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超級大案「海龍風電聯貸」啟動,涵蓋2大風場、借款期20年,規模直逼1,500億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緩解能源問題,台灣史上最大離岸風電聯貸案即將開始,該計畫聯貸案總規模達到新台幣1500億元,借款期20年,涵蓋龍2號與海龍3號兩大風場。
台灣能源問題迫在眉睫,離岸風電聯貸案即將登場金額直逼新台幣1500億元,其中規模最大的「海龍風電聯貸案」已啟動,涵蓋2大風場、借款期間達20年。外界指出是近年國內發展離岸風電、籌組風電聯貸的超級大案。
最大離岸風電聯貸案達1500億元
台灣史上最大離岸風電聯貸案即將開始,金融圈人士向《工商時報》透露,該計畫聯貸案已經啟動,總規模達到新台幣1500億元,借款期20年,涵蓋龍2號與海龍3號兩大風場。
台灣風力發電發展接近20年,除了台灣北海岸向南延伸至屏東,還有外島金門澎湖都有風力發電機組,待陸域風機成熟,2016年政府又轉向推動離岸風電,吸引大批國外業者、零件商前來投資,去年統計全台風機陸域加離岸已達396部。
《工商時報》報導,20年借款期間(含海龍2、3號完工),同時也是台電和供電業者簽署供電合約期間最長的年限,所以國外輸出保險機構或是信用保證機構的承保能量,受參貸行高度重視,並由國家融資保證機制進場,近而為國產化開發做準備。
經濟部告訴《關鍵評論網》,離岸風電政策推動分為3大階段,首先示範獎勵如2019苗栗海洋示範案、2021彰化台電示範案;其二是潛力場址,公開至少36處,遴選及競價前者達3.8GW後者是1.7GW,目標2025年5.5GW商轉;最後是區域開發,釋出容量2026至2035年每年1.5GW開發容量,選商策略是先資格審查、後價格評比。
經濟部指出,區域開發選商機制,先機格審查財務、技術和產業關聯。在財務計畫上,包含總投資費用、資金籌措來源、發電量預測還有財務可行性。總體而言,財務健全性占審查25%、股東資本能力為15%。
目前,離岸風電第3階段區塊開發競爭白熱化,包含上緯新能源、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PI)、北陸能源、沃旭能源、達德能源、台亞風能等6大開發商共13個風場送進環評,其中將近半數共6案,已通過環評初審拿到關鍵門票。
2025年離岸風電要達到5.7GW(10億瓦)
近年針對離岸風電進入「聯貸階段」的參與公司,則包含德國達德能源(wpd)、丹麥沃旭能源(Orsted)、台灣中能風能、台灣富威能源、加拿大海龍風能等。其中富威、海龍預計在今年第4季簽約。
去(2021)年3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成立,聚集丹麥、德國、日本、澳洲等國的駐台代表參與廠商者眾。當時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表示,離岸風電政策是台灣推動能源轉型的關鍵之一,2025年離岸風電要達到5.7GW(10億瓦)目標,加上2026年至2035年將新增至10GW。
疫情前,台灣總發電裝置容量為55.79GW,包括燃煤的火力發電廠(38.6%)、天然氣發電廠(32.5%)、核能發電廠(11.9%)、燃油火力發電廠(6.5%)、抽蓄式水力發電廠(1.4%)以及可再生能源(8%)。
意味著,疫情前包含太陽能、風力及生質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僅有4.46GW,若對照行動院的目標,要在2025年光靠離岸風電要達到5.7GW挑戰難度非常大。
又加上這2年疫情侵擾、缺工頻傳進一步延續了離岸風電的進度。如今疫情日益趨緩,各大風場也開始動起來,年底富威能源、海龍風能也將走到參貸階段,將為台灣的風電目標邁進一步。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一圖看懂——讓專業的來,居家照顧服務員都在忙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照服務成為承擔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隨著時間的推進,所謂的「高齡化」、「少子化」社會,已經從一個社會學名詞,成為我們的日常。根據內政部統計,2017年起,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式超過了14%,今年老人人數則已超過425萬,預計到2025年,每五位居民中,就將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這不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對我們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挑戰。
