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年代》影評:導演張騰元拍出了台灣新住民題材電影最精彩的一次前後反轉

《徘徊年代》影評:導演張騰元拍出了台灣新住民題材電影最精彩的一次前後反轉
Photo Credit:傳影互動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筆者認為後半部最精彩之處,在於秋蘭的角色塑造是一個「台灣社會還無法適應的新住民形象」 ──她不穿國服只穿套裝、不做藍領當起白領、一點都不悲情苦命、甚至根本不載歌載舞,而是在螢幕上大喇喇抽起菸來,種種反轉簡直讓我在心中暗唸了無數次「好!」

文:Asuka Lee

台灣以東南亞新住民為題材的影視作品並不少見,但移民議題一向偏冷門,因此該類影視作品多為個人拍攝的記錄片,或規模較小的獨立製片及電視電影,前者如《失婚記》、《神戲》、《阿紫》…等,後者則有《野蓮香》、《金孫》、《姊妹》…等。然而新住民題材要投入資金大規模拍成上院線廝殺、且有票房壓力的商業劇情長片?沒幾個導演或製片敢做這種賭身家的事,但今年還真有個傻子跳出來做了,他是張騰元。

筆者認識張騰元多年,早在他十年前在世新廣電系的畢業製作《焉知水粉》就知道這號人物,這部同樣以新住民為主題所拍攝的畢製短片拍的相當精彩,也拿了一些獎項,但之後他彷彿就從影視圈消聲匿跡似的,沒再推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新作品。

mpark_news-2022-07-20_14-23-40_259109-20
Photo Credit:傳影互動提供
《徘徊年代》導演張騰元(戴眼鏡者)個人第一部商業劇情長片就以冷門的新住民為主題,讓筆者好奇他會端出什麼樣的作品。

那這十年間張騰元做了什麼?他進過東南亞文字報刊《四方報》工作、策劃了幾個跟移工移民相關的展覽、在偏鄉農村做田野調查、還結了婚(老婆是他的電影企劃)。但無論做什麼事,他一直都沒有脫離移工移民的領域,並在這十年間不斷積累自身涵養與影像功力。

當我聽聞他的第一部商業劇情長片《徘徊年代》將在今年推出,且同樣是新住民主題時,著實讓我嚇了一跳,但我也不禁期待經歷十年淬煉的騰元,能將新住民這個主題拍出什麼樣的高度?

(以下影評內容為筆者觀看試片後所撰寫,將大量涉及電影情節,請讀者斟酌觀看)

《徘徊年代》是一個雙重奏的故事,由在台灣最具知名度的兩位越南裔女演員 ── 阮安妮與阮秋姮分別擔當前半部與後半部的女主角。然而,兩位女主角幾乎沒有對到戲,甚至到了戲末才有短暫幾分鐘的碰面,且前半部與後半部的調性差異極大,但劇情上又環環相扣,筆者觀影之後覺得後半部的安排比前半部精彩許多,但少了前半部的鋪陳又會讓後半部大幅失色,因此還是必須讓讀者們從前半部開始了解這部片在玩什麼。

阮文慧的故事:台灣社會的刻板新住民形象

《徘徊年代》的故事由阮文慧(阮安妮飾)的自白聲音展開,1996年的台灣某偏鄉,童年經歷過越戰的阮文慧告別故鄉,飄洋過海嫁給磚塊工人忠銘(江常輝飾),但忠銘迎娶阿慧並非出自個人意願,而是為了達成母親(陳淑芳飾)想要兒子成家的心願,因此這段沒有感情基礎的仲介婚姻自然而然出現了裂痕,甚至最後生活不順的忠銘開始對阿慧拳打腳踢,種下阿慧離家出走的遠因。

