚪老師興奮提到:「恐龍很酷,雖然現在已經不存在這個世界上,卻可以找到它的化石證明他們曾經稱霸這個星球!」 對於恐龍的熱愛,似乎從出生時就深深地刻在骨子裡。
回想幼稚園時期,繪畫本打開只會出現兩種圖案,不是機械獸就是恐龍,當時閱讀最多的就是恐龍圖鑑,甚至還把恐龍重新繪製到畫冊上,變成個人私藏圖鑑。
「從一個遺跡慢慢找到生活軌跡,再拼湊出恐龍原先的樣貌,過程裡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像。」 恐龍,這已經不存在的生物,卻穿越了時空,帶給了年幼的蝌蚪老師豐富想像力。
掃光模型帶回家!家人的支持,是認識恐龍的動力
小學一、二年級時,爸爸帶著蝌蚪老師經過基隆廟口夜市中賣恐龍模型的攤販,爸爸輕輕的一句「喜歡嗎?」蝌蚪老師眼睛發亮地回答「很喜歡!」。
結果爸爸竟直接把整攤的恐龍玩具包下來帶回家!蝌蚪老師笑說,突然從一、兩個玩具變成一大堆,十分幸福。看得出來,家人們都大力支持他對恐龍的熱愛。
爸爸認為既然喜歡恐龍,就要去認識它。於是訂製了專屬書櫃,將每隻恐龍放在床頭邊,用線固定住讓它不會掉下來。這就好像在家中開了一場恐龍展,每天晚上睡前還得數著恐龍才能安心入眠。
對恐龍的了解日益增加,老師也開始蒐集恐龍相關的書籍與玩具,進而更接近它們。 尤其是在孩童時期,曾有洋芋片品牌在包裝內放入恐龍貼紙吸引孩子購買,這對當時的蝌蚪老師來說,具有十分強大的吸引力。
不怎麼愛吃零食的蝌蚪老師,為了蒐集恐龍貼紙,狠下心來將辛苦存下的壓歲錢和獎學金拿去買洋芋片,將餅乾分給所有同學吃,自己則是將貼紙細心地收藏起來。

稍微成熟一點後,蝌蚪老師對於恐龍的愛好方式也開始轉變,回想國中時,會去購買各式各樣恐龍書,看每本書用不同方式介紹同一隻恐龍。
而除了圖鑑外,蝌蚪老師的百科全書裡與恐龍有關的章節也全都做了標記,無時無刻都可以翻閱,甚至曾經因為看書在廁所蹲了四個小時,最後是因為腳麻了才離開。
看《侏儸紀公園》上百次,「找碴」成為研究開端
許多孩子首次接觸到恐龍,是《侏儸紀公園》系列電影,從《侏儸紀公園》到《侏儸紀世界》,這系列的電影橫跨 30多年、歷經好幾個世代依舊是經典。
老師分享,自己一到三集應該重複看了不下100次。回想起小時候,是透過電影才知道恐龍是從蛋裡面生出來,且琥珀竟然可以把恐龍分離重塑。甚至在看完電影後,一一查詢片中出現的恐龍,更近一步了解他們的一切。
然而,隨著對恐龍的知識越來越深厚,蝌蚪老師才知道,其實在侏儸紀電影中,充滿了很多「不符史實」的內容。
例如在電影中出現的恐龍們,其實生活在不同的世代,又或是迅猛龍比人還要大,也是錯誤的。這些現象促使老師開始思考,小朋友已經認識恐龍的名稱或種類,但是然後呢?自己的專業能不能幫上什麼忙?
從紙本到影像、模型,與孩子一同遨遊恐龍國度
繼《卡通動物大冒險》課程引發小朋友熱愛,蝌蚪老師這回帶著對恐龍的熱愛,開設《恐龍國度大冒險》線上課程,要讓孩子在家也能跟著蝌蚪老師一起進入恐龍的世界!
只不過,恐龍已經從世界上消失了,要怎麼讓小朋友了解不存在的生物呢?蝌蚪老師準備了許多壓箱寶、下了許多工夫調整教學模式。

