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美國前防長艾斯培建議台灣擴充兵員,曾經從軍17年的我感到不以為然

美國前防長艾斯培建議台灣擴充兵員,曾經從軍17年的我感到不以為然
美國前國防部長艾斯培晉見總統蔡英文|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事實上,在美中博弈長期對峙的局面下,台灣當然首當其衝。但是,我們也要很清楚的認識到:台灣固然需要美國,美國又何嘗不需要台灣呢?換言之,美台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應該是互惠而平等的。

文:黃澎孝

美國防部前部長艾斯培(Mark Esper)日前率團訪台,並對台灣國防政策提出4項建議,包括應大幅增加國防預算、強化不對稱作戰等等「老生常談」外,還建議「台灣男女都應服義務役至少一年以上」這就引發了不少議論。

我是受過完整軍事教育,又有過17年軍旅生涯的「職業軍人」。但是,對於艾斯培的兵役建議,卻期期不以為然。

首先,我認為兵役問題牽涉到國家總體人力的問題。在台灣長期少子化的影響下,台灣總體產業人力短缺的問題已越來越嚴重。因此,不論是增加國軍人力資源或是延長兵役時間,都要從長計議。

其實,站在美國的立場,當然希望台灣方面能夠更多、更大的承擔在印太戰略中的責任。甚至於美國軍方也不乏其人,希望台灣擴充兵員,並鼓勵台軍演練近戰、夜戰、城鎮戰,以增加共軍登陸台灣後的戰損。

問題是,明明美國有條件,有能力,只要有心介入,共軍哪有登陸台灣的機會呢?除非美國是有意「放水」,故意讓台灣成為消耗共軍戰力的陷阱吧?但這可就要讓台灣人民付出鉅大的生命代價,如果美國想一廂情願的下這樣的指導棋,台灣當然不可盲目的接受。

事實上,在美中博弈長期對峙的局面下,台灣當然首當其衝。但是,我們也要很清楚的認識到:台灣固然需要美國,美國又何嘗不需要台灣呢?換言之,美台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應該是互惠而平等的。

因此,我們固然應該承擔在印太戰略中應有的防務責任,但是,我們也必須清楚的拒絕當作美國削弱中國綜合國力的軍事陷阱。其實,我們應該「善用」島內「親中勢力」的言論,讓美國深刻瞭解,如果想要「放水」讓共軍登陸台灣,或想鼓勵台軍進行「持久戰」的準備,都是不切實際,也不可行的。

按照《易經》的道理,逞強對我們沒有什麼好處,有的時候「示弱」反而奇妙無窮。試想:恰恰因為台軍的質與量都「不足以為恃」,因此,美國務必在共軍侵台的「第一時間」,就得要毫不遲疑的介入。否則的話,台軍被打「躺平」了,美軍必然得付出更大代價不是嗎?

其實,俄烏戰爭已明明白白的告訴世人:未來戰爭的型態必然朝向資訊化、電子化、無人化的方向發展。這個趨勢,恰恰也是台灣科技發展的強項。換言之,未來抗中保台,絕不是兵多就管用。而應該要善用台灣海峽的天然屏障,以及台灣地理、地形上的優勢,全力做好戰力保存,以提高「第一擊」的防禦生存能力。

當然更要發揮台灣的科技優勢,致力於擴大發展無人機、無人艦、自動化無人火力系統。以及遠距攻擊,源頭報復的各色制空、制海飛彈武器。以拒敵於彼岸,殲敵於海峽,絕不讓共軍登陸本島,這才是全軍破敵的正辦吧。我們又何必非讓我們的子弟兵,為整個印太戰略去拼命呢

本文經黃澎孝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