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堅宣布退選:盼選舉不要因論文失焦,由鄭運鵬接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在記者會上表示,選對會成員同意林智堅提出的退選,並全力支持他為個人的清白、人格繼續奮戰到底。對於桃園市未來選戰的接棒的人選,林錫耀指出,選對會經過充分的討論跟考量,一致同意由鄭運鵬接棒。
前新竹市長、前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今(12)日中午到民進黨選對會報告退選的事宜,表示不希望整場選舉被國民黨的論文抹黑失焦。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與其召開記者會,表示桃園選戰將由民進黨立委鄭運鵬接棒,未來的選舉會迅速整隊完成、回到正軌。
林智堅在記者會上指出,對於這段時間以來論文風波造成社會的紛擾,學校方面受到的各界壓力,還有支持者的焦慮,都感到由衷的抱歉。他坦言因為個人不夠努力,以及在論文寫作上的瑕疵,衝擊台灣大學與中華大學,甚至以審議制度引發大家的撕裂,這些他都不願意看到、並且感到相當抱歉。
林智堅指出,一開始參選是想要把過去8年在新竹的經驗,轉化為服務桃園市民、建設桃園的動力,不過選舉已經成為境內、境外政治角力的擂台,站在這個台灣關鍵的時刻,個人的未來顯得微不足道。
「抹黑與攻擊因我個人而起,佔據了所有公共議題的資源與空間,我覺得這對桃園鄉親很不公平」,林智堅認為,在這場桃園市長選舉之中,看不到國民黨提出政見、願景,桃園人的心聲與需要也被刻意忽略,鄭文燦團隊帶來的「桃園正好、實現美好」因此烏雲罩頂。
盼選舉回到正軌,林智堅下一步循救濟手段爭取學位、輔選桃竹
林智堅坦言,不願意因為個人的不足與缺陷,造成團結台灣、建設台灣的進步力量陷入泥淖,因此選擇離開桃園市長選舉的戰場,即將在另一個戰場捍衛自己的清白,「我由衷期待選舉可以回歸正軌,我坦然離開,感謝民進黨上下給予我承先啟後的機會」。
林智堅表示,雖然沒有完成大家託付的任務,但個人的清白是一輩子的,未來也將採取救濟手段捍衛人格與清白。有媒體問到他的下一步,「離開這個戰場,是為了進到下一個戰場」,林智堅指出,未來會透過救濟手段持續爭取被取消的台大碩士學位。另外,參選桃園很大的關鍵是因為桃竹本來就是共同生活圈,過去8年來和桃園市長鄭文燦在市政上交流緊密,未來也會在桃園或新竹輔選。
林智堅也感謝總統蔡英文以及選對會的成員,尤其是鄭文燦體諒他的決定,同時感謝一路相挺的夥伴、競選總部總幹事鄭運鵬,「我衷心希望大家把支持林智堅的力量,未來支持鄭運鵬、支持桃園,讓桃園延續鄭文燦8年來的光榮政績。」
選對會:選舉被論文糾纏將持續失焦
林錫耀在記者會上發表選對會的決定,他表示選對會經過充分的意見交換,體認到如果繼續被論文議題糾纏,這場選舉會持續失焦,那絕非這場選戰應有的格調。因此選對會成員同意林智堅提出的退選,並全力支持他為個人的清白、人格繼續奮戰到底。
對於桃園市未來選戰的接棒的人選,林錫耀指出,選對會經過充分的討論跟考量,都認為目前選舉的鐵三角:鄭文燦、林智堅、鄭運鵬3人搭配非常好,再加上鄭運鵬是現任最資深的立委,對桃園了解也最多,不但可以延續鄭文燦的政績,也可以充分、立即投入選戰,因此一致同意由他接棒。
林錫耀表示,雖然轉換隊形,但未來的選舉一定會迅速整隊完成,讓這場選戰回到正軌,也絕對有信心反守為攻,「我相信只要選舉回到正軌,我們最後還是非常有自信可以打得贏,繼續造福我們桃園的鄉親。」
對於總統蔡英文的想法,林錫耀表示,林智堅因為個人遭遇的冤屈,為了大局希望切割戰場,避免選舉失焦,讓蔡英文感到非常的不捨,也相信林智堅個人的清白。但總統和選對會成員都一樣,為了讓選戰不要失焦、回到正軌,還是很快可以重整旗鼓,團結大家,贏得最後的勝利。
(2022/08/12 15:30更新)
鄭運鵬:未來「鐵三角」會繼續存在
鄭運鵬在記者會後表示,今天特別打上了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送他的領帶,柯建銘用這條領帶鼓勵新的一代:「從政就是要大局承擔」。
鄭運鵬指出,這段時間看到林智堅承擔了最多的壓力、最多的委屈,他非常佩服也願意全力支持,下一個階段,鄭運鵬要讓林智堅專心捍衛自己的清白、維護個人的權益,「我願意接受選對會的青睞和徵召,代表民進黨參選桃園市長,這是一個榮譽也是一個責任,我會承擔下來。」
鄭運鵬表示,桃園、新竹一起發展,就是這個時代必須要為台灣完成的,這也是當初他歡迎林智堅來桃園服務的原因,因為他有8年在新竹市成功的經驗。未來「鐵三角」會繼續存在,會由鄭文燦、林智堅和他一起讓桃園跟新竹發展。
在接下來的時間,鄭運鵬會依據自己的經驗,整理鄭文燦市長成功政績和林智堅的創新政見,希望未來繼續按部就班地推動政見。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楊士範
“2022台灣九合一選舉”的相關議題
- 2022-08-17 國民黨拍板最後提名,「最強母雞」盧秀燕和侯友宜將競選台中市長和新北市長連任
- 2022-08-17 陳時中提大巨蛋政見三大方針:體育館功能優先,保證「一定可以舉辦棒球比賽」
- 2022-08-12 林智堅宣布退選:盼選舉不要因論文失焦,由鄭運鵬接棒
- 2022-08-11 面對蔡其昌的「輔選國家隊」,反而是盧秀燕擺脫地方派系挾持的大好機會
- 2022-08-09 民進黨選對會拍板最後3縣市提名:周江杰選新竹縣長、李問選連江縣長、陳光復選澎湖縣長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