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建築史綱》:日本時代興建的大小神社中,桃園神社是唯一保存狀況較完整者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台灣超過兩百多間大大小小的神社中,位於台北劍潭山(今圓山大飯店址),社格列為官幣大社的「台灣神社」是位階最高、規制最完整的神社,倡建於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去世之後。除了供奉戰死於台灣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外,同時也祭祀日本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與少彥名命。
文:林會承、傅朝卿、徐明福
自古以來,日本神社即有所謂「社格」等級之分。明治時期,社格重新調整,分為官社與地方性神社,官社又分為國幣社與官幣社兩種。每種又分上、中、下三等。國幣社舉行祭典時是由日本國庫支付費用;官幣社則由日本皇室支付。地方性神社分府、縣、鄉、村及無格社,分別由所屬層級之地方政府提供祭祀時之帛料。
神社建築在不同的宗派系統中存在著差異,每一宗派祖社本殿建築形態也成為一種特殊的風格,其中伊勢神宮為代表的「神明造」及賀茂社的「流造」數量最多,前者屋頂為直線造型,後者為曲線,屋頂前屋面比後屋面長。除了鳥居外,神社外貌上主要特徵為屋頂上的千木、堅魚木、破風、破風板、鬼瓦板與懸魚。另外,於神社參拜道上,也經常設置狛犬、石燈籠、神馬與神銅牛等吉獸。
國家神道與地方性神社
(一)台灣神社
在台灣超過兩百多間大大小小的神社中,位於台北劍潭山(今圓山大飯店址),社格列為官幣大社的「台灣神社」是位階最高、規制最完整的神社,倡建於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去世之後。除了供奉戰死於台灣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外,同時也祭祀日本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與少彥名命。
台灣神社動工於1901(明治34)年2月,同年9月26日完工,於10月24日舉行落成大典,10月27日舉行鎮座祭,成為台灣最早的神社之一。神社占地約5公頃左右,社務所、手水舍、拜殿、中門及本殿等,分立於由下而上的三個平台上,本殿位在最高處的位置,採用的是神明造,拜殿及中門也都是採用神明造。
為了達到神社建築的最高品質,台灣神社特別委託當時日本最權威的古建築學者伊東忠太負責設計,協助的有武田五一,並由日本聘請專門負責社寺建築及皇家建築的傳統工匠建造。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神社的參拜道一直從山上延伸到山下,設有不同的鳥居、狛犬、石燈籠、銅馬、銅牛。更建設了明治橋跨越基隆河,使參拜道連接到市區來的道路(今中山北路),並命名敕使道。每年10月28日,台灣神社舉行祭典,全台灣放假一天。



(二)台南神社
台灣另一處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有直接關係的神社,是由台南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所逐年發展而成的「台南神社」。
1900(明治33)年台南縣知事磯貝境藏等人,發起將1895(明治28)年北白川宮親王臨死前最後留駐的寢殿,即台南望族吳汝祥宅宜秋山館,改做為「御遺跡所」,展示各種親王用過的物件,於1902(明治35)年8月完工,隸屬台北的台灣神社管轄。擴建後御遺跡所整體配置軸線為南北向,主入口面南,建有靈門、拜殿、神門、手水舍、鳥居、石燈籠、圍籬,工匠來自於日本。
宜秋山館部分舊房舍設置了博物館。1920(大正9)年列入無格神社,仍屬於台灣神社管轄,職員由台灣神社分派。1922(大正11)年,「御遺跡所」東側新建台南神社,是日本時代中期神社的代表,1923(大正12)年6月竣工,1925(大正14)年10月31日升格為官幣中社,鎮座日與台北台灣神社一樣,為10月28日。
神社占地遼闊,分成內苑、外苑。內苑範圍為完整的神社配置,包含鳥居、石燈籠、狛犬、銅馬、社務所、拜殿、本殿等,其中本殿、中門與拜殿的建築形式都為神明造。外苑則布置日式風格的庭園造景。



