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離岸風電超級大案「海龍風電聯貸」啟動,涵蓋2大風場、借款期20年,規模直逼1,500億

離岸風電超級大案「海龍風電聯貸」啟動,涵蓋2大風場、借款期20年,規模直逼1,500億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緩解能源問題,台灣史上最大離岸風電聯貸案即將開始,該計畫聯貸案總規模達到新台幣1500億元,借款期20年,涵蓋龍2號與海龍3號兩大風場。

台灣能源問題迫在眉睫,離岸風電聯貸案即將登場金額直逼新台幣1500億元,其中規模最大的「海龍風電聯貸案」已啟動,涵蓋2大風場、借款期間達20年。外界指出是近年國內發展離岸風電、籌組風電聯貸的超級大案。

最大離岸風電聯貸案達1500億元

台灣史上最大離岸風電聯貸案即將開始,金融圈人士向《工商時報》透露,該計畫聯貸案已經啟動,總規模達到新台幣1500億元,借款期20年,涵蓋龍2號與海龍3號兩大風場。

台灣風力發電發展接近20年,除了台灣北海岸向南延伸至屏東,還有外島金門澎湖都有風力發電機組,待陸域風機成熟,2016年政府又轉向推動離岸風電,吸引大批國外業者、零件商前來投資,去年統計全台風機陸域加離岸已達396部。

《工商時報》報導,20年借款期間(含海龍2、3號完工),同時也是台電和供電業者簽署供電合約期間最長的年限,所以國外輸出保險機構或是信用保證機構的承保能量,受參貸行高度重視,並由國家融資保證機制進場,近而為國產化開發做準備。

經濟部告訴《關鍵評論網》,離岸風電政策推動分為3大階段,首先示範獎勵如2019苗栗海洋示範案、2021彰化台電示範案;其二是潛力場址,公開至少36處,遴選及競價前者達3.8GW後者是1.7GW,目標2025年5.5GW商轉;最後是區域開發,釋出容量2026至2035年每年1.5GW開發容量,選商策略是先資格審查、後價格評比。

經濟部指出,區域開發選商機制,先機格審查財務、技術和產業關聯。在財務計畫上,包含總投資費用、資金籌措來源、發電量預測還有財務可行性。總體而言,財務健全性占審查25%、股東資本能力為15%。

目前,離岸風電第3階段區塊開發競爭白熱化,包含上緯新能源、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PI)、北陸能源、沃旭能源、達德能源、台亞風能等6大開發商共13個風場送進環評,其中將近半數共6案,已通過環評初審拿到關鍵門票。

2025年離岸風電要達到5.7GW(10億瓦)

近年針對離岸風電進入「聯貸階段」的參與公司,則包含德國達德能源(wpd)、丹麥沃旭能源(Orsted)、台灣中能風能、台灣富威能源、加拿大海龍風能等。其中富威、海龍預計在今年第4季簽約。

去(2021)年3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成立,聚集丹麥、德國、日本、澳洲等國的駐台代表參與廠商者眾。當時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表示,離岸風電政策是台灣推動能源轉型的關鍵之一,2025年離岸風電要達到5.7GW(10億瓦)目標,加上2026年至2035年將新增至10GW。

疫情前,台灣總發電裝置容量為55.79GW,包括燃煤的火力發電廠(38.6%)、天然氣發電廠(32.5%)、核能發電廠(11.9%)、燃油火力發電廠(6.5%)、抽蓄式水力發電廠(1.4%)以及可再生能源(8%)。

意味著,疫情前包含太陽能、風力及生質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僅有4.46GW,若對照行動院的目標,要在2025年光靠離岸風電要達到5.7GW挑戰難度非常大。

又加上這2年疫情侵擾、缺工頻傳進一步延續了離岸風電的進度。如今疫情日益趨緩,各大風場也開始動起來,年底富威能源、海龍風能也將走到參貸階段,將為台灣的風電目標邁進一步。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