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階級:二十一世紀階級論》:皮凱提《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講不清楚的「階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書指出新自由主義、全球化與金融化,使貧富差距再度擴大,破壞了戰後數十年間勞資雙贏的局面。然而,目前已有許多挑戰資本主義的構想,都讓我們看見「並非以剝削為基礎」的經濟關係,確實有可能存續。綜上所述,本書不僅診斷了資本主義如何加劇了不平等,更替公民指明了經濟民主之路。
文:Erik Olin Wright
第七章 Thomas Piketty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講不清楚的階級
模稜兩可的階級分析
乍看之下,《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講的都是階級,畢竟書名蓄意借用馬克思的《資本論》,書中又多處談及「資本」和「勞動」,這種表達方式密切連結著階級關係的觀念,而階級關係把資本家和工人綁在一塊兒。更甚者,本書第一章第一頁,Piketty就拿礦工與業主間階級鬥爭開場,講述二〇一二年八月,在南非馬瑞卡那(Marikana)鉑金礦發生的故事,有三十四名礦工被警察殺害。由這場衝突,他表明貫串本書的提問:
儘管已成老生常談,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們分配衝突的核心,向來在於產出的哪一份應該歸為工資、哪一份該歸為利潤——換句話說,勞方和資方該怎麼分生產所得?
翻過幾頁,他以下面這段話總結對這些事件的討論:
除勞動力以外一無所有的人,通常生活境況也簡陋(更別說十九世紀小農或馬瑞卡那的礦工那樣凋敝的境況),難以接受資本所有者——其中有些人的財富,少不了繼承來的一份——竟能佔有那麼多他們勞動生產出的財富。(頁四十九)
這是扎實的階級分析:處於對立關係的階級,資方與勞方,瓜分生產過程產生的所得,而歸於資方的那份不啻是佔有勞方生產的財富而來的。[這樣的階級分析]從[社會]關係理解階級,其中包括支配和剝削等系統性地連結著生產的關係。
像這樣從關係理解階級的情形,第一章開頭之後就沒下文了。 難得用了「階級」,Piketty只是把這個術語當成討論所得或財富分配區塊便利方式——頂層、上層、中間和底層。資本所有者獲得「資本報酬」,Piketty可沒有寫他們剝削工人的勞動。所得分配反映國民所得這塊大餅切成幾「份」,沒有真的從一個階級輸送到另一個階級。
Piketty的經驗研究,以及針對所得與財富不平等的長期軌跡所作的理論論證,雖然沒有效法以關係為本的階級分析,仍舊很有價值。可是,由於他沒有針對產出和佔有所得的社會過程進行可靠的階級分析,未能闡明一些關鍵的社會機制,但這些機制仍起著作用。
我將以兩則例子闡述這個論點,一則例子來自對所得不平等的分析,另一則源於對資本報酬的分析。
所得不平等
Piketty有一項重要的主張是,一九八〇年代早期以降,美國的所得不平等竄升,「大半是工資不平等達空前新高,尤其工資階序峰層冒出極高酬庸,大型廠商的高階經理人領得又更優渥」(頁二九八)。這個結論有一部分取決於「工資」和「資本所得」確切來說是什麼。
Piketty沿用經濟學者使用的慣常分類,把高階經理人的薪酬全部當成「勞務所得」,全然無視薪資是以什麼形式配發——是死薪水、獎金,抑或認股權——也無視決定薪資水平的確切機制。若根據稅法或是坊間經濟學的理論(後者只把CEO當成薪給優渥的員工),以上述方式歸類這些薪酬元素明顯是正確的作法,然而一想到CEO(和其他高階經理人)的位置也鑲嵌在階級關係裡,上述處理CEO薪資的方式就不見得說得過去了。
前文已經提過,Piketty主張「總的來說,這些高階經理人有權力設定自己的酬庸,有些狀況可以漫天喊價,往往跟他們個體的生產力毫無明確關聯。」這段描述對於高階主管更是入木三分:
到了極高層,薪資是由主管群自己或企業的薪酬委員會設定,後者的成員領的薪資通常跟前者不相上下…指控資深主管「手腳不乾淨」怕是太過分,不過這個隱喻估計比亞當.斯密所謂市場「看不見的手」更貼切。(pp.331-2)
倘若從關係理解階級,上述對CEO和其他高階主管薪資的診斷,究竟有什麼意涵?階級關係歸根結底是權力關係。在資本主義的階級關係中,資本家「擁有」生產工具,工人「販售」他們的勞動力換取工資——這套說法就是在描述一套把資本家和工人的活動綁在一塊兒的權力關係。在這些關係當中,資本家的權力是以一定的工資招聘員工的權力,指示員工必須做什麼工作的權力,還有將利潤——廠商產出的剩餘——投入各種用途的權力。還可以把其他權力補進這份清單,但光是這樣應該已經很清楚,亦即我們稱為資本/勞動的關係其實是十分複雜的權力關係,有多重向度糾結其中。
現代企業裡,高階主管把持諸多資本力(powers-of-capital),說他們是企業內單純的「勞工」,只是薪水比別人優渥一大截,這實在說不過去。他們佔據[的位置],我向來稱為階級關係中的矛盾區位,意思是就關係而言,他們有一部分(不是全部)資本家的權力。
這直接牽連我們該怎麼思考CEO的超高薪:高階經理人和主管的薪資中,有好一部分不該被當成尋常意義的工資,反之我們應該想成主管自己將公司的利潤,配置在經理人的個人戶頭。他們運用廠商在階級關係中從資本家那裡得來的權力,把企業利潤的一部分撥進他們個人的戶頭。果真如此,他們的薪資當中有可觀的一部分應該被當成一種資本報酬,只是形式不同於持有股票得來的配息。
如何將高階經理人的薪資切割成功能形同資本報酬的一部,以及功能形同工資的一部,自然是讓人傷透腦筋。這十分類似把一般自雇者的所得切分成工資部分和資本部分,Piketty不諱言後者之難,畢竟自雇者的經濟活動性質就把資本和勞動混在一起了。具備Piketty描述的那種權力的經理人,他們的薪資也有一模一樣的問題,只要著眼於關係、對資本主義企業作階級分析,就會了然於心。Piketty對近數十年所得不均的總體分析,其意涵在於他觀察到的這股增長更多應該要歸諸總所得的資本那一份,按舊慣從國民所得帳計算則會低估。
假使人們接受這項主張,那就要重新商榷Piketty一項關鍵的結論:「不平等擴大的幅度讓人瞠目,大抵反映出勞務所得被拉抬到前所未見的高峰,大企業的高階經理人跟其他人有天壤之別」(頁二十四)。不平等的擴大誠然是高階經理人爭領鉅額所得反映出來的現象,後者當然也造成「大企業的高階經理人跟其他人有天壤之別」,可是這波增幅不該全歸在來自勞務的所得不平等擴大。有好大一部分「勞務所得」形同源於資本的所得,只是自成一種形式而已。
資本報酬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