(三)桃園神社
在日本時代晚期的神社中,由春田直信所設計,於1938(昭和13)年舉行鎮座祭落成的桃園神社最具代表,也是台灣日本時代興建的大小神社中,唯一一棟保存狀況較完整者。
桃園神社祭拜的除了豐受大神、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及少彥名命)外,也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及明治天皇做為祭神。在配置上,桃園神社依山勢而分三層,軸線對位於市中心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空間上由參拜道串聯庭園與建築而成。
參拜道兩側置有石燈幢、鳥居及銅馬,兩側有西淨與東沐兩個建築,西淨為進入神社本體前洗手以淨心的地方,亦稱為手水舍;東沐為社務所,門廊為唐破風形式。本體由中門、拜殿與本殿而成。中門為正式的大門,由十二根柱子支撐銅屋頂。拜殿中央屋頂為前緣中央略為拉長的歇山頂(入母屋屋根),兩側為懸山頂(切妻屋根)。
本殿規模不大,必須爬十階始可抵達,屬於流造。地點位於高台上,四周亦設有高欄。桃園神社各部位的構造及細部裝修都頗具特色。拜殿支摘窗為格子形式,不同木材間的接合點或是木材的收頭大多數使用銅質五金構件,一則強化木質構件,一則有美學效果。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台灣建築史綱》,遠流出版
作者:林會承、傅朝卿、徐明福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台灣建築發展歷程的入門寶典,第一本有系統論述,橫跨數萬年的台灣建築史,六個建築時期.近20萬字.600多張圖片 精彩剖析。
- 台灣三位重量級知名建築教授共同策劃與執筆
- 大專院校建築相關科系學生、研究人員必備參考書
- 對建築、文化、藝術、歷史等領域有興趣者之絕佳工具書
台灣目前的建築史料豐富,但為了讓文史、藝術、文化、建築、空間、文化資產等領域的學生、學術或社會人士得以擁有較為周全且正確的建築基本知識,三位在建築界學有專精的研究學者決定以個人的專長為基礎,分工負責;以時間為縱軸,分為南島、荷西、漢式、西式、日式、現代建築六個時期,不但簡要回顧台灣建築的歷史發展與特色,還針對目前台灣建築的問題提出精闢的見解與探討,是一本既完整又扎實的建築史書籍。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Ep4:疫情戰火雙重挑戰,經濟難民與糧食危機搶救行動刻不容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Ep4將帶大家關注因委內瑞拉通膨問題產生的經濟難民,透過與兩位來賓的對談深入瞭解問題始末,並從中認識世界展望會如何透過社區發展工作來回應全球經濟與糧食問題。
由李漢威、蔡尚樺聯手主持的直播節目《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第4集已於7月12日播出。本集邀請宏都拉斯國防大學榮譽教授楊建平、台灣世界展望會國際事工處主任吳正吉對談,深入委內瑞拉經濟難民問題始末,瞭解背後的政治、經濟脈絡,以及其涵蓋的飢餓、貧窮與兒童保護等迫切需要援助的議題,並從中認識世界展望會在委內瑞拉積極推動的社區發展工作。同時,也邀請各界共同付出行動,與世界展望會一起協助貧窮家庭與兒童回歸正常生活。
從世界展望會的角度來看「多做多得」,我們付出後得到的是兒童豐盛的生命。這些豐盛的生命是必須被協助、被完成的,因為這是兒童本應該有的權利。
經濟數字之下,看不見的兒童飢餓危機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近年委內瑞拉難民數字不斷飆升,累積至2021年已超過460萬人,僅次於敘利亞的680萬人。但在戰火爭端與氣候變遷影響較少的中南美洲,為何會產生如此多的難民人口?事實上,委內瑞拉歷經國家一連串錯誤的社會及經濟政策後,於2014年爆發惡性通貨膨漲,民眾面臨嚴重的經濟困境,為求生存人們只好被迫出逃成為「經濟難民」。

