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博士生津貼難以支應通膨物價,校方建議:可以當保姆、遛狗或賣直銷增加收入

英國博士生津貼難以支應通膨物價,校方建議:可以當保姆、遛狗或賣直銷增加收入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東英吉利大學一個研究計畫寄信向博士生羅列出可能的其他收入來源方案:學校工作(通常透過學生組織宣傳)、保母、遛狗、臨床實驗、銷售雅芳或其他類似產品、線上助理、摘水果。

一封由東英吉利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的研究計畫寄給博士生的信件,惹惱了英國的博士生。這封信指出,只靠博士生的津貼生活越來越有挑戰性,因此建議他們可以額外增加收入來源,內容包含當保姆、遛狗、銷售「雅芳」的產品。隨著通貨膨脹加劇,英國研究人員連署要求增加津貼,如今有8000多人響應。

東英吉利大學所贊助的一項環境科學相關博士培訓計畫中,博士生可領每年1萬5600英鎊(約新台幣55萬8237元)的津貼,根據《衛報》報導,計畫寄了一封信給參與的博士生,坦言隨著生活的成本逐漸增加,要博士生只靠這筆津貼過活變得「越來越有挑戰性」,並附上一份來自學校的3頁文件,列出可以讓博士生維持收支平衡的解方。

然而,有研究人員指稱這封信是「駭人聽聞」、「荒謬」且令人「難以置信」的。

信件內容先是警告博士生,每週其他的有薪工作時間不應超過6個小時,因為這樣會影響他們完成學業。之後,信件向這些博士生羅列出可能的收入來源方案:學校工作(通常透過學生組織宣傳)、保母、遛狗、臨床實驗、銷售雅芳或其他類似產品、線上助理、摘水果、有薪調查工作、貨車司機、打掃、零售業、服務業。

「這只是另外一個博士生對這個系統感到失望的例子。」肯特大學博士畢業生洛威(Adriana Lowe)向《衛報》表示,這些建議簡直令人憤怒,「雖然他們被稱為學生,但他們正在進行重要研究,這些研究經常對社會產生直接且有意義的影響。」

洛威直言:「這些(博士生)是為政府提供政策建議、發展醫學研究、應對氣候危機的人,我們期待他們生活得像個青少年,但事實上,他們經常是已經有小孩的大人。」

根據《The Telegraph》的報導,研究計畫主任、東英吉利大學環境科學院教授巴克禮(Jenni Barclay)對此表達歉意,「最主要的問題是,生活成本的危機不成比例地影響到我們的研究生。我們必須馬上採取行動,許多學生都回報現在面臨極度的經濟困難。」

巴克禮表示,這份備忘錄的目的是要作為一項臨時措施來支持學生,校方也會盡力遊說負責資助研究計劃的英國研究與創新(UKRI)部門。

UKRI此前宣佈一項計畫,要在2022到2023年把目前1萬5609英鎊的最低博士津貼提高2.9%,但這個比例不到目前英國年通貨膨脹率的1/3。有研究生警告,如果下學年UKRI的學生津貼漲幅低於通貨膨脹率,可能會讓學生陷入貧困。

根據《衛報》的報導,UKRI發言人表示,計畫寄出的這封信並不代表他們的立場,「我們確實看見了生活成本增加對學生的影響,我們正在思考是否能提供更多經濟支持。」

因應通貨膨脹,8000多名研究人員連署增加津貼

根據《nature》的報導,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科學專業博士生富蘭克林(Hannah Franklin)表示,她所屬的倫敦醫學科學研究所(MRC)研究計畫在4月成功爭取提高研究津貼,從每年2萬2000英鎊增加到2萬5000英鎊,「但在同一個屋簷下,卻有博士生只賺1萬7000英鎊,這不公平。」

由於倫敦的生活成本更高,因此博士生的津貼高於UKRI的最低標準,但儘管如此,倫敦醫學科學研究所的學生每年還是只能拿到1萬8062英鎊的津貼,而倫敦星巴克的咖啡師平均工資事實上超過2萬1500英鎊。

東英吉利大學這封「荒謬」的信件,僅僅是博士生津貼問題的一個案例。英國有8000多名研究人員在7月連署發表公開信,呼籲UKRI必須立即增加研究人員的津貼,以跟上通貨膨脹的步伐。

從5月開始,倫敦就有300多名研究人員連署要求增加津貼,獲得8000多人迴響的這封信,則是在6月27日由杜倫大學物理學一年級的博士生Ansh Bhatnagar起草。

諾丁漢大學物理學教授帕迪拉(Tony Padilla)在呼籲UKRI支持博士生的公開信中指出,生活成本的危機正在影響所有人,「包括博士『工作者』,我們事實上應該這樣稱呼他們。」帕迪拉坦言:「如果博士工作者擔心下一頓飯從哪來,要怎麼專心在重要的研究問題呢?」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李芯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