在這樣的變遷中,其實許多長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能夠在自己熟悉的家中,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和家庭結構,這樣的願望似乎越來越難達成。取而代之的,是長者們必須獨居,或與同樣年長的配偶互相照顧的現實。因此,長照服務成為承擔這些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
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1. 備餐服務、協助進食:
服務內容:依照長輩的需求、營養狀況和牙口狀況準備餐點及協助進食。
眉角:如果長輩牙口較不好,居服員會將餐食煮得較軟或打成泥、剪碎, 讓長輩容易進食。若長輩排斥泥狀食物,則將豆類或穀物類食物打成稀狀,讓長輩直接飲用。需要依照長輩的吞嚥能力,準備合適的餐具。一般會建議長輩自主進食,若需要由居服員協助,則必須注意餵食的速度及進食速度。但不管長輩是否可自行進食,居服員皆需要請長輩張口確認是否食物皆已吞嚥完畢,避免長輩因為食物留在口中而嗆到,發生危險。
2. 沐浴服務: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穿脫衣服、進行沐浴。
眉角:沐浴的過程需要注意水溫,以手臂內側測量溫度是否適中。須注意避免水流到眼睛。沐浴的過程會坐在馬桶或是便墊盆椅上,若長輩仍有行走能力或手部功能,居服員會鼓勵長輩自己清洗正面,背面由居服員協助,以維持長輩的生活機能,延緩退化。在沐浴的過程中,居服員須注意長輩的隱私,但也同時必須注意通風,避免室內太悶導致長輩或居服員昏倒。
3. 陪同外出、陪同就醫、採購:
服務內容:許多個案因身體狀況較難獨自外出,因此居服工作中陪同外出散步或就醫、協助個案採購日用品都是很重要的服務,攙扶步伐不穩的長輩到外面散步運動,或是為長輩採買衛生紙、洗髮精等日常用品,讓他們可以生活地更加舒適。
4. 基本日常照顧: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翻身、移位、修剪指甲、協助上下床、刷牙洗臉、協助換尿布等基本日常照顧。
眉角:在進行任何活動前,確保環境安全,無滑倒或絆倒的風險。使用適當的輔助工具和技巧,來避免造成長輩或照顧者的傷害。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以防止感染。考慮長輩的健康狀況和特定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調整照顧方法。在進行照顧時尊重長輩的隱私和尊嚴。
除了以上四項最基本的服務項目之外,還有足部護理、管灌、翻身拍背、測量生命象徵、肢體關節活動、陪同外出、陪同就醫等等服務,都可以依不同長輩的需求來安排。
伊甸基金會自成立之初,就秉持著一個堅定不移的使命: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持續不斷的支持與服務。這一理念源於創辦人之一、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以及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共同懷著一個夢想,希望無論是誰,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和成長。劉俠女士曾這麼說過:「有一大片園地,種花種樹,養各類家禽,有工場、有房舍、有足夠的場地供人休閒娛樂。徜徉其間的,是那些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走路走不好,以及弱智、顏面傷殘、心智障礙的孩子…這是他們的伊甸園。」
走過四十年的歲月,伊甸基金會期待著,有一天,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到安全、溫暖和被接受。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伊甸基金會會繼續努力,承擔起照顧和支持的責任。
伊甸基金會«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透過日間照顧、居家服務、失智據點、喘息等專業多元的服務,疼惜長輩及照顧者,讓長輩在最熟悉的地方找到服務,也讓照顧者在專業的地方得到喘息。讓每一位長輩安心、放心、快樂地好好變老。詳情請上網搜尋「伊甸 老人照顧」,或撥打支持專線0800-02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