今年初,世界展望會為了進一步了解委內瑞拉家戶在糧食安全、營養與兒童保護等方面的實際狀況,與當地組織合作展開深入的需求調查。結果發現,委內瑞拉70%的家庭面臨中度以上的飢餓狀況,嚴重的飢餓問題更造成30%的兒童身高年齡比低於平均值,這意味著孩子無法獲得足夠營養,而造成智力與身心靈發展上無可挽回的傷害。此外,調查更發現有20%的出逃難民會將小孩獨自留在國境內,衍生兒童保護、隔代教養等社會問題。這不只如實呈現經濟危機對當地家庭的衝擊,更讓我們看見其中迫切需要幫助孩童的輪廓。
繁華之後:弱勢孩童被剝奪的基本生命權利
或許很令人難以想像,如今面臨經濟困局的委內瑞拉,過去曾擁有包括醫療、教育、住宅等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雖然存在貧富不均的問題,但人民生活仍算安穩。來賓楊建平教授分析道,對比今昔天堂地獄般的差異,其實皆源自於委內瑞拉國家得天獨厚的石油產出:
過去國際油價飆漲的黃金年代,委內瑞拉憑藉石油出口獲取豐厚的利潤來支撐國家的龐大支出,依據國際組織的調查,當時的施政策略確實減少貧富不均問題。但從2010年開始,因為頁岩油技術趨於成熟、國際經濟制裁等一連串的因素,讓國際上包含石油在內的大宗物資價格巨幅下跌,嚴重動搖委內瑞拉賴以為生的經濟命脈。漸漸的,國家開始無法支付各項社會福利的鉅額開支,加上國內政治動盪,最終使得國家經濟完全崩潰。
來賓吳正吉主任也補充,受經濟問題影響最直接、嚴重的就是生活其中的人們,尤其在脆弱的政經環境中,弱勢家庭與兒童更是毫無選擇的權利。就像影片中的Ami一家,孩子的缺陷不只讓家庭先天需要更多資源,母親離家、父親失業的後天影響更是巨大,此時冒險出走並非出於思慮後的決定,而是環境壓迫下不得不的無奈。幸好,世界展望會看見努力掙扎中的弱勢家庭,迅速組織動員發展緊急溫飽及社區發展的救援工作,協助更多與Ami相同境遇的家庭,給予兒童更豐富的營養條件,獲得應有的生命權利。
先天聾啞的女孩Ami,5歲的她和祖母南希及父親安芬尼從家鄉長途跋涉到達厄瓜多找尋安身之所。圖中的米老鼠玩偶是她祖母親手清洗、縫合的,也是這段旅程中她唯一的玩具。

重建土地關係,世界展望會從社區開始的經濟復健之路
追根究柢,石油究竟算是天賜禮物還是惡魔果實?來賓楊建平教授解釋,這種國家過度依賴單一天然資源的現象被經濟學家稱為「荷蘭病」。就國家經濟發展而言,這就像是雙面刃,天然資源出口獲得的大量外匯拉抬幣值,導致其他產業的出口不利,農業、工業、製造業等產業發展也隨之受限。不過相反的,這表示委內瑞拉仍有尚未開發的肥沃土地可以耕作,所以世界展望會進入委內瑞拉的首要工作,就是回歸根本,恢復當地居民與土地之間的關係,結合社區發展行動與生技發展工作,發展如「家庭菜圃」的長期計畫,陪伴社區成長、鼓勵多元的經濟發展。
家庭菜圃計畫的重點之一,其實是源自於前面提到的兒童飢餓問題。世界展望會透過以下三個漸進式的進程,從糧食援助、技術扶助到地方組織的能力建設,讓許多受益家庭的孩子不只獲得營養改善,家庭的父母也更有自信,而委內瑞拉國家的社區發展更受到莫大的幫助。
一、緊急糧食援助
針對當下經濟困頓、糧食缺乏的家庭與兒童,提供立即性的糧食援助。
二、技術援助,扶助謀生
透過工作坊教導受益家庭種植技法與相關物資,包括種植技巧、種子、糧食技術等,並慢慢建立社區關係,給魚也給釣竿的過程也是在恢復人與人、人與社區、人與土地的多元共存關係。
三、長期兒童保護
經濟蕭條之下,童工、童婚等問題也層出不窮。因此世界展望會也在扶助的過程,加強兒童保護觀念的訓練,教育民眾如何避免兒童受到剝削,以及剝削發生時,如何與相關單位回報加以阻止。
不只委內瑞拉,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糧食分配議題
然而,糧食與貧窮問題不只發生在經濟崩潰的國度。隨著俄烏戰爭與新冠疫情的雙重影響,經濟通貨膨脹已經蔓延全球,甚至許多國家開啟進一步的糧食管制措施,這將衝擊國際糧食問題,產生更多潛在危機。

經濟緊縮加上戰爭導致的國際糧食保護政策,都將嚴重影響那些原本就缺乏糧食、仰賴進口糧食的非洲國家。世界展望會也注意到危機將至,救援行動刻不容緩,不只透過飢餓30活動推行全球飢餓的倡議行動;更與世界糧食署合作,進入需要的國家進行緊急糧食發放、社區發展、家庭菜園等事工推行扶助計畫,讓人們擁有推行自己社區、謀求幸福生活的能力,藉此回應糧食缺乏帶來的生存危機!
立即伸出援手,共同面對糧食缺乏的困境!飢餓三十救援專線:(02)8195-3005 即刻救援動起來

關於《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
由《國際大風吹》李漢威、金鐘主持人蔡尚樺聯手主持,每集《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直播節目將邀請重磅來賓,帶大家深入淺出、探討急需人們重視的國際議題,並呼籲各界付出實際行動,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展開即刻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