高中畢業後,跟隨著對古生物、動物的熱情,蝌蚪老師選擇了台大昆蟲系。
在大學營隊中,透過繪本小劇場、化石翻模、現場觀察兩棲爬蟲類、鳥類——恐龍的後裔與親戚等活潑生動的教學方式,受到孩子們的熱烈喜愛!
而此次為了讓螢幕前的孩子可以更專注且吸收恐龍知識,設計了生動的資訊圖表、模型、影片。用互動教學方式,帶領孩子回到恐龍時代,一同想像恐龍怎麼吃、住、養育下一代。
課程更利用電影《侏儸紀世界》電影場景和孩童探討其中的真實性,影片穿插大量的恐龍模型吸引孩童的目光,不只拿出收藏多年的恐龍壓箱寶,更到處網羅恐龍模型,幫助教學、讓孩子融入情境。
從認識恐龍到了解地球生態,鼓勵孩子追求所愛!
蝌蚪老師認為,要讓孩子對恐龍的認知,不只是停留在恐龍的種類劃分,希望他們更了解,恐龍統治了地球一億六千萬年,只是地球演化的其中一段時間。
生物的演化無時無刻都在發生,人類在地球上的行為也會造成環境改變。
從地球歷史的宏觀角度,一起探討恐龍的出現代表什麼意義?為何這麼厲害的物種消失了?進一步建構孩子對環境保護的觀念。
不僅如此蝌蚪老師也希望從恐龍的知識的演變中,將「學習無止盡」這樣的概念傳達給孩子。例如,現在的恐龍模型居然和以前的長得不一樣!
經過科學與古生物學家的考究,禽龍不再是豎著大拇指的直立哥,暴龍其實有著嘴唇,劍龍脖子其實沒這麼這麼短,最早發現腕龍其實放錯家族,伶盜龍身體有許多羽毛等等。
在這堂課裡,蝌蚪老師希望為所有孩子們打開恐龍知識的大門。
「對於喜歡的事情,就要持續去了解它!」
Tags:
ESG成為永續經營新顯學,除了追求獲利,這些企業更重視打造多元包容及友善環境的幸福社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今越來越多企業共享ESG架構理念,彼此跨業結盟、分享各自優勢,讓企業影響力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從渣打銀行與全球第一大烈酒集團帝亞吉歐的對談中,就可以看到雙方有許多相似之處。
「我的夢想」是許多人小時候作文課都會寫的題目,但是長大後,能真正實現夢想的人為什麼少之又少?其實,原因來自千里馬沒能遇上給予支援與資源的伯樂。
不過現在情況正在翻轉,因為現代商業環境,除了追求獲利最大化,更多企業把重心投入於實踐永續發展理念;尤其是在社會責任方面,企業更加重視勞工及社區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與福祉。打造更包容與多元的社會,需要更多企業一起聯手合作。
渣打、帝亞吉歐:從各自領域幫助社會上的千里馬
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在社會責任方面的相似之處,在於兩家企業都有幫助社會更具包容、照顧弱勢的公益計畫。
多年來,渣打在攜手政府單位及社福夥伴,共同打造「看得見的希望視障就業平台」,並透過連續贊助國內最大型的公益馬拉松賽事「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至今累計幫助近700位視障朋友成功並穩定就業。在支持視障青年多元就業之外,渣打集團於2019年推出全新的全球性計畫 — Futuremakers by Standard Chartered,並擴大所協助對象,主要協助16-35歲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並與社福團體合作,結合各組織的專業與資源,為他們提供就業的支持,幫助他們翻轉未來。在2020~2023年期間,渣打協助近7,000名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學習新技能、輔助他們就業及創業。目前渣打銀行也有6位視障員工在銀行擔任客戶服務的工作。

一般人可能無法體會,一些簡單的動作因為礙於視力限制,必須比常人多付出數十倍的反覆練習,沖泡咖啡就是一例。台灣第一位視障咖啡師林佳箴,小時候因意外導致視力逐漸退化,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努力取得英國國際咖啡師證照,並且創立「甜裡開始」咖啡廳。
林佳箴的故事,能夠感動人心並且躍上媒體版面,一方面也因為她是帝亞吉歐「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的2020年得主名單之一。
帝亞吉歐Keep Walking計畫從2003年正式啟動,訴求不以營利為目的,不限定夢想的類型和議題,從環保生態、藝術文化、公益推動、到偏鄉教育,如今已經實現超過200份計畫,累積提供達1.8億元獎金回饋。每一位夢想家獲得贊助後,得以展現他們的天賦,實現自己的使命,堅持夢想並且勇往直前。
為地球永續而戰,日常小動作也能節能減碳
ESG概念的另一個重要議題是「環境保育」。近年因應極端氣候現象頻傳,為了讓全球溫升控制在1.5°C以內,截至2022年10月,全球已經有137個國家響應2050年要達成淨零排放,其中德國、瑞典、日本、英國等先進國家,更將「淨零入法」透過實際舉措要求企業從營運過程減少碳排放。
從國家立法到企業響應並展開行動,證明永續行動的迫切性,也凸顯沒有任何人可以在節能減碳這件事置身事外。
帝亞吉歐近期提出「2030社會願景」計畫,其中三個核心範疇分別是「提倡理性飲酒、促進社會多元包容、促進環境永續發展」,最後一項就扣連203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帝亞吉歐台灣總經理梁殷禎分享,在釀酒過程,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水資源,帝亞吉歐規劃未來在產地製造過程,運用先進技術讓產品減少30%用水,具體提高產品生產效率。

渣打銀行總經理韓德聖(Ian Anderson)則表示,渣打集團也訂出2025年底要落實自身營運零碳排,2050年底達成投融資淨零碳排的目標。由於銀行的業務屬性,碳盤查過程, 屬於範疇一、範疇二的溫室氣體排放可以從自身做起;範疇三則屬於其他間接排放,例如商務旅行、上下游運輸、乃至於供應鏈、客戶所產生的碳排,且範疇三的碳排放量佔了總排放量95%。因此,渣打銀行下個目標就是要幫助客戶落實綠色轉型,打造綠色永續生態系。
值得一提的是,淨零減碳除了仰賴數位科技、組織轉型、調整商業模式來達成,每個人也可以在生活中擔任永續小尖兵。例如渣打銀行推出自家的永續發展App,員工可以在每日的工作中掌握自己的碳足跡,嘗試透過趣味的方式減碳,像是澆水、種樹小遊戲,企業會依同樣比例植樹,讓員工在日常為永續盡份心力。
翻轉偉大企業定義的現在進行式
股神巴菲特曾如此定義他眼中的偉大公司:「我認為競爭優勢可以持續25年到30年的公司」。然而,在ESG思維之下的今日,值得思考的是,偉大企業的意義應被賦予更多價值,除了具備競爭力與獲利能力,更重要的是願意關注社會、在乎永續的願景及行動。
對此,韓德聖這樣回應:「我們相信在推動商業與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對人類、環境、以及相關社群的關懷;藉由把永續行動融入我們的政策及業務之中,攜手我們的員工、客戶、乃至於更多人,一起創造更好的未來。」
想知道更多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決策者的精采對談,以及他們為ESG投入哪些心力?點擊影片觀看更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Ub5gUPWBO8
延伸閱讀
l 渣打銀行永續之旅網站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高的綠建築 台北101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成功的公共自行車系統 YouBike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永續能源推手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