而母親也充滿了台灣婆婆的刻板形象,在阿慧面前一邊細數自己是如何辛苦拉拔忠銘長大、一邊強調自己是位勇於追求自由的新女性,但當阿慧向她提出想外出做生意的請求時,卻又反過頭來數落媳婦的不是;在丈夫與婆婆的雙重壓力下,阿慧選擇離家出走對外求助,最後與幾位受暴婦女一同入住庇護所,準備展開新人生。

mpark_news-2022-07-20_14-30-32_573052-20
Photo Credit:傳影互動提供
由阮安妮(右)與陳淑芳(左)飾演的阮文慧與婆婆,完全就是台灣社會裡最刻板形象的婆媳關係縮影。

然而想展開新生活的阿慧並非一帆風順,除了跟丈夫的離婚官司要打之外,想在台灣長期居留的阿慧也在取得身份證的過程歷經一番辛苦奮鬥,最後前半部的劇情以阿慧如願取得身份證的一幕做收尾,看著手上的身分證,阿慧泣不成聲,後續她以親身經歷為靈感創立了一個新住民舞團,成為政府宣傳文宣上的新住民楷模典範。

但老實講,前半部阿慧的故事只讓我感受到兩個字「俗套」,而且是過往台灣影視作品拍攝新住民題材時最喜歡的調性 ── 從東南亞遠嫁到台灣的外籍女性,雖然在異鄉遭遇各種外界歧視與家庭肥皂劇,但最終仍逆來順受力爭上游,翻轉了自己的人生 ── 雖然勵志但也已經拍不出什麼新把戲了,正當我想著張騰元怎麼會花了十年才拍出這種程度的電影時,沒想到劇情在後半部迎來最精彩的反轉。

裴秋蘭的故事:台灣社會還無法適應的新住民形象

阮文慧的故事結束後,劇情完全沒有多作解說,直接就跳轉到2015年,後半部的女主角裴秋蘭(阮秋姮飾)颯爽登場,且有別於阿慧初登場時的楚楚可憐小媳婦形象,這位秋蘭根本處於「封頂」狀態,她有著自由戀愛的美滿婚姻、出色的高學歷、強大的工作能力讓她在徵信事務所獲得上司賞識擔任主管職、甚至外出工作都可以一人駕車獨自完成,讓筆者看的目瞪口呆,因為這位以女強人姿態登場的秋蘭,根本就是在反轉前半部阿慧的刻板新住民形象。

筆者認為後半部最精彩之處,在於秋蘭的角色塑造是一個「台灣社會還無法適應的新住民形象」 ── 在2022年的現今,我們仍然看到許多新住民以穿著國服、載歌載舞、藍領階級、悲情苦命的形象出現在各類影視作品(事實上也相當程度反應出,我們覺得東南亞新住民就應該是這種形象),但這位裴秋蘭呢,她不穿國服只穿套裝、不做藍領當起白領、一點都不悲情苦命、甚至根本不載歌載舞,而是在螢幕上大喇喇抽起菸來,種種反轉簡直讓我在心中暗唸了無數次「好!」

mpark_news-2022-07-20_14-35-52_457008-20
Photo Credit:傳影互動提供
由阮秋姮飾演的裴秋蘭在後半部登場,其光鮮亮麗的女強人姿態,完全翻轉東南亞新住民必定悲情苦命的螢幕形象。

然而諷刺的是,劇情上卻安排工作能力出色的裴秋蘭其提案不獲得上司賞識,上司反而指名要她去接洽當時的新住民楷模阮文慧合作新的提案(至此前半部與後半部的故事串在一起了),於是秋蘭就在百般不願意的情況下,展開了追尋阿慧的過程。

整部電影最精彩、且最畫龍點睛的橋段,就是片尾裴秋蘭終於跟阮文慧見到面的場景,兩位出身、經歷、背景、甚至穿著(一位穿代表傳統的國服、一位穿代表現代的套裝)都完全不同的越南女性在異國相遇,相同的點只有「同為嫁來台灣的新住民」,資深的阿慧感慨萬千,不由得說出:「妳們這代真的不一樣了。」但年輕的秋蘭不知曉阿慧過去的經歷,若無其事說著:「我們正處在同一處聊天,能